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孩子的節奏,慢慢的你總會收穫驚喜!

順應孩子的節奏,慢慢的你總會收穫驚喜!

1、

源於上週正式轉會到了另一個足球俱樂部,參加U7U8隊同年齡組的正式足球訓練。

這個俱樂部的U7U8的小球員們,剛剛在上幾周的全區U7U8足球賽上獲得了亞軍和季軍的殊榮。

但源因為覺得訓練場地離家很遠,而且跟新俱樂部的球員們都不熟悉,一直不肯去。

後來,在他們獲得了亞季軍後,源對新俱樂部充滿了嚮往之情,但又還是有點擔心和新球員們不熟悉的問題。

源爸很耐心、教練也很耐心,一直等源克服害怕陌生環境的心理壓力。

源爸又帶源去考察了幾次,並帶源去實地體驗訓練、和觀摩,源終於點頭轉會。

這次轉會,意味著源可以跟全區同齡水平較高的小孩一起玩足球了。

參加訓練時,旁邊有些資深球迷家長跟源爸說,你兒子協調能力特別好,踢球擺腿有力。

天知道,源在小時候都經歷了些什麼鬼事情。

2、

源並不是一個有運動天賦的小孩。

三個月做運動發育評估,俯臥抬頭能力欠佳。

100天才能豎起頭,三個月還不能手掌俯撐地板,六個月還坐不穩,七個月還不會翻身。

結果源只有語言能力達標,大運動能力、精細運動落後同齡小孩三個月,認知能力落後一個月。

醫生給了個“腦癱高危兒”的結論。

當時,把我和老公都嚇傻了。

然後,我們轉到了給區婦幼一個熟人介紹的醫生看,他建議我們先給孩子做一個核磁共振看看,腦子有沒有損傷。

謝天謝天,結果出來後,孩子大腦的發育很正常。

但醫生還是建議我們要做三個月的康復運動。

在諮詢一些的朋友後,所說腦癱孩子在一歲前做康復是最好的。

我們選擇了在區婦幼給源做康復運動。

每天早上七點,把孩子抱起來,送到區婦幼兒童康復中心,以便能夠八點開始做項目:包括大運動練習、精細運動練、按摩、泡藥澡等各種訓練。

在做這些運動的時候(除了泡澡),源拼命地掙扎啊,各種哭,不願意不配合。小小的他,甚至以不喝奶來絕食抗議。

但,哪個小孩在裡面做康復運動不哭的。

當時,爺爺提出反對意見:小孩這麼機靈,逗會笑,眼睛還跟著轉來轉去,會叫爸爸媽媽,會講話了,怎麼可能是傻子,聰明著呢,怎麼可能腦癱。

但醫生這麼下了結論並給出了做康復運動的建議,誰敢拿孩子來賭一把呢。

於是,我們給孩子做了整整一個月的康復運動。然後,晚上下班回家給他洗澡的時候,開上空調,給他練習翻身、練習坐起來。在家裡,也幫他按摩。

才一個星期,源就學會了翻身,並坐得起來了。

到後來,跟做康復訓練的護士熟悉了以後。她們告訴我,孩子不是那種病(她們見多了),只是因為冬天太冷,給孩子捂得太多了,孩子不方便運動,造成的運動能力發展滯後。

每年冬天,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小孩會被送到這裡來。

這時,我和老公商量說,把孩子帶回家吧。看,把孩子折磨成什麼樣子了,連奶瓶都不喝了。

虛驚一場得到的教訓是:

1、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老人的判斷;

2、不要讓醫生(或別人、或自己)輕易給孩子貼標籤,遇到事情和真正懂行、無利益關係的人多諮詢、多交流。

3、不要強迫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強迫孩子做各種訓練,即使是8個月的小孩,他也會用不喝奶來抵抗。

3、

之後春天來了,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源穿衣服越來越少,在家我們也注意給他多做運動。

九個月,源會扶站了。也會從躺姿轉坐姿了。十個月,會腹爬了。到了十五個月,他能獨立行走了。

雖然慢點,但在我們的耐心教導下,他慢慢的學會了獨立。

有人問,你們為什麼給他穿這麼多?

因為那年的冬天是特別的冷,我記得直到清明前後,我們還要穿棉衣。

還有人問,為什麼不開空調。

我們家一向在冬天不開空調,老人每天上午帶小孩去公園玩(除非下雨),再冷的天都帶。

在公園,小孩坐在車上或是抱著,玩累了,下午在家睡覺。地板很涼,老人從不放他下地板亂爬。

因此,爬行,翻滾等都練習得很少。

所以,源在一歲前因為天氣冷,運動量太少,這是造成他運動發育遲緩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不開空調的好處是,源的呼吸系統鍛鍊得很好,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很能適應季節的變化,呼吸道系統並沒有因為是剖腹產的小孩而變得脆弱。也較少因為天氣變化而生病,除非幼兒園有病毒感染等因素。

各有得失吧。

4、

從源會走路以後,源爸就開始非常重視源的運動教育了。

我記得,源剛會走路時歪歪扭扭追著球跑的樣子。

然後,每到週末,源爸就會帶源在足球場上玩球。

到了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源的運動能力在同齡的小孩中,還是蠻差的。

我們每週末帶源去公園的時候,一家人經常玩投籃比賽。從二歲開始練習,不知道給老闆娘貢獻了多少幣。

三歲多,參加第一次學校趣味運動會,小班是爬行比賽,源幾乎是最後一名。

但欣喜的是,他不再象蛇一樣腹爬了,學會了膝手爬。

中班,學校有跳繩的訓練,我們也買了繩子在家給他練習。

慢慢鼓勵,慢慢練習,慢慢進步。從一個不會,到會跳十幾個的時候,源會仰起臉來跟我說:媽媽,我厲害吧!

我微笑著回答他:只要你認真努力練習 ,就會越來越厲害!

到他能一次跑一百多個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你看:“是不是你越練越厲害了。”源這樣就能夠體會到枯燥練習跳繩的樂趣。

中班的時候,源就在年級裡跑步全年級第四名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經常跟班裡跑得最快的孩子一起玩,比賽的時候,他們也分在同一小組。

我們每週末帶源去公園的時候,一家人經常玩投籃比賽。從二歲開始練習,不

不知道給老闆娘貢獻了多少幣。

到六歲的某一天,他就能投成人籃了,而且在十五分鐘內投入了五個。這個水平,可能是我這個媽媽都達不到的水平。

總之,源就在這樣的不知不覺的各種運動能力訓練中,慢慢給我們各種驚喜!

所以,從源踢足球、打籃球、跑步、跳繩等練習發展運動能力總結起來,我得到的經驗就是:

培養孩子就是要順應孩子的節奏,要觀察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在樂趣中體會到進步的快樂,訓練才能更長久。

每個孩子的生長髮育不一樣,順應孩子的節奏,就不會焦慮和緊張。

放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但不放鬆對孩子的培伴和訓練,就會不時收穫孩子成長帶來的各種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