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锣鼓热闹吗?

holiday1028

北方人喜欢锣鼓喧天,图个热闹和吉祥,尤其是重大节日或者企业开典的时候。太原的锣鼓,感觉并没有太多的地域特色,反而是山西其他地市的锣鼓可以说是山西文化的代表,其中尤其是晋南锣鼓。


晋南锣鼓中,最有名的当属绛州锣鼓,根据史书记载,绛县锣鼓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化和沿革,现在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其中尤其以高台锣鼓最为出名,也最具影响力。绛县锣鼓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进入了国家传承和保护的名单,也会促进锣鼓文化在山西的发展。

中国人还是喜欢热闹,尤其是大的节日。锣鼓声响起,可以激发内心的喜悦,随着锣鼓的节奏,带给人新的希望。锣鼓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中,如果有一天你在国外听到震天的锣鼓声,肯定是来自故乡的问候。


闹他太原文化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汉族传统锣鼓音乐,阵容整齐,大气磅礴。相传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就是两组相搅对打,精妙之处在于大钹的翻花,演奏者手持金钹,上下翻飞,整齐化一的动作配上震撼的鼓点构成颇具动感的太原锣鼓。

最著名的曲牌有《流水》、《单一二五》、《双一二五》、《农一二五》、《狗相咬》等。由于太原锣鼓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厂矿,机关,农民都成立了队伍。他们的演奏技艺之娴熟,场面之激烈,常于喜庆之日见于街头。越打越激烈,越打越来劲。自从太原禁炮,每逢商家开业庆典、婚礼场面,总要请上一两家锣鼓队助兴,观众驻足观赏,无不称赞叫好。

太原锣鼓以堂鼓、铙、钹为主,最大特色是曲牌套路丰富,场面火爆激烈。表演时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恰似两军对垒,势必决一雌雄。在太原每逢喜庆必有锣鼓,锣鼓表演已成为太原人民的传统习俗。太原锣鼓多次参与国际性大型活动,有“中华第一鼓”的美称。


城市新干线

太原锣鼓属于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敲锣打鼓自然包括大鼓、锣等传统乐器,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你方登场,我方又登场,一曲接一曲,双方表演者情绪高潮一波接一波,现场观众看的也会被这种热闹的气氛所感染。

太原锣鼓表演常见于结婚、过年、元宵节等喜庆时候。不过,有时在一些重大场合或活动现场也会有表演,比如说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有山西锣鼓的精彩表演,这看重的就是山西锣鼓的气势、热闹、粗犷和剽悍!包括太原锣鼓在内的山西各个锣鼓种类,以这种特点,扬名海内外。

值得一说的是,每逢春节过后到元宵节这几天,太原城区的各大企业或辖区的清徐、阳曲、娄烦、古交等地,都会举行各种欢庆、热闹的“闹元宵”民俗表演,其中锣鼓是绝对的重头戏!比如今年正月十四,清徐县就在东湖公园举行了锣鼓大赛,全县共有9支队伍参加了比赛,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不仅有当地居民,还有很多来自市区的居民。而正月十六,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社火展演活动在阳曲县举行,活动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登台进行了表演。


太原晚报

绛州的鼓,威风的锣,太原锣鼓舞大钹!太原锣鼓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族妹,所居住的太原南古寨村一带,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相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至今日的“社家鼓”,其中“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已有千年的历史。

古寨皇姑阁

西寨村位于古晋阳腹地,汾河曾从西寨左右两侧流过,西与牛家营教场一剑之地、南与古寨村一步之遥,是屯兵保卫晋阳安营扎寨兴起的村落,为古太原“九营十八寨”之一,居十八寨之首。古代作为军事要地出征打战常以锣鼓助威鼓舞士气,经过历史变迁,演变成了迎神送崇的祭祀活动,和开业吉庆的助兴表演,成为太原锣鼓的早期雏形。

太原锣鼓就是由早期的民间“社家鼓”演变而来,曲牌套路为“社鼓”,“社家鼓”等曲目。西寨村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打“社家鼓”表演,特别是“社家鼓”独具特色的大小家具对打,更能体现出西寨村“社家鼓”在太原民间“社火”习俗中独占鳌头的地位。

“社家鼓”曲调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鸣锣开道迎宾曲;第二章,福如东海长流水,统称流水;第三章,半路相遇“狗相咬”,结构紧凑;第四章,两军对阵“龙虎斗”。“社家鼓”乐器分为两种:以大家具享名,其中乐器为大鼓、大铙、大钹、大鼓为领奏;小家具为战鼓、马锣、二钹铰子,在曲式结构和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叠句,长短错落,像似古典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用急刹停顿,如乐谱中的休止,给人以干净利落的深刻印象;演奏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海奔腾,气势恢宏;轻敲时婉玲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俏态奔放,忽而抛铙亮相,忽而怀抱金瓜;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入胜。齐奏、分击,敲击出“社家鼓”曲中“龙虎斗”、“狗相咬”、“单流水”、“双流水”等种种曲牌,至铙钹的对打亮出铙的锵锵声,钹的镲镲声,此起彼伏。高潮时浪涛滚滚,一阵猛似一阵;平缓时小溪流水,悦耳清脆,优美动听。

西寨锣鼓的最大特点就是铙和钹较量,其中西寨“社家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村中大至80岁的老人,小到十来岁的孩童到喜庆之日都能上阵进行表演,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种传承已久的民间“社火”活动步入它有史以来的黄金时期,每遇逢时过节、新兵入伍、学子中榜,婚庆满月都要鞭炮齐鸣锣鼓助兴,其演奏技艺之娴熟,场面之激烈,实属国内罕见。

西寨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这种对台演奏,越打越来劲,越看越振奋,有时演奏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不肯罢休。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西寨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誓必决一胜负。太原西寨锣鼓代代传承,并结出曲牌套路丰富的硕果。“一二五”则是根据马锣击打节奏而得名。反映人民对丰收的喜庆,反映出太原人的粗犷彪悍,也反映出西寨村民对幸福生活不屈不挠的向往和不断进取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构成了太原锣鼓声色雄壮的地方特色,也奠定了西寨村“社家鼓”是太原锣鼓鼻祖在太原民间“社火”习俗中的重要地位。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内容包括乡村祭神的集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属于“社火”。 “社”老百姓指得也就是各个街道,“火”就是各个街道的“红火”。西寨村有旗杆街、南门街、西门街、后街、小街、前街、楼子街七个社的铁棍,每个社还有“社家鼓”、龙灯、跑旱船、刘三推车、跑场秧歌、大头娃娃等。

每年到了正月十五“红火”都要集中到村里“北极宫”广场进行拜庙仪式,各个社的红火集结到一起时,比谁家的“红火”闹得好,看各社的“社家鼓”谁家打的响,打得好听,俗话说:“会看的看个门头夹道,不会看的看个红火热闹”。喝彩声,号子声此起彼伏,等到太阳落山之时,铁棍上的灯全部打开,此时北极宫广场灯光绚丽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主持人宣布拜庙开始,第一个铁棍就开始拜庙,依次轮流拜完后集体齐拜北极宫、按路线拜观音堂、阎氏宗祠、关帝庙、魁星楼、阎若璩祖居铁门、马朝阳故居、各街五道庙照壁等,把整个村子都要转一圈,这个过程要三四个小时,附近邻村里的乡亲们都要到西寨村看夜间的灯棍与社家鼓等“社火”表演。

西寨楼子街铁棍

提起西寨村的“社火”,村里还流传着一段传说∶西寨村紧靠汾河,古时每年到了雨季汾河水猛涨,经常就把村里的几百亩庄稼地就淹没了,大水过后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还威胁到村子的安全,而且汾河还经常改道,直到现在由于历史的原因河东还有村里的近千亩土地。明代万历年间,里人八府巡按马朝阳请旨开挖西寨渠,治理汾河水患,功惠乡梓四百年,后来村里的百姓感念马公其德为祈求风调雨顺,河汾永固,年年到正月都要闹“红火”抬铁棍、打“社家鼓”,来缅怀西寨前贤马朝阳和供奉龙王爷,杀猪宰羊,各个街道都耍龙灯、刘三推车等活动,以求河神保佑,直到现在各社都有铁棍、龙灯、社家鼓等,并各具特色。

西寨供奉着马朝阳“小庙儿”

古老的太原大地流传着一句民谚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闹红火”。“清徐的铁棍、太谷的灯、西寨村的灯棍爱煞人”。“红火”在劳动人民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真挚追求。“红火”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千百年来日趋丰富,日趋充实,日趋完美。

明清时期,太原周边的乡村几乎村村有街社,大点的村一个村会有好几个“社”。西寨就有老社、南门社、西门社、西南社等社名,并每个“社”都有各自的社家鼓、铁棍等“红火”。而且迎神赛社活动频繁,“社家鼓”在各家街社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因而各社的“红火”爱好者们不仅醉心于“社火”操办且在“社家鼓”的演奏上精益求精,形成了各街各社独有的流派和风格。

西寨举人院

近代以来,“社火”已不局限于祭祀酬神活动,而是更多地出现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的娱乐活动中。但直到民国年间,“社火”活动在不少乡村仍是以社为单位进行。“社家鼓”的演奏在太原市郊的不少村庄则一直沿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当年的“社家鼓”表演,没有服装,没有队形,甚至没有固定的队伍。由于太过普及,倍受村民欢迎,村里会敲打的人比比皆是。随便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也会敲打几下,过下手瘾一显身手,赢得众人的一片喝彩。

太原锣鼓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太原锣鼓推广普及,鼓点更加丰富,鼓谱更加完善,服装也制成传统的中式古服,以红、黄、蓝基色为主更加靓丽鲜艳,队伍由十多人壮大到百人更加庞大,队形由过去的单调简单发展到变化多样且种类丰富,虽然锣鼓在以前“社家鼓”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但却日渐没有了社家鼓的影子,好多大型的锣鼓队,甚至连锣都没有了,小家具则更难见到。以至有些锣鼓专家叹息原“社家鼓”独具特色的大小家具对打基本已经失传,虽有鼓谱,但已无人会打,眼看流传千年的西寨“社家鼓”面临失传危险,西寨历史文化研究会协同村中老艺人与锣鼓爱好者进行了“社家鼓”抢救与整理。

目前在社会上普遍表演的是太原锣鼓,大部分是吸收了其他鼓种的曲牌,许多珍贵的传统形式和曲牌如“社家鼓”、“伴乐锣鼓”、“风搅雪”、“滚绣球”等。还有演奏技巧中的绝活“抛铙击锸”等,正在逐渐流失,急需传承保护。可喜的是目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大力倡导恢复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晋源区是文化旅游强区,深入践行党的十八大指示精神,正大力打造“活力晋源”、“宜居晋源”、“魅力晋源”、“法治晋源”、“绿色晋源”、“人文晋源”的步伐前进。

太原别号龙城,晋源又称凤城,西寨东傍汾水、西眺吕梁、北倚龙城大街、南临红灯笼体育场,又称“凤巢”,是藏龙聚凤之地,在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孕育出具有西寨“帝师故里”、“御史家乡”特色的“龙凤锣鼓”,借着文化复兴的春风,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并进,为西寨锣鼓文化的传承发展谱写着新的乐章,正阔步前进迈向辉煌!

任何鼓种都存在“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问题,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才有竞争力,我们应以2012年西寨“社家鼓”申遗成功为契机,把我们西寨的“社家鼓”、“龙凤锣鼓”传承和发展好,为太原锣鼓艺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嗨咯二手机官方号

当然热闹,这可是从祖先那里,感天地壮美而发,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了。太原位于北方,自然骨子里流淌的也是黄河的血,虽然太原人大多善礼,但是当手一接触到鼓的时候,黄河儿郎的血性就被激发出来。打的鼓,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不拖泥带水,那叫一个洒脱自如,帅气利索,而这打鼓打的看似毫无章法,但是也是有着大大的学问。

一套锣鼓震天动地下来,用到的家伙却也是不少, 太原锣鼓所用的乐器也是十分讲究,有两种,一种是大鼓,气吞山河,需要精壮汉子使劲挥舞着手中的鼓锤,一下便是有一下的力气,非常的豪迈。还有就是小鼓,这些鼓的牛皮没有大鼓的厚,自然他么所出来的声音就是清清翠翠,在厚重得大鼓点中是不是撩拨人的心绪,更加投入。


太原大鼓曲艺繁多,而且在人么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无论是农村还是工厂,无论是结婚还是过年,这都是一种表达自己的内心的喜悦的方式,释放天性,更加纯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