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人如何调理脾胃?

钰眀

现如今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看过中医,或者是自己看一些养生的节目,都会发现现在的人基本都是脾虚,为什么呢?是因为现阶段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能规律,有的人不吃早饭,有的爱吃夜宵,有的暴饮暴食等,这些都是伤脾胃的,所以才会脾虚。

针对于脾虚我在这里提供给大家十二字方针,就是素为重、乐为宗、节为旨、莫忘动。

素为重,也就是说现阶段好多人每天都在坐办公室,没有时间运动,肠胃也就运化不起来,消化系统也就会减慢,常吃素,肠胃消化起来会容易一些,当然,不是要大家天天吃素,完全舍弃荤菜,要素为主,荤为辅,鱼类、鸡肉、鸭肉、兔肉、牛奶、瘦猪肉等“血肉有情之品”,也宜少量搭配进食,以利“气血生化有源”, 增强身体素质。

乐为宗,中医讲忧思伤脾,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不是都说心情好!吃嘛嘛香么。所以,情志上也得保持愉快的心情。

节为营,就是说节制食量,不得暴饮暴食,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世界医史上的一件趣闻,世纪初,英国有个贫穷的农夫托马·佩普, 一生难得温饱,却活到岁。 伦敦皇族们为探求他的长寿奥秘, 召他入宫。谁知他进宫后贪婪饱餐美食,不足三个月而死。当时请著名解剖学家哈维进行尸检,发现各脏器并没有明显病变, 纯属暴食引起急性胃扩张而亡。

其实,中医早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之说。暴食,超越胃容量过多,势必加重胃的负担,造成胃蠕动困难,胃腺分泌供不应求,消化功能紊乱,甚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病, 抢救不当而死亡。所以一定的节制食量,每餐只吃八分饱,不但可保养脾胃功能,且可少患心脑血管病等疾患, 促人康寿。


莫忘动,就是说不要忘记运动,适当多运动可是健脾益胃的养生之道。 如扫地、下厨、上楼梯、散步、做操、打太极、打球、跳舞、游泳等活动或运动,持之以恒,有利于增进食欲,助脾运化,健全脾胃消化功能, 还能流通气血,通矛关节,调和阴阳,防病健身。

脾胃健的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必有助于生命之树常青。

最后我再给大家整理一些调理脾胃的食疗药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健胃红茶 (《饮茶与养生》)

配方:徐长卿、北沙参、当归各3g,黄芪4.5g,乌梅肉、生甘草、红茶各1.5g。

制作:上药一同制成粗末,沸水冲泡。

服法:代茶饮用。每日1 剂,连用3个月。

效用:益气健胃,和中养胃。适用于虚寒型萎缩性胃炎。

宜忌:肝胃郁热胃脘疼痛者不宜用。剂量不宜随意加大。


复萎茶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配方:玉竹10g,麦冬10g,山楂10g,石斛6g,蒲公英12g,白糖适量。

制作:将上述诸药洗净,加水煮2次,去渣合并煎液即成。服时可加适量白糖。

服法:每日1剂,分2次代茶饮用。连服3个月。

效用:健脾养阴,和胃。用于萎缩性胃炎。

宜忌:胃炎胃酸过多者忌用。


AZ2274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脾胃虚弱是怎么形成的,脾胃虚弱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

那么调理也就可以分为三个大方面健脾、饮食、心情

1、饮食

脾胃虚弱一般是脾胃有寒邪,湿气重.脾胃为中土,喜燥恶湿,喜暖畏寒。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

少吃寒凉食品,如西瓜,冬瓜,萝卜,柚子,橙子,凉茶,冷饮等。

可以吃些大枣、山药、茯苓饼等,这些具有健脾功能。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2、健脾

健脾的食物有粳米、番薯、山药、栗子、红枣、红薯、猪肚等,平时可以多吃些。或做成粳米粥、沁贡堂怡清茶、薏仁山药粥、莲子炖猪肚等健脾暖胃的药膳以丰富口感。也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的位置。

3、心情

适当减少心理压力,不要想那么多事儿,在空闲的时候出去散散心,做做有意义的活动,或者找人聊聊天,听听音乐都行,多做一些运动,不要太懒惰。


深情如词爱如曲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保护孩子的身体,要十分重视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调理,只有将五脏调理顺畅了,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解决了。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万全曾说过:“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小孩很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所以守护孩子的肺和脾,基本就可以让孩子远离病魔的侵袭了。

凡是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主要是靠父母的给予,而后天之本则依靠脾的吸收、运输以及代谢功能。

脾主运化,孩子吃的饭,要在脾的作用下消化、吸收再输送到全身。脾功能好的孩子吃饭香、消化好,肌肉结实,张的壮实。身体自然健康。反之,如果脾功能不好,消化系统就差,再多的营养物质也吸收不了,孩子要么瘦得像“豆芽”,要么虚胖,身体自然不健康。

脾益宗气,而宗气又和人的呼吸、声音、气息等息息相关。因此脾功能强的孩子,往往声音响亮,说话时底气相对较足。

脾还有摄血、生血的功能。他一方面控制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另一方面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血液,提供人体正常运转的动力。如果孩子脾虚,那么就有可能患上营养不良性贫血,导致孩子体格,智力发育迟缓。

小孩子脾不足是一种生理状态,而非病理现象,因为孩子身体发育尚未完善,脾功能尚未成熟,但是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又比成人的要多,就显得脾功能更加不足。所以,即使是健康的孩子,脾功能也是脏腑功能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稍微调理不当,就很容易使孩子走向“脾虚”的病理阶段。

按摩理疗

宜捏捏脊,健脾益胃,缓解积食

孩子俯卧床上,妈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起肌肉和皮肤,放开,再捏起肌肉和皮肤,在放开,不断重复。

适当运动

孩子进食30分钟后,可以适当运动一下,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对缓解孩子积食有益。

天气晴好的时候,带孩子下楼,到小区或公园中晒太阳、散步。小宝宝可以由妈妈夹住腋下在腿上蹦蹦、跳跳;大点的宝宝可以爬爬、坐坐等;学走路的宝宝,可以扶着他练习走路;能自己玩耍的孩子,可以多跑跑、跳跳、做做游戏或与其他小朋友一块玩。这样可增加热量消耗,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消食。

合理用药

著名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推荐,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从整体出发,脾肺同治,诸药合用,共奏理肺清热、止咳消积之功效,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症,食积一去,脾运化功能恢复,绝生痰之源,肺气宣通,咳嗽自止,从而达到消极化痰、宣肺止咳的目的。


东直门骨科焦勇大夫

脾在五脏中是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我们应先了解脾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而后对症调理。

脾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主要是,

1.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使之生成气.血.精.液,以充养人体。运化水液,使水液不在体内不正常的停骤。

2.脾主统血,固摄血液,使血液循环在脉内,而不溢出脉外。

3.脾主升清,一是把水谷精微向上输送给心肺,二是提升,使内脏的位置相对恒定

4.喜燥恶湿,这是跟胃喜润恶燥相对而言的,脾运化的条件之一就是脾体干燥,不被水湿所困。

病理特点,

1.运化水谷失职,则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则痰饮水湿,水肿虚胖

2.脾不统血,则出现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

3.脾不升清,则头晕目眩,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4.脾被湿困,则肢体困重

脾虚证又有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脾虚气陷,一般情况下,脾虚的人应吃补脾益气、醒脾开胃的食物,如小米、糯米、粳米、西米、山药、土豆、葡萄、红枣、红薯,马铃薯等。

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会使肝气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这样就会使弱者愈弱。平时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胃酸过多等症状的人要少吃。

脾虚的人还应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茭白、柿子、香蕉、梨、西瓜等。还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的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