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暴跌,隱藏著一個大騙局!

樓市暴跌,隱藏著一個大騙局!

2017年國慶,中國樓市遭遇最悽慘的黃金週。

數據顯示,黃金週前6天,中國熱點城市的房子都賣不動了。樓市網籤跌幅達到8成,創下了2014年以來最低。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這邊一線城市的樓市冰封;另一邊三四線城市成交量維持高位,甚至呈現購銷兩旺格局,趁著返鄉,不少人忙著置業,諮詢量、看房量蹭蹭上漲。

具體到城市,一線城市樓市網籤數據呈現下降趨勢:

北京新建住宅黃金週前6日網籤78套,二手房網籤23套,均是2009年來的歷史最低值,同比跌幅達到了72%;上海黃金週前6日網籤新建住宅147套,同比跌幅達到了78%。

黃金週樓市成交量的低迷,反應了2017年樓市整個低迷行情的延續。今年1至9月房地產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平均成交跌幅達到了40%,其中北京跌幅達到了45%,深圳達到47%。二線城市之前的熱點城市,南京下調了57%,福州下調60%。

這似乎預示著,中國樓市正進入“成交量”的冬天。然而這個冬天並不完全是購房者自主決定不交易,而是政府“凍房”限購初現成效。

隨著中國樓市限購升級,政府出了哪些招數?

1、在產權登記上,拉長“網籤”、“備案”時間。

2、從銀行房貸額度上控制,導致銀行放款速度慢下來。尤其是很多銀行上浮了首套房的貸款利率,以及嚴查貸款資格。

3、“限購”、“限貸”,尤其是“限售”,讓你買不了,也賣不了,尤其是對炒房者是一個重大打擊,如果房子不盡快出手,有可能資金鍊會斷裂。

政府希望我們暫時忘記樓市,把精力投入到實體經濟中。然而很多炒房客仍然手握資金,尋找下一個囤房目標,一二線城市炒房成本逐漸升級,以及各種限購限售政策出臺,他們將目光轉向正在發展中的三四線城市。

為什麼中國人如此熱衷買房?原因有三個:

首先,只要一線城市還有人口湧入,房子供不應求,就有上漲的空間。比如,早在東京還是1200萬人口的時候,當時就跟北京一樣,日本下決心把人口控制住,發展了東京的衛星城市,修了條高速鐵路,說半小時就能到大阪,大家去大阪生活吧。結果路是修好了,東京人不但沒去大阪,反而大阪的人全都跑到東京來了,現在東京多少人了呢?翻了三倍,3千多萬了。

只要人口還在源源不斷的往一線城市湧入,房價似乎很難不漲。

其次,目前各地樓市調控升級,有些地方壓抑了剛需的購房需求,樓市平穩後熱點城市的購房需求可能被激發,或導致房價上漲。房貸額度也一減再減,很多銀行都停止放貸,所以有需求的趕緊上助貸網(https://www.zhudai.com/)申請購房貸款。比如,2016年的一波上漲令人印象深刻,深圳跳漲50%,隨後北京、上海輪番上漲,並蔓延至二線城市。因此,政府提出了樓市長效機制。

最後,由於各國央行競相放水,貨幣超發,致使資金沒有更好的地方儲存,大家只能堆積到房產。股市如果技術不好,可能是賠得傾家蕩產,理財市場上跑路的公司越來越多,安全性下降。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買房保值或許是唯一穩妥的辦法。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房價是不是下降的時候,不能僅僅看成交量是否暴跌,而是要看房價是不是真的下降了,而不是表現出假摔或者橫盤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