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保护孩子的天性与管教“熊孩子”之间该如何平衡?

成都双非学校

回答之前先释疑,什么是保护孩子的天性?天性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所谓孩子的天性,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发展的可能性。那么什么又是熊孩子呢?所谓熊孩子,直白地说就是缺乏教养,自我中心,行为令人憎恶的孩子。这二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范畴的事情,何来平衡一说?

婴幼儿发展到18个月左右,开始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这个时候的幼儿就有强烈的行为学习和模仿的动机,这是天性。父母如何引导、塑造、示范,幼儿就怎样学习、模仿、养成。换言之,幼儿行为塑造和养成的可塑性相当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天生熊孩子,熊孩子是父母教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自身三观不正,行为不端,或者在幼儿期对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引导不良,那么孩子有样学样,就很容易成为第一类熊孩子,父母熊,孩子也熊。这一类熊孩子固然行为令人憎恶,其背后往往有一对更加面目可憎的跋扈的父母。这一类熊孩子可以被称为Ⅰ型熊孩子,摊了对无良父母,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没有任何关系。

另一类熊孩子则是父母错误或不恰当管教的结果。这一类熊孩子的父母可能没有什么不良的示范,也一样希望孩子养成举止得当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是,父母在幼儿期不恰当地滥用体罚,特别是在脾气暴躁的时候体罚孩子,那么类似不恰当的管教方式高概率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退缩,二是学习和模仿父母暴躁和暴力的行为模式。久而久之,这样的幼儿就可能发展为Ⅱ型熊孩子,在父母面前安静,甚至乖巧,但背着父母就可能胡来。所以,熊孩子都是父母不良示范塑造出来的,或者在父母不恰当的错误管教行为中适应发展形成的。与孩子的天性无关。

那些错把孩子没礼貌,缺乏教养的恶劣行为当作是孩子天性的父母,根本就是糊涂爹娘,是在勤勤恳恳地坑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以溺爱的方式摧毁孩子未来积极发展的可能性。


唐映红

先来讨论一下熊孩子是怎么定位的?我认为熊孩子就是那些缺少管教,做事没有原则,不讲道理的孩子。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基本行为规范准则,所以往往会做出一些让我们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事。

而孩子的天性呢?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美好而纯洁的,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的技能和对世界的认知

那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从开始的好奇探索发展成熊孩子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为规范,父母在孩子刚刚开始有探索欲望的时候就要明确地给孩子制定一套行为规范,要让孩子慢慢的认识到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要在不触犯行为规范、道德底线的情况下,父母不用太过限制孩子,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实现在大多的父母都是说的太多,做的太多,管的太多。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发展,比如父母的包办造就了多少懒惰的、无法自理的孩子,这是一个值得父母深思与改正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