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光年外的上帝之眼,是如何形成的?

良良引力波

上帝之眼,距离太阳系700光年,位于宝瓶座(水瓶座)方向,最早发现可以追溯到1824年。被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哈金首次发现,后来《魔戒》上映之后又被很多人称为索伦之眼。



但是其实我们不能这样叫它。其实这是个误区,国际命名明法文规定不能这样叫,是不正确的误导名称,但因为它看上去实在和电影《魔戒》的巴多拉塔顶实在太像了。

科学界其实叫叫它螺旋星云,(NGC 7293),它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状星云之一。从发现至今,一直吸引了天文科学家的关注。它展现了恒星演化最后阶段的典型特征。


研究发现。上帝之眼的行成是恒星演化的结果。这是一颗类太阳恒星坍塌,同时向外剧烈抛射物质所导致。当这颗恒星内部核反应消耗殆尽时,能量不足以支撑起它的巨大外壳而发生坍塌, 形成白矮星,同时剧烈把外壳向外围宇宙抛射,速度达到每秒40千米,科学家推测这个星云已经膨胀了将近1.1万年以上,造成了现在以白矮星为中心,约2.5光年直径的星云。

由于过于昏暗,加之距离较远,拍摄照片曝光时间都是需要以天数来计算,这样才能把它展示在我们眼前。



良良引力波

谢谢。实际上是人类的想象,与我们在各类景区看到的与人类常见相似的事物一样,羞女岩,各种佛脸,怎么形成的。大自然形成万物,可以有各类形状,从不同角度形状不同,但人更愿意从自己容易接受角度,去认识他,看待他,宣传他,记忆他。


解惑去疑

在距离地球只有700光年的地方,位于水瓶座,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正在死去,成为一颗炙热的白矮星。



它的最后几千年产生了螺旋星云(ngc7293),这片星云温度高达12000度,强大的热浪将无数的彗星、小行星等星际残害推向外太空。

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行星状星云的例子,它是典型的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被驱逐到太空的恒星的外部气体,就好像正在向下看一个螺旋。剩余的中心恒星核,注定要演化成一颗白矮星,在尘埃中发出光芒,导致先前排出的气体发出荧光。“上帝之眼”是行星状星云中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它是恒星的最终命运,就像50亿年后的太阳。
当它耗尽燃料的时候,恒星将其外部的气体外壳排出,形成一个像螺旋一样的星云。恒星的剩余核心是一个小的、热的、致密的残余物,它被称为白矮星。电影《魔戒》上映后,NGC 7293一度被称为索伦之眼即上帝之眼。


红色天空0312

星云的形状是多姿多态的。星云和恒星有着“血缘”关系。恒星抛出的气体将成为星云的部分,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压缩成为恒星。在一定条件下,星云和恒星是能够互相转化的。

另外,还有除了上帝之眼,还有上帝之唇的星云.

还有就是NASAp的一手好图,美国政府每年好巨资让他们p图,实际上并不像图片那样样子的...


小王子和他的狐狸

不说是宋朝时期爆炸的超新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