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经过苏州寒山寺时所作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一经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寒山寺也因此诗名扬四海。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说起寒山寺那可是人人皆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就是这里,来到寒山寺当然要敲三下这里的大钟,敲钟会额外加收10块钱,寒山寺的门票是20块,庙内香火旺盛,据说非常灵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据方志记载,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劫阊门、枫桥一带,一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为了保卫苏州城,加强枫桥至阊门一带的防卫,建起了枫桥敌楼——铁铃关。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的还有葑门和木渎两处,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铁铃关成为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49年4月2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86师在枫桥打响了解放苏州城的第一枪,在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进入苏州城,宣告古城苏州解放。因此,枫桥铁铃关也是苏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铁铃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北街,在古镇偏北,东西走向,西接铁铃关,东和枫桥路相连,全长215米,是枫桥镇最繁华的街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街作为景点开放后,里面有一些苏州本土的民间一人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苏绣、玉雕、石雕、灯彩、剪纸、文房四宝等。这些民间艺术大师心甘寂寞和清贫,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守护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地解读苏州人的心灵手巧,古艺古街相得益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吴门古韵戏台是景区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两边出将、入相,耳门雕一根藤挂落,门窗皆雕刻成花窗,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江南民俗建筑,台上演出江南古乐与歌舞,使古桥、古关、古寺、古河…交相辉映,升华出浓浓的古韵。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唐代以前都是写作“枫桥”、既封锁的封,自从宋代王郇公在写张继诗并刻成石碑时,写作枫树的“枫”字,一直流传至今。登枫桥遥望西南,狮、金、天灵诸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俯瞰运河,千舟百帆,浩浩荡荡,气象万千。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