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破門》講述留守兒童和足球的故事

說到電影,可能觀眾朋友們很容易想到那些非常賣座的大片,而說到足球與電影的聯繫,中國的觀眾或許就比較陌生了,在我們為數不多的記憶當中可能僅有星爺的《功夫足球》這部喜劇片留給過我們充滿歡笑和淚水的深刻記憶,而其他的呢?似乎我們真的再也說不出哪些名字了。

電影《破門》講述留守兒童和足球的故事

在中國不說足球電影,甚至體育電影都是寥寥無幾的。只有在1962年的時候有過一部名叫《球迷》的電影,不過距離現在的我們真的已經太過遙遠了。而在國外的電影市場,足球一直以來都是導演們非常熱衷的題材,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一球成名》、《我愛貝克漢姆》等等,他們在豆瓣上評分也非常高。這也說明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體育題材的電影其實是擁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但是為什麼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是一片荒漠呢?而且缺少電影這個覆蓋龐大人口的宣傳窗口,中國足球、中國體育的普及途徑是否有些單一了呢?

電影《破門》講述留守兒童和足球的故事

而最近就有這樣一部電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紀念汶川特大地震十週年之際,足球題材電影《破門》在北京首映,用104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群山區留守兒童足球隊的師生們不畏艱難困苦,通過足球訓練和比賽的方式,不斷克服困難、挑戰自我,逐漸走出災難陰霾,迎來嶄新機遇和生活的動人故事。電影中球隊的原型就是聞名全國的四川安州區迎新小學足球隊,飾演“喜哥”的就是他們的教練馬順洗,雖然他和孩子們都沒有表演經驗,但本色出演最為動人。影片一上映,也是引起了觀眾的熱議,被認為是國產片的良心之作。

電影《破門》講述留守兒童和足球的故事

編劇許波就說,“踢球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和他們的抗挫能力,這部電影沒有著重說孩子們取得了多麼好的成績,而是通過他們踢球增強自信,在面對重大災難時,也通過踢球發洩悲傷,也最終看到了希望”。

影片中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不服輸的精神,客觀因素是源於足球教練喜哥循循善誘的引導,其主觀因素則是因為這一群孩子,成長在山區,艱苦生活造就剛毅內心,無論是學習還是踢球,他們都會給自己設置目標,並且具備勢必要達成的信念。而這正是足球這項運動最應該傳遞給大眾和青少年們的精神內涵。其實真心希望中國能夠有更多好的電影作品,或者不僅僅是電影,還可以有更多動畫片、電視劇,更多充滿正能量文化作品去展示足球運動的精神,而這些精神再去影響一代中國的年輕人,讓他們真心熱愛,那時候的中國足球無論球員還是足球市場都會發生質的轉變,才能實現真正的破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