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股份:高管增持1萬元“糊弄”監管,虎骨酒吹了十餘年還未上

昨日(5月31日),金花股份(600080)遭資本市場“報復”,股價盤中閃崩,盤中一度跌停,截止收盤,股價重挫5.69%,報9.77元。

股價“跳水”,一般情況下,一定是上市公司放出了利空的消息而導致的結果。但奇怪的是,金花股份股價變動的前一晚明明宣佈的是高管增持的消息,卻在一瞬間惹得眾人嫌。

高管增持承諾未履行、分紅可憐,成為股價閃崩的主要”動力”

原來,5月30日,金花股份當天共發生2筆董監高人員持股變動。其中,董事張梅以成交均價10.25元增持1000股,共計1.03萬元,變動後持股數為1000股。高級管理人員陶玉以成交均價10.25元增持200股,共計2050元,變動後持股數為600股。

算下來,兩位高管的增持金額僅為1.23萬元。股民們也忍不住紛紛吐槽,調侃道:還不如散戶買的多。

如果說5月30日的兩位高管的增持金額僅是“意外”的話,那麼在此之前發生過的幾次增持就不算是意外了。

2018年5月24日,金花股份當天共發生2筆董監高人員持股變動。其中,董事秦川以成交均價10.75元增持300股,共計3225元,變動後持股數為2.94萬股;高級管理人員侯亦文以成交均價10.71元

增持1000股,共計1.07萬元,變動後持股數為1000股。

5月25日,還是上面提到的高管陶玉以成交均價10.54元增持200股,共計2108元;28日,陶玉以成交均價10.48元增持200股,共計2096元

金花股份高管們前期“敷衍”式的增持,股價之所以沒有明顯變動,可能是出於投資者的“惻隱之心”,想著之後高管們能按承諾完成增持計劃。

因為早在去年年底,為了穩定股價,金花股份就曾發佈過一個高管增持計劃,表示:

增持計劃的主要內容: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吳一堅先生及公司部分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計劃於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4月30日,以不超過

人民幣9元/股的價格,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合計增持公司股票不超過500

萬股。

不僅如此,金花股份還特意強調,在這期間股價要是超過9元/股,就不會繼續增持了。

公告一出,就有投資者“納悶”,就是增持1股也能完成不超500萬股的增持計劃呀!金花股份也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發佈新公告將“合計增持公司股票不超過500萬股”改為了“增持公司股份不低於300萬股且不超過500萬股”,這才穩住了局勢。

轉眼間到了2018年5月4日,增持計劃的承諾期限已經到了,而金花股份僅完成了4400股的增持,交易金額僅為33572元。

對此,金花股份的解釋大意為:誒呀,當初計劃的增持時間太短了,沒來得及買入,期間還有各種敏感期。對了,這段時間,我們的股價還有超過過9塊錢嘞。你們看這樣好麼,再給我們8個月時間,到今年年底好了。我們繼續完成增持計劃,原先不是說超過每股9塊我們就不增持了嘛,現在此條作廢,多少錢我們都買入。但假如我們在這過程中沒籌到那麼多錢的話,我們可能就完不成增持承諾嘍~

可能覺得那個“但是”很打臉,金花股份隨後便將實施風險改口稱,不存在完不成增持的情況了,想盡辦法也要完成。

之後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股價“跳水”。“跳水”當天,因金花股份未履行增持承諾,證監會也看不下去了。證監會陝西證監局網站發佈公告決定對金花股份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吳一堅及董事秦川、張梅、孫聖明、財務總監侯亦文、高級管理人員陶玉6人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除了高管們增持的“磨磨唧唧”外,金花股份股價的閃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分紅問題。

5月29日,金花股份發佈《2017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大意為:兒童節那天要登記給大家發紅包啦,每股含稅分紅3分錢(稅後2.7分錢),非誠勿擾哦,麼麼噠~

即使看到了分紅的好消息,投資者們卻依然開心不起來。

兒童節早盤10時49分,金花股份出現異動,最大跌幅達7.37%,創2個月內新低(前復權價格),截止收盤,跌幅3.28%收盤,收盤價9.45/股。

大股東境遇堪憂,自身業績不暢,喊了十餘年要推出的虎骨酒,只是在“吹牛”?

其實,金花股份的分紅低也是可以理解的。看看金花股份的處境就知道了。

資料顯示,金花股份及各子公司從事生物製藥、酒店經營及醫藥商業。

近年來,金花股份的業績較為平穩,沒有大起大落,也沒有很明顯的持續上漲或下跌。即使每年有著5到8億元的營收,但真正到手的淨利潤每年也只有四五千萬。能分給投資者的自然少得可憐。

2016年,金花股份擬收購及增資取得常州華森20%股權、認購華森三維4.76%股權,欲進軍3D打印。這在當時算是比較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新業務之後似乎又不了了之。

除了自身的經營因素外,金花股份的前兩大股東金花投資控股集團與世紀金花股份的處境也比較尷尬,均質押了其持有的全部股權。

其中,世紀金花股份為金花投資控股集團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近年來,世紀金花的業績不怎麼好看,逐年處於下降趨勢。

除此之外,兩大股東的董事長、陝西省曾經的首富,也是如今金花股份的董事長吳一堅,2015年還曾被有關部門協助調查過。

而之所以沒有動力開闢新業務,也許還與金花股份一個“吹”了十餘年的“牛”有關。

2011年,華泰聯合證券的一篇《ST金花:讓虎嘯山林而金花綻放》的研報中,就有提到:

2007 年9月,公司和五糧液酒業集團合作開發的“人工虎骨保健酒”項目啟動,目前研發工作已經全面完成。一旦虎骨酒正式推向市場,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國保健酒業市場研究報告》認為,我國保健酒目前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全國性的知名品牌只有椰島鹿龜和勁牌等寥寥幾個。《報告》中一項關於消費市場的統計結果顯示:在我國14.32%的消費者經常飲用保健酒,另外52.38%消費者曾經有過飲用經歷,對保健酒有所瞭解的消費者佔比為92.4%。

到了2012年8月,華泰證券又發表一篇研報稱,虎骨酒正在申報中。

到2014年8月,金花股份董秘孫明在25日上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在研的虎骨酒由於以一類新藥人工虎骨粉為原料,添加到食品中有一定的審批要求,公司一直在推進此事,但目前還有很多手續需要完善,獲批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而就在上個月(5月)24日,陝西轄區上市公司2018年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上,金花股份總經理張梅在本次活動上表示,公司人工虎骨保健酒正在研發中,目前還沒有獲得生產許可。該產品的補充資料也正在準備中,目前還沒有提交。

正在研發?沒有提交?那麼之前吹過的牛都不算了麼?(藍鯨產經 賈祺)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