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雨傘

日用之器—雨伞

1750年,倫敦,霧都的一個下雨天。商人漢威望著窗外飄起的小雨,反而高興起來,他興奮地拿出了一樣有趣的物品,是他3年前在中國的廣州買到的。在飄雨的倫敦街頭,行色匆匆的人們,只能淋著雨水前行,也有躲在屋簷下避雨的人們。漢威得意地打開這把來自中國的油布傘,引起了路上行人們的混亂,人們從未見過如此奇怪的器物,更意外的是,人們對漢威投來了是嘲笑和驚恐的尖叫。很快,雨傘在倫敦流行起來。帶有彎柄的雨傘,也成了紳士的標配,英國也成為全球出產頂級雨傘的地方。不過,在歐洲很多國家,至今依然沒有下雨天打傘的生活習慣。

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下雨天出門,打把傘,似乎是我們中國人最正常不過的行為了。長期地使用器物,在人們的意識當中,構建了自然的反應,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中國人使用雨傘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了。“傘”這樣器物的名稱,也記錄著它的演變歷程。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

【蓋】

“蓋”是一種大傘,用在車上。據《史記》載 “五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這裡的蓋就是避暑用的“陽傘”。又如:“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這裡說的蓋就是“雨傘”了。古人對不同等級的用車有著嚴格規定,進而對“蓋”也有著相應的規制。不同規格的“蓋”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早在周時代,就有了規定。《周禮·春官》中“巾車”條規定,王及王后的車輦用“羽蓋”,即用漂亮的鳥羽裝飾的傘。而其他有如“青蓋”、“皂蓋”則出現在歷朝不同的等級之中。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簦】

“獨釣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笠就是竹斗笠,戴在頭上,“蓑”就是穿在身上的雨衣,也叫蓑衣,都是民間常用的雨具。“簦”是竹子做的,帶柄的斗笠,但還不能收放,這大概就是“傘”的雛形了。隨著時代的演變,“簦”演變成了能夠收放的“傘”,這個字也就不常見到了。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

【繖】

這個字的讀音就是【sǎn】,“傘”的讀音大概也從這裡開始了吧。從這個字的字面意思,我們大概能猜測出這個字的含義了,“糹”指的是絲帛的材質,而右側的“散”應該指的是能夠收放。我國第一部俗語詞辭書,東漢末年服虔撰寫的《通俗文》裡提到:“張帛避雨,謂之繖,蓋即雨傘之用,三代已有也”。可見,老祖宗很早就有了“傘”這樣器物。

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

【傘】

“傘”這個字的出現大概到了南北朝時期了,一看這個字,基本就能明白什麼是“傘”了。一個人字形的頂蓋,下面有好多人字形的支撐,有一把手柄支撐著,這就是“傘”幾千年來不變的結構了。唐朝時,紙業發達,聰明的工匠們在紙上抹上桐油,製作出了“油紙傘”,這種傘不僅防水,還很輕巧,撐起來非常方便。紙上更易於繪畫裝飾,是人們彰顯興致情趣的最佳載體。隨著遣唐使的到來,“油紙傘”飄揚過海去了日本。時至今日,“油紙傘”依然是煙雨江南的一點韻味。

日用之器—雨伞日用之器—雨伞
日用之器—雨伞

一把傘,尋常物。在生活中如此常見,家家戶戶都備著,不會特別注意。到了下雨天,都會拿出來使用。遮風避雨,傘給人一種溫暖。現如今,儘管材質、色彩上都發生了很多變化,形形色色的傘依然伴隨著我們的生活,但遮風避雨的工具,仍舊是那樣的結構,幾千年了,沒有變化。

日用之器—雨伞

關注平臺,我們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

點擊菜單“日用目錄”您可以得到相應資訊

尋日用之道,出適用之器

日用之器—雨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