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聚親情

俗語云:官家修志,民戶修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安定,人民富裕,可以說是河清海晏,正逢盛世。因此,當地方誌纂修高潮過後,百姓紛紛開始續修家譜。2000年春,當新世紀的東風吹拂洞庭湖畔時,世居資陽六百多年的彭氏28支房聯名收族合譜續修。於是,一支自發的“青山資陽彭氏族譜續修”隊伍組成了。他們手持1931年編修成有25支房的《資陽彭氏族譜》,奔在方圓千里彭氏之間。大家不辭勞苦,不計報酬,跋山涉水,串門訪問,蒐集舊譜,查清丁口,各房造冊,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和資料的精度,完成修譜的工作。

2000年9月19日,族兄打電話告訴我說,資陽區過鹿坪獅子山村要來人聯繫續修家譜。至國慶休假回到浪拔湖家鄉,恰逢遠道而來聯繫修譜的族叔、族弟。他們帶來了1931年修成的《資陽彭氏族譜》中正義公房十修家譜,我見發黃的譜頁上載有我父輩以上人的名號等,確信譜牒昭真。

席間,邊喝邊談。續修族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一是資陽彭氏自旭湖公從江右遷湘以來的後裔散居洞庭湖畔數縣、市、區,有的甚至遷居外地外省外國,光是錄下這些人的基本情況就是一件費力費時費財的事情。二是當前人們對此思想認識不一,有的認為修譜是藉機斂財,如收丁口費;有的認為是搞家族主義,難脫宗派之嫌;有的認為如今時代不同了,一個姓氏大都分散間居在他姓之中,不必象過去舊時代那樣凝聚宗族力量 ,修譜沒有必要;有的認為如今計劃生育,不少單傳或生的女孩,難以傳宗,修譜意義不大。三是續修族譜編纂出版經費困難,等等。這些都需要妥善處理好。

如今人們普遍都有一種追本溯源的意願。通過觀看舊譜和續修新譜,不但可以滿足人們當今的心願,而且也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資料。我在發矇讀書時,就看到過我家散毀的“隴西堂”彭氏族譜。後來,我再沒有讀到過彭氏家譜。然而很想一睹家譜全貌。卻總是難遂心願。20多年來,我在參與編寫地方誌時,有幸接觸到一些地方史料,便常留心這個。後在湖南省檔案館見到譜牒目錄中有關彭氏家譜、族譜,修家譜的編寫年代和存放出處,很想借閱,無奈一時難遂心願,族叔等帶來的十修家譜,使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較全的家譜。

同年12月2日,資陽彭氏各28支房代表40餘人彙集在馬良北站西彭詠生先生處。我在會議前夜翻閱十修《資陽彭氏族譜》54冊,對彭氏數千年的來龍去脈歷史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兩千多年前的我遠祖長平頃侯彭宣以來的歷史變遷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漢初彭越(前256年-前196)為彭宣(前69年-8年)曾祖父。彭宣居淮陽,傳25代至707年任禮部侍郎的彭景直,彭景直居河間。彭景直子徵君官居盧陵,徵君傳4代至彭濙(字漢霖,號旭湖,848年生,929年卒)。彭濙自江右服官南楚,落戶長沙青山。彭濙傳24代至明戶部侍郎彭正義。彭正義遷居益陽彭家壩,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在宋菱垸谷林寺邀合歐、曾、彭、蔣四姓創建公祠。我彭氏旭湖公系族譜首修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的叫圈珠譜,之後續修會宗譜,三修慶源譜,四修續宗譜,五修繼宗譜,六修述光譜,八修錫瑕譜,九修敦本譜(光緒已醜1889年),十修傳信譜(1930年),累至今十一修《青山資陽彭氏續修族譜》。

受族人推舉,我為十一修族譜主編。對此,我既感榮幸,又深覺不易。從前熱切渴盼讀閱家族舊譜,可惜年長月久毀失殆盡,如今一起忙碌九死不悔,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結果。歷時一年餘,手捧新譜,欣然命筆吟道:“一,萬物本乎天,人群本乎祖。百代溢芬芳,一冊彭氏譜。”“二,茫茫人海大神州,都是炎黃血脈流;更喜新修彭氏譜,奇葩一朵耀高丘。”“三,炎黃後裔隴西堂,彭祖子孫好運昌。筆湧龍盤安社稷,刀成虎踞鎮番邦。為民盡譜太平曲,入仕皆抒錦繡章。宗氏先賢垂典範,族人更旺永吉祥。”

我相信,我的經歷也頗能代表一些人的所遇所思所想所為。故不揣淺薄,寫了出來,與同感者共樂。

家譜聚親情

2001年出版的資陽青山彭氏族譜

家譜聚親情

清朝兵部尚書彭玉麟為當時宗親之譜作序

家譜聚親情

清朝時益陽胡達源給彭氏一支族譜作的序

家譜聚親情

2001年出版的資陽青山彭氏族譜目錄

家譜聚親情

2001年出版的資陽青山彭氏族譜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