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城市“遠郊購房”熱度不減 港媒:面積與距離難兼得

港媒稱,越來越多的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將面臨生活方式的抉擇:擁有城市中心各種生活便利的狹小侷促二手房,或者遠郊區甚至鄰省全新的漂亮大房子。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2日刊登題為《中國大城市購房者被迫選擇更偏遠的位置》的文章稱,劉欣(音)住在靠近北京市中心的東大橋時,生活舒適得多。33歲的他可以走路上班,享受便利的社交生活。現在他住在離上班地點26公里的地方,汽車加地鐵的通勤需要一個半小時時間,住宅周邊沒有什麼娛樂設施,他也很少見朋友們。但是至少他的房子大了,並且有嶄新的浴缸和廚房。

報道稱,在科技園區工作的他是越來越多面臨生活方式抉擇的中國城市專業人士一員:擁有城市中心各種生活便利的狹小侷促二手房,或者遠郊區甚至鄰省全新的漂亮大房子。

中國大城市“遠郊購房”熱度不減 港媒:面積與距離難兼得

他回憶道:“當我住在東大橋時,可以走路去上班。我經常和朋友們一起玩到將近半夜,也不擔心回家太晚的問題。”

“但是現在沒有所謂‘夜生活’了。我想和老朋友喝酒聊天,但是我們住在這個城市不同的角落。我們一見面就開始擔心回家太晚的問題。”

報道稱,他的部分通勤路程靠汽車,但是拿到北京牌照太難了,他選擇上了河北牌照。這樣他就可以開車到五環路外。

他上班路程耗時60到90分鐘,取決於交通情況。當地的娛樂設施稀少,他需要開車到最近的超市買東西。

報道稱,大型數據分析及營銷公司“數據快遞”公司最近的報告發現,71.3%非上海本地人(即被稱為“滬漂”的群體)現在考慮在附近的江蘇或浙江購買買得起的房屋。

報道稱,蘇州和崑山這兩個江蘇城市位於上海市中心以西數十公里處,它們在購房者選擇地域中排名首位,三分之一買房人更願意住在那裡。江蘇無錫和浙江嘉興這兩個更遠的城市排在後面,約四分之一的買房者選擇它們。

中國大城市“遠郊購房”熱度不減 港媒:面積與距離難兼得

“數據快遞”公司通過多家房地產網站以及手機應用的搜索關鍵詞獲取數據。77.3%搜索周邊省市房屋的人月收入在2000至5999之間,即中低收入群體,主要為男性。

報道稱,蘇州4月份平均新房價格為每平米1.81萬元,嘉興為1.28萬元,而上海為5.2萬元。這三座城市都有購房資格限制,但是嘉興是最寬鬆的。

報道指出,北京的局面大致相同。

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稱,在2017年北京售出的總計720萬平方米住宅中,65%在五環以外。2017年7月份東城一個地塊售出時,反響熱烈,因為這是過去五年唯一一個位於中心區域的地塊。

報道稱,對於非北京居民來說,在河北廊坊投資居住房地產最受歡迎,2017年增長達5.7%,而北京的增長下滑11.6%。

中國大城市“遠郊購房”熱度不減 港媒:面積與距離難兼得

分析人士說,城區二手房和遠郊新房之間“二選一”的選擇將持續佔據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的相當規模。這也將給開發商的拿地戰略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如果人們為了地點願意犧牲品質,開發商在遠郊區縣建造太多房屋就有風險了。

如果人們願意犧牲地點,那麼開發商的“城市群”戰略--即在周邊衛星城市建造房屋的戰略--將成為贏家。

北京房地產公司思源地產首席分析師郭毅(音)說:“在北京,由於土地成本高,新房市場基本已成為滿足富人需要的領域,房屋面積大,單價高。”

“二手房市場成為主流中產階級買家的市場,補貼住房及河北的房屋成為更多低於平均收入人口的選擇。”在北京、上海和更南邊的深圳,二手房銷量已超過房屋銷售總量的80%。以四月份為例,北京售出1161套新房,二手房銷量則為14964套。

報道指出,還有更多人選擇租房。天風證券房地產分析師陳天成(音)對此評論:“這對於開發商的意義在於,短期內租賃市場有效減少了人們對新房的需求,不過考慮到資產價值潛力,人們會在租房之後尋求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