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選擇中醫還是西醫?希望看後你就能明白!

記得很多年前一個廣告說:“中藥好?西藥好?中醫藥結合!”從這個廣告背後可折射出中醫和西醫各存在優勢和不足,二者聯合患者獲益可能會更大。

到底是選擇中醫還是西醫?希望看後你就能明白!

周圍的朋友圈有兩波人,他們對醫學的認知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其中,鐵桿中醫派是反對西醫的,甚至達到厭惡痛絕的地步,他們時常高舉西醫濫用抗生素、激素有害論的旗幟反對西醫;另外一派是西醫派,他們反對中醫,對中醫中藥持懷疑甚至是否定態度,尤其是擅長拿中藥毒副作用說事,並且常把矛頭指向中醫理論體系,並常拿龍膽瀉肝丸導致腎損害舉例,還有部分西醫派是承認中藥的療效但否定中醫理論的科學性。

漢代張仲景就提出勤求古訓、博採眾長,西醫有先進的檢查作為中醫大夫為什麼不能博採呢?其實我不承認B超、CT、心電圖、胃腸鏡是屬於西醫專有,我認為只是電子科技的發展運用到醫學領域罷了。中醫大夫完全可以認為這是望聞問切的延伸。作為21世紀現代中醫,不能只靠三根指頭診病了,但這絕不是崇洋媚外,中醫查舌把脈的看家本領是不能丟的,中醫的辨證體系是不能丟的,並且如果想成為高明的中醫大夫,中醫的辯證用藥是不能受西醫化驗指標和病名的干擾的!不能看到腫瘤就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看到心慌就用苦參。誠如明代醫家李中梓所言:“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見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氣毋耗氣,精遺勿澀洩,明得箇中趣,方是醫中傑。”但中醫大夫完全可以藉助西醫的檢查和診斷,一方面明確患者具體疾病的同時排除急危重症,另一方面用來評價中醫中藥的療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西醫大夫尤其是年青西醫,運用所學的西醫知識來評價中醫理論體系是片面的不成熟的表現。中醫從文字記載到現今已兩千年,療效仍歷久彌新。有些理論體系如陰陽五行,仍不能用所謂的現代科學來解釋,但並不代表不科學。在未揭開其神秘面紗之前不要盲目的批判和否定!祖宗留下許多寶貴的經驗待我們去挖掘,如青蒿素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醫西醫都發揮著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的作用,應該相互學習對方的長處,取長補短,和而不同,而不是水火不相容!

大家是否認同這個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