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他此刻只想再刨個洞鑽進去了,但轉念一想,似乎又沒有這個必要。

於是,他又恢復了冷漠的表情,眼神遊離。

他知道他沒辦法阻止得了母親祥林嫂般的絮叨,因為他的母親從他小學四年級起,就給他每一個班主任打電話,向他們訴說她的苦。

他當然知道為什麼,那一年爸爸與媽媽離了婚。

從那時開始,他媽媽就像祥林嫂一樣,喜歡把所有不幸向人傾訴。

她見到班主任就把他們的家醜一件一件地抖出來,而他彷彿被脫光了衣服,赤裸著,供人評頭論足。

所以他跟所有的班主任與同學的關係都不好,他們肯定在嘲笑他,所以他得躲著他們點。

他曾經掙扎過,但沒用,因為媽媽是個可憐的沒什麼用的婦女。

他恨媽媽的軟弱,但他更痛恨他父親殘忍。

他有兩個姐姐,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地方,他自然是全家人目光聚焦的點。

一開始挺好的,但隨著他父親的生意越做越大,漸漸地,就不怎麼回家了。

他媽媽一個人管著三個孩子,媽媽有點怕爸爸,每次爸爸回家,都會與媽媽發生劇烈的爭吵,家暴是常有的事。爸爸不僅打媽媽,還會打兩個姐姐。

終於,這種變態的生活在他讀小學四年級時結束了——爸媽離婚了。

但沒想到更變態的生活從此開始。

媽媽在這場婚姻什麼都沒有得到,爸爸有很多錢,有多處房產,可爸爸一間都沒有分給她,孩子也判給了爸爸。

但爸爸有一個要求,就是媽媽可以依然住在原來的房子裡,但必須要好好照顧三個孩子,他會給家用,而她媽媽居然答應了。

爸爸偶爾會回來,一回來都是打罵媽媽,特別是在爸爸得知他在學校有什麼問題時,爸爸會暴打媽媽,還會讓媽媽與姐姐們跪下來認錯。

然後媽媽就會打電話給他的班主任訴說她的苦,求求班主任老師們要好好照顧教育她的兒子。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以上是一則案例,同事提供。

這個男生今年高一,已經患中度抑鬱症,正吃著抗抑鬱藥物。

同事幾乎每星期都會接到女家長的電話,叨叨絮絮一般兩個小時。祥林嫂式地把她的所有不幸向一個不太相熟的孩子的老師傾訴。

男生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他已經關閉了心門,所有人跟他溝通均無效。他似乎看透了人性的醜惡,看透爸媽醜惡的嘴臉。

聽到同事的陳述,我心裡堵得厲害。

這個男生就當前來看,別人是拯救不了的,唯一的解藥是父母的溫暖,只有父母的愛才能溫暖融化他那顆被冰封了心。

但這味“解藥”就目前來說,是沒有辦法拿得了。

這對父母根本不懂愛,沒有給過愛他,就連母親也是把他當籌碼。這些他都看透了。

他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溫度的家,這個家殘酷冰冷,沒有溫暖,沒有愛,長期受到情感的暴力,孩子直接抑鬱了。

沒有父母的愛與陪伴的孩子,身體是長大了,但心理會生病。

對於孩子來說,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就是父母溫暖的愛與陪伴。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沒有父母的愛與陪伴,孩子的境遇很慘,譬如“留守兒童”。

今年3月份,重慶石柱縣民族中學一名初一年級學生張某被發現在其校內寢室中自縊身亡。

據其同學反映,“他(張某)近日性情抑鬱,流露出輕生傾向”。

其親屬透露,張某是一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建築工地務工,平時他和年近7旬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一份來自“光明日報”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存在問題及對策的調研報告》裡指出,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這說明,沒有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孩子的人身安全、學習、心理健康都會出現問題,心理問題尤其突出。

重慶家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蘇小林說:

留守兒童大多遭受著父母關愛和照顧的雙重匱乏。這種非正常成長環境給孩子心理、情感和精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

有些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會因此走向極端,釀成慘劇。

一位關心留守兒童生活狀況的公益人士說:

對於孩子而言,精神的留守更可怕。‘情感飢餓’是一些留守兒童走向極端的原因。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前兩星期月測考試前,一高三班主任發現其班一個男生有割脈自殺的傾向,他安撫無效,讓家長把其帶回家了。

高三的他的成績一開始是排班裡前四名,後迷上一款遊戲,不思學習,成績急下降。

男生每次玩完遊戲總會哭,這是內疚的一種表現,為什麼有這樣的表現?

他班主任發現他的心理特別脆弱、敏感,有同學曾跟他開玩笑說他太小打架肯定打不過同學,他居然認真地說打不過就抱著同學一起跳樓。

每次考試前,他都會晚上一個人留在教室裡過夜。

最近高三月測他又是這樣的行為表現,老師同學發現他有割脈自殺的苗頭,於是進行干預,後讓家長帶回家。

這位學生早前的種種行為的“異常”其實已經透露出他的心理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逃避、內疚、自責、自虐,心理問題這麼嚴重了,卻沒有人幫助他,他一個人苦苦在掙扎,這是個缺愛的孩子。

一個有這麼大心理壓力心理問題的孩子,造成的原因絕不會僅僅是他自己的主觀問題。

原來,這個男生的母親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他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父親長期在外打工,沒有再婚。

爺爺奶奶常常會有意無意跟孫子說一些“讀好書才有出路,他是全家人的希望”之類的話。

這是一位嚴重缺乏父母的愛的孩子,他從小失去母愛,沒有母愛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他敏感、脆弱、自卑。

他又是一位留守兒童,雖有父親,父愛卻長期缺位。有爺爺奶奶的關懷,爺爺奶奶卻不懂愛他,反而無意識的長期給他心理壓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父母的陪伴關係,他們沒有得到情感的滋養,就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

而且在性格方面,由於缺令安全感,會造成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孤僻,更嚴重的會造成自閉症、精神病,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為人父母者,既然把孩子帶到了這世上,就要擔起父母的責任。

我們都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讓他們接受好的學校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與陪伴,即使物質並不那麼豐富。

父母是一個需要成長的職業,父母也應當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孩子對父母的親情需求。

如果缺乏我們父母的陪伴和愛滋養,孩子就會長歪,心理長歪了是很難再糾正得過來的。

按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劃分,十歲左右的兒童正是道德水平從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這時期父母的關注與陪伴十分重要。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也認為,12歲之前的培養決定孩子一生。

古話就有說,三歲定八十。也許過於武斷,但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不少育兒心理專家都認為,孩子嬰幼兒時期與父母的關係是安全穩定的,孩子得到父母足夠的愛的,那麼他們長大後就是一個心理健人格健全的人。

12歲是個分水嶺。

12歲前是一個膽小自卑的人,那麼12歲後的他也就是一個內外敏感的人;

12歲前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那麼長後他會是一個不懂愛,就會到處去找愛;

12歲前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那麼長大後就可能是一個性格極端的人……

缺少父母的愛與陪伴,不僅僅在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造成嚴重的後果,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又告訴我們一個讓人心悸的信息。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一項表於北美放射學會年會(RSNA)最新的研究表明,那些長時間缺少父母直接照顧的孩子腦中的灰質會比較多,可能還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遲緩。

研究人員對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由親人代為照顧時間超過6個月的兒童進行研究。

研究對年齡在7到13歲之間的38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核磁共振測試,將結果與30名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年齡在7到14歲之間的兒童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

研究人員對兩組受試對象的灰質體積進行了對比,還測定了兩組對象的智商(IQ)來評價其認知功能。

他們發現與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兒童相比,留守兒童在多個腦區的灰質體積較大,尤其是在情感大腦回路。

因為更大體積的灰質可能反映了大腦的修剪和成熟度不足,灰質體積與智商的負相關表明沒有父母的照顧會延緩大腦發育。

這意味著,缺少父母的愛與陪伴,孩子可能智商也會出現問題。

離開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豐滿的愛滋養,孩子就會長成一個不健全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金山銀山不如父母的愛與陪伴,那是孩子最珍貴的財富。

我們如果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成長期,沒有陪伴,沒有給予愛,我們一生都會後悔不已。

《聖經》上說世界上有三樣東西對人很重要,信、望、愛。

對於孩子來說,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便是父母的愛與陪伴。

這世上最有用的東西:愛和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