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特別特別生氣、特別特別憤怒時,是如何做到不打罵孩子的?

鳳凰涅磐889

我沒打罵過孩子。但我做到不打罵,不是因為我在憤怒的時候能夠控制自己,而是因為我能夠理解孩子的行為出於她的什麼需求,因此根本不會憤怒。


其實小孩子的需求都十分單純,無外乎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再就是“好奇心”、“探索欲”和“求抱抱,要安慰”,每一種都發乎天性,並無惡意。雖然有些行為會給家長帶來些小麻煩,但是如果你真的感應到孩子的需求,也不難找到引導他的方法,既滿足他的正常需求,也減少自己的麻煩。


再者,據我觀察,很多父母打罵孩子,其實並不完全因為孩子做了什麼錯事,而是父母本身在職場、在夫妻矛盾、在跟其他親友的矛盾中壓抑了許多不滿,然後借“孩子不聽話”發洩出來而已。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時候會說“我如何如何辛苦,而你卻如何如何不體諒,你對得起我嗎?”之類的話,可是稍有理智就應該知道,成年人承擔來自生活的各種辛苦本是正常的,你在生後中的種種挫敗,根源只是自己的低能和無力,關孩子什麼事?不養孩子,你就能過上萬事如意的生活,走上人生巔峰嗎?

遷怒於孩子,是什麼霸權邏輯,不是一清二楚嗎?


往往喜歡打罵孩子的家長,自己小時候也經常被父母打罵,他們從小就沒能學會理性表達不滿,只是無意識的繼承了“以大欺小,倚強凌弱”的行為模式。這樣的家長,自己也是可悲的。但是希望你們想想自己小時候捱打捱罵時的心情,再想想當時的自己,其實內心真正渴望父母如何待你,就知道如今的自己該怎麼做了。

“打罵孩子”的家風,是可以被有覺知的父母終止的。


寬和教養

有一天早上, 當時還是4歲的兒子在我叫他起床的時候開始尖叫、拒絕。拿起衣服,他就連頭鑽進被子;硬給他套上,他就死命扯掉。在反覆扯皮中,我逐漸情緒失控,朝他大吼大叫,喝令他起床,母子兩人的起床大戰就這樣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期間他有哭,而我也差點跟著哭出來。


儘管不是每個早上都這般激烈,但每天兒子的賴床已快成為我的夢魘。


各種育兒手冊都告訴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但只要生過寶寶就知道這真是最難的事情。


儘管我覺得永遠保持情緒穩定也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但是在經過這樣激烈的起床大戰之後,我還是忍不住在心裡問了一句:我到底怎麼了?


我需要理一理思路,分析一下自己的心理。


回想這個過程,我產生了不少情緒:憤怒、失望、受挫、恐懼……也許還有更多,但我能想到的暫時只有這些。


憤怒,就像我表現出來的吼叫一樣,這是最容易看到的情緒,也是最表面的情緒。因為他賴床會遲到,又對我拒絕、朝我尖叫,所以我憤怒。


失望,因為他屢次賴床遲到,所以我對他失望。


受挫,因為我就算如此生氣仍然沒能使他聽話地起床,所以我覺得很受挫。


恐懼,因為怕他一直這樣,將來上學也總是遲到而念不好書,所以我感覺很恐懼。


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我害怕他養成壞習慣,害怕我教不好他,也害怕教不好他養成了他的壞習慣之後被家人說、被老師說、被外界說。


所以最終,我明白過來,其實在我內心深處的情緒是,害怕自己教出一個不能令我滿意、令大家滿意的孩子來,因而生起了自己的氣。


是啊,回想怒火爆發的一瞬間,我想到了外婆對我說,寶寶經常賴床可不行啊,要養成壞習慣的。我又想到某天在酒席上聽一個陌生人閒聊說到:什麼樣的家庭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又想到父親對我說過,女兒你總是不認可爸爸,讓我覺得很失敗。


這些事情的內在邏輯是,我害怕縱容他就會養成他的壞習慣;害怕人家看到兒子這不好那不好就說:看,就是這樣的家長才會教育出這樣的熊孩子;害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這種互相影響力,使得我們這樣的親子關係變成惡性循環。


看到這裡,你們會不會覺得我想得特多?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有情緒,而每個情緒背後都是一整座暗藏在海面下的冰山,很多人只是意識不到自己腦海裡想過什麼而已。要讓海面下的冰山這座潛意識露出海面變成意識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而我,通過上次看書時候做的複合智力測試,發現自己內在智力比較強。內在智力是什麼?是自我意識、自我反省、追求興趣和設置目標的能力。所以我更願意捕捉思維的瞬間來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回到這段情緒,我之所以差點哭出來,是因為覺得人生好失敗,我很有可能戰勝不了自己的暴脾氣,還使孩子都變成這樣,從這一個點激發出記憶中種種失敗的感覺,於是一種極端的無力感瞬間讓我內心崩潰、想哭出來。


但也正是眼眶一熱的瞬間,我意識到自己心裡坍塌的傾向,立刻清醒了過來,也停止了咆哮。


我開始思考我應該做的是什麼,誠然他這樣晚起遲到是個壞習慣,那我應該做的就是阻止這件事的發生。除了要讓他更早睡之外,還有什麼措施呢?


前一晚他確實睡得太晚了,9點20上床熄燈,結果十點多他才睡著,也難怪起不來,就連我以看電視來誘惑他都沒用。


我想起之前為了讓他起床給他放音樂,但是效果不大,或許可以給他放兒歌試試。


電光石火之間,我完成了以上想法,決定先安撫了下他的情緒,告訴他:媽媽理解你起不來,因為昨晚你確實睡得太晚了。所以以後你要早點睡,媽媽今天晚上帶你早點睡。


在這樣語氣平緩的說明後,也可能是折騰得夠久終於讓他醒透了,他總算開始配合我穿衣起床。


後來我問他,媽媽生氣可怕嗎?他說不可怕。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媽媽一會生氣一會不生氣,所以不可怕。他的回答有點出乎我意料,我以為他會說可怕。可他卻看得很全面,並不會糾結於我朝他生氣的那一面。


以前我總想著,對孩子我要求不高,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快樂就好,可是事實上呢,經此一來我才發現原來我在乎這麼多。我對他要求這麼高,對自己要求也這麼高。


我雖然總想反思,總想改變,卻從未像今天這樣想得透徹。儘管我並不確定自己能怎樣改變以及做到何種程度的改變,但我確定今天做得最棒的一點是在情緒崩潰差點哭出來的瞬間冷靜了下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自暴自棄,並及時剎住了車。


就像心理諮詢老師說的那樣,慢慢來,先從看清自己的情緒開始,找出罩住自己讓自己情緒發作的那張網究竟是什麼,然後去研究這個網上哪裡有漏洞,可以從哪裡鑽出去。


努力內觀,努力發現,努力調整,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一步步走向更滿意的自己,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童年。


——希望我思考的過程能幫到您。


貝妮雙子

以前做不到,現在偶而做不到。

改變就是,學著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以前生氣的時候,總是不想承認、不想解釋。比如看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就可能打他兩下,罵他幾句,“寫個作業都不好好寫,你想氣死我?”

就這樣,孩子委屈,我更生氣了。

現在同樣的事情,我會直接跟孩子說:“你寫作業這麼磨蹭,我擔心你無法按時睡覺,所以我很生氣。”

即使再生氣,也要表達清楚,而不是宣洩情緒,孩子更好溝通了。

另外,現在的孩子也更懂事了,還要感謝一套好書——兒童文學作家樂多多出版的《胡小鬧日記》系列。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作者都在字裡行間、潛移默化間給予了答案,也讓孩子更懂事獨立、能體諒家長了。

其實,只要家長願意多點耐心,孩子會成長的非常快,回報非常多的理解和愛。


阿阿阿阿806

心理學家說,發脾氣的人,你往深了探究他小時候,就會發現,他在當小孩的時候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比如說,一個嬰兒,他哭一定是他有需求,哭的時候,體內各種器官都抽動,這樣時間長了會形成記憶,慣性,長大之後,比如說,想要自己的小孩聽話,不煩人,但是小孩不按照大人的訴求來,大人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有時候也不是他自己想發脾氣,是他的身體有這種需求,身體已經形成了這種慣性模式。

長時間的發脾氣,情緒不好,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影響身體健康,影響家庭關係,把不好的思維模式延續到下一代。因此我們要打破這種模式,《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介紹通過身體聯結,情緒臣服,思想檢視,身份認同這四個方面著手,打破這種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觀察身邊的家庭,有個有趣的現象,在父母強勢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有點蔫,沒有主見,拿不定主意,各方面都比不上父母,這種家庭模式裡,孩子通常處在壓制狀態,在父母溫和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很有主見,也比較有出息,生活溝通能力也比前者好很多,這種家庭環境裡,孩子得到更多的自由和尊重。但這樣並不是說不管不顧任其只有發展,將道理,定範圍,溝通佔主要,讓他明白所以然,之所以然,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們得從心理上意識到,孩子只是孩子,哪有孩子不調皮搗蛋的,接受這個事實。

打罵孩子不好,你看在國外打孩子還犯法呢,在想發脾氣的時候深呼吸,想想這些,去做點讓自己喜悅的事情,緩衝一下,高興了,換個心情再回來處理孩子讓你想發脾氣的事兒,你會發現這都不是事兒!


梁朝月

當自己很憤怒很生氣,然後孩子又偏偏火上澆油。我覺得很多家長都會繃不住要訓罵孩子,有的還忍不住對孩子動手。家長遇到自己情緒有點失控的時候,我覺得做好這兩點很重要。

1、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不要再想生氣的事情,把注意力轉移到當下要做的事情。可以去 聽一下喜歡的音樂,甚至電視劇,把壞情緒轉移了。甚至可以找別的東西發洩一下,摔枕頭,或者把生氣的事情寫到紙上然後撕碎,像把心中的憤怒撕碎一樣。或者去逛一下街,總之能轉移你注意力的事情都可以。

2、不要對孩子要求得太完美。

自己心情不好時,如果孩子做了件什麼事情,甚至是芝麻粒的小事,都能引起我們心情的波濤駭浪,其實這往往是我們太過在意太過看中這件事,想要孩子做得最完美,要不然就會覺得對不起孩子,心裡自然而然就著急了,越著急越上火。

比如今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她不知道從哪裡摸出一顆昨天吃剩下的糖,叫她扔了就不聽。想想不知道粘了多少細菌的糖,或許還被蟑螂什麼的蟲子爬過,我都受不了。我上班時間又快到了,我說不扔不給上車,她站那裡不動也不打算扔。後來僵持了好久,火氣就來了,本來想發飆,後來想想,吃就吃了,以前我們小時候不知道吃了多少這樣的髒東西,不是也好好的?這樣一想,心就寬了,氣就消了。路上我就跟她說這顆糖放了一夜了可能被蟲子吃過了。快到學校了她主動說要丟了。

所以我們把問題看地輕一點淡一點,氣就消了一半了。



養育女兒

親,舉個栗子,當你特別生氣、憤怒或被其他情緒佔滿時,是否大腦無法正常思考,日常的邏輯,三觀,人情世故全忘了?別說潛意識的理智一面無法拉住自己,旁人也很難阻止你發洩情緒對不對?

所以,平時面對孩子們調皮,犯小錯的時候多想想,當自己老了,走不動了,必須依靠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怎麼對你?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一件微小的事或者一句不經意的話,卻可能讓你的孩子記住一輩子。話不多說,為了自己的以後,沒事兒多自我催眠一下。


大冒米

一個讓自己非常憤怒非常生氣的孩子,一定是不懂得怎麼教育孩子的家長養成的。

所以,要生氣也生自己的氣。

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教的。

孩子不好,是自己教育失敗。

要打就打自己,孩子是無辜的。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家長是原件。

家長多學習,多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教出好孩子!


春城花飛飛翡翠蜜蠟

很簡單,打自己兩巴掌再去喝一杯涼水,儘量平息心情,然後去跟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因為人在憤怒時,手是無法控制力度的。而人在生氣時打孩子的部位,絕大多數在頭上或肩背部,很容易失手對孩子造成傷害。作為家長,懂得制怒,學會控制自我情緒,能耐煩對孩子不懂的課反覆細緻講解,對孩子的細小優點加以鼓勵,對孩子的不足及錯誤能及時指出和糾正,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不要再讓我失望

有了孩子發現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怎麼樣的方式來表達他的不滿。大道理講再多控制不住也沒用,想想孩子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就能忍住了。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得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