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1個月770億,聊聊百強房企前5月的“體檢表”

碧桂园1个月770亿,聊聊百强房企前5月的“体检表”

文\地產隨筆 潘永堂

今晚,5月最後一天,業績百強榜又出街了。

滿屏的都是“壓強”!

看這張座次表的千億數字攀升,忽然想起吳亞軍那句話:未來房企,最重要的還是活下來,或者說,你要保留在球場上繼續踢球的資格,是的,你在百強榜,或者在進一步說,你在20強裡,這對優秀的你來說,很重要,非常重要。

繼續洗牌3、5年後,老潘估計,未來百強榜和座位表已經大體固化,房企格局基本塵埃落定,再排榜單,就沒啥看頭。而反觀,有看頭的正是這3、5年。

目前,每隔1年,或者每隔幾個月,座位表就有小變、甚至鉅變,而這,正是這3、5年百強榜的看點和媒體興奮點。

誰掉隊了?

誰提速了?

誰超車了?

誰又沒落了?……

無論是誰,成也好,敗也罷,進步有進步的理由,可憐房企也必有可恨之處……但無論如何,掉隊者,超車者,都是一個個的地產好故事、好案例。因為你的失敗,你的摔倒,或許能給剩下繼續前進的勇士,更冷靜的反思,更穩健的前行。

直入主題,看看最新出爐的30強榜單吧!(對不起,懶得看百強榜,100家房企一個個看完太累了,未來房企30強將佔據70%,甚至更高的份額,這個行業的未來,不可能未來100家房企個個都活得滋潤。)

碧桂园1个月770亿,聊聊百强房企前5月的“体检表”

1,“霸道哥”碧桂園

月月總冠軍,770億單月新紀錄

開個玩笑,給整個地產行業帶來壓力的——不僅有外部的調控政策,有金融的嚴厲“去槓桿”,還有大家的同行一哥“碧桂園”,這個小夥伴,隊友看著說著,都是一種“壓強”感。核心是,碧桂園,太拼了!

言歸正傳,前5月,月月做冠軍,而且前5月就實現3400億,比老二恆大超出700億,看來2018年碧桂園全年當冠軍也無太大懸念了。

單月指標也“恐怖”,剛過去的5月,一個月拿下770億,應該刷新了中國房企月度銷售新紀錄。

要知道770億,已經相當於2017年地產24強的規模。

不排除在未來2、3年,碧桂園1個月破千億,對比之下,很多百強房企還在提出未來2、3年集團破千億。事實上,5月單月770億,考慮到房企貨值供應大多在下半年,而且考慮到下半年局部城市調控可能會放鬆一點

……真不排除,2018年某個月,碧桂園單月破千億。

碧桂園單月破千億,雖然不關你事,但卻關乎這個行業格局之變,寡頭壟斷之深度。

當然,碧桂園埋頭苦幹,無意於給行業、給地產人增加壓力,但他自己業績太“一騎絕塵”了,同為地產人,的確有點“殃及友商”,估計不少老闆都說,你們看看碧桂園那麼拼,業績那麼狠,你們還好意思不拼搏。

應該說,這兩年的碧桂園表現,拉高了整個地產行業的奮鬥指數。

2,不同塊頭不同速率

同樣是大塊頭,究竟誰速度更快?

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具體到前5月,究竟誰跑得最快了?

是大巨頭,還是20強,還是50強,抑或100強?

答案是逆襲的,你會發現,什麼大企業病的託詞,什麼大象難跳舞的臃腫,什麼規模天花板很難突破……事實告訴你,這在碧桂園等巨頭面前,都是扯淡。

其一,碧桂園前5月已是3345億,同比去年5月才2521億,同比增長32%左右;而100強去年是52億,今年是62億,多出10個億,微弱的進步基本讓地產人無感,這也充分證明了,大象比兔子跑得更快。百強,基本只有小進步。

其二,別抨擊高週轉了,別抨擊三四線了,你慢慢週轉,你慢慢一二線開不了盤,你規模怎麼做起來?你業績目標就達不成。這3、5年,房企不進步,小進步就是大倒退,而持續小進步,結局就是“出局”。所以,不進則退,小進大退,大進不退,才是百強榜尤其是50強榜單的“金玉良言”。正如龍湖副總裁胡若翔所說,地產第一陣營門檻未來每年30%提高,

去年10強門檻是1500億,2018年不到2000億進不了前十,2019年要2600億,2020年3300億。未來規模房企低於20%增長,都是“掉隊”。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宋衛平說做好產品,規模慢一點也不要緊,但事實上,中交控股後,中交提出:“規模很重要,央企注重規模,資本市場也承認規模,不進前十的話,有很多規模帶來的紅利享受不到。所以綠城也必須保持規模,最起碼也要進TOP10,不能掉隊。”

從目前來看,未來只能往3000億元、4000億元、5000億元走,未來無路可走。

其三、從億翰智庫的5月百強門檻來看,50強梯隊的房企速度跑得最快,增速高達57%;而TOP10梯隊和TOP100梯隊的門檻提升的增速都為26%,TOP30的門檻增速37%。顯然從整體而言,50強的門檻增長最有爆發力,而30強也是,這一點與老潘之前反覆提醒大中型房企最著急,即不大不小最尷尬,所以唯有快速做大、儘可能做大,當然也要安全做大,才是第二梯隊規模房企的戰略第一要義。

目前來看,預計2018年全年TOP50門檻值或將超500億元,而TOP10門檻突破2000億。

碧桂园1个月770亿,聊聊百强房企前5月的“体检表”

3,動盪的房企座次表

地產10強格局微調,地產30強大調。

考慮到目前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落差加大,目前有一種感覺,不考慮重大央企合併,不考慮極端收併購,未來TOP10即十強格局會適當微調,會有少量非10強幾家房企進入10強;

但地產30強,50強,由於這個中上等梯隊波動很大,考慮到房企也是高風險行業,產品結構,城市結構,投資拿地稍微錯過政策週期,踏錯節奏,或者有些房企過於激進,高槓杆,高負債,會面臨大調整。未來TOP10~30將面臨3、5年巨大調整。

具體看當下2018年前5月的榜單,老潘也刷下一些網紅TOP50強新秀。

其一,超級黑馬中梁前5月勁銷502億,佔據行業17名,已經名不見經傳的中梁地產,目前已是行業20強,而且短短几年,城市已經佈局中國21個省市90多座城,業績快,城市擴張快,爆發力太強。

其二、黑馬新兵新力前5月熱銷223億,佔據41·名,這家公司成立才8年,南昌的業績老大,如今一個惠州三線城市,新力2018年要做到300億收成。

其三,新城控股,一直很低調,2018年某副總裁提出“保十爭五”的口號,也就是說新城要進入TOP10。而前5月,新城銷售666億,數字一個順啊,不過前5月,新城已位居TOP10,預計全年1800億,新城表示有信心。

……

4,被拋棄的千億目標

2017年熱衷談千億,2018轉眼換成2千億、3千億

受碧桂園和萬科,或公開或私下提出萬億房企的目標刺激,很多哪怕才兩三百億,甚至100多億的房企,在2017年都紛紛提出快速衝擊千億的戰略目標……

但轉眼間,1年過去了,如今的2018年,房企流行的已經是如何做到2000億,3000億,甚至更高。更有一批優秀房企,已經不滿足於2000億,3000億,而是提出第一梯隊,TOP8,保持行業前十的相對領先位置,這已經成為繼千億目標之後的網紅“新目標”。

其實,不是房企老闆胃口大了,而實在是房企規模增長太快,行業洗牌太狠。

一家房企若是太“娘了”,太“溫情了”,等待他的結果,就是落後和出局。

這個行業從來不相信眼淚,資本機構看業績座次榜,看土地儲備,供應商也看你的成長性,地產精英也看你的平臺成長性……房企沒高增長,就沒錢投你,沒人跟你,沒新土地給你做……。

當然,躍過1000億之後,有很多房企大佬告訴老潘,在我個人看來,房企銷售規模超過1千億後,和3千億沒有本質的差別。

同樣,這些年核心城市房價上漲和未來中長期上漲,大型房企可能開發、銷售面積沒增長多少,但因為單價高了很多,所以業績也高了很多,但實質產品體量並沒增加太多,很多時候,未來5000億,也就相當於今天的2000億,3000億。

  • 曾經主張慢一點的龍湖也提出2020年,龍湖業績跨過3000億元;

  • 以前名字叫方興地產,很多地產人都還不知道,如今更名為中國金茂,瞬間已是13強。面向未來,中國金茂提出2019年破千億,2022年2000億;

  • 綠城計劃2018年突破1800億,2019年突破2000億;

  • 新城也明確2018年1800億,富力2020年3000億

同樣,旭輝乾脆不提3000億還是4000億,而是強調相對排行榜,旭輝戰略明確說二五戰略2021年佔據行業TOP8。

5,你有幾個“區域王牌軍”?

未來”百億城市,千億區域”公司將層出不窮

2017年、2018年流行的是孵化和裂變,即碧桂園變成若干個小碧桂園,世茂變成9個小世茂,中南變成若干個小中南,N個戰區。

龍湖年會提出5321區域公司目標,即龍湖未來要實現幾個500億區域公司,300億公司和200億公司,50億的地區公司若是持續做不到,乾脆幾個合併為破100億的公司。

同樣,新城2018年預計會有8到10個公司銷售破100億,萬科就不說了,四個區域公司中上海萬科、深圳萬科都是單區域破千億。

值得關注的是,在超級黑馬融創下,華北融創,西南融創,上海融創預計都會今年或者明年突破千億區域公司,同樣,類似中南提出一個江蘇戰區破千億,世茂提出一個福建區域破千億,類似也有其他房企一個浙江區域公司破千億……都是最近幾年必須衝擊的區域公司目標。

未來房企強不強,既看總部強不強,還看區域狠不狠。

未來,沒有幾個鐵打的戰區,或者王牌區域,很難支撐整個集團持續走強。

未來3、5年是區域走強,區域王牌軍誕生的關鍵3、5年,作為自媒體,也應該多關注區域王者是怎麼煉成的?去分享給整個行業。

6、拿地排行榜

TOP10拿地的力度,速度,體量最為兇猛

今天土儲儲備數量與質量,就映射未來2、3年企業規模的座次表。

首先,從拿地城市分佈來看,從2018年前5月城市拿地排行榜來看,一二線城市仍為房企投資拿地的重心,三四線重點城市持續火熱。從總量來看,2018年5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TOP10城市總計成交5506億元,同比增長33%;從城市土地來看,杭州以1363億元的成交總價位於榜單首位,同比上漲251%;北京和蘇州市場分別以606億元和501億元的成交總額佔據榜單第2、3位

其次,從拿地金額來看,碧桂園、萬科、保利居前三甲。2018年1-5月,碧桂園以645億元拿地總額重奪拿地榜榜首,勢頭猛進。萬科以496億元拿地總額躍居第二;保利以453億元穩居第三位,土地市場發力顯著。

其三,從拿地結構分佈來看,TOP10房企1-5月拿地總額3696億元,佔TOP50企業的45.7%,同比平均增長率為40.7%,品牌房企資源集聚效應日益加強,強者恆強態勢凸顯。

整體而言,第一梯隊TOP10拿地的力度,速度,體量最為兇猛,他們獲取資源的能力更強。

碧桂园1个月770亿,聊聊百强房企前5月的“体检表”

7,不僅僅是衝規模

有質量,可持續增長,不是純口號而是真行動了

考慮到行業洗牌,所以房企不得不拼規模。

但100%衝規模的房企,目前來看基本沒有,所以輿論也沒必要老是抨擊房企規模論。

也因此,房企在拼規模的同時,大型房企幾乎都提出了有質量的增長,或者關注轉型和商業模式能否穿越住宅調控週期,或者關於商住現金流的組合去減少住宅調控的影響,或者城市結構,產品結構,財務機構的優化以實現有質量,均好的增長,或者從產業類型上關注輕資產,運營,服務的產業補充,或者從財務質量上關注升利潤,控負債,提規模的均好發展……

今天高喊N千億的規模房企,早已不是唯規模論。

比如萬科、碧桂園,恆大都提出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戰略和行動舉措就不多說了。而更多在規模高速增長的房企,同樣也在彎道超車的同時,強調發展平衡論,質量論、持久論。

比如龍湖提出,未來龍湖住宅規模要衝擊3000億,一直保留在行業前十,而且利潤持續提升,爭取未來利潤能排在行業前五,同時商業地產提升回報率,進入商業全國前五,而在長租公寓2018年計劃開業5萬間,未來做到行業前三……顯然,龍湖確立住宅,商業,長租公寓,物業四大主航道之後,未來住宅規模衝擊3000億,運營服務租金類收入突破150億,企業更關注多產業的協同均好,穿越單一住宅調控週期,最終實現龍湖N千億規模後的可持續發展。

同樣,新城在未來衝擊2000億,甚至更高業績的同時,也提出非住宅領域的發展目標,即2020年保證新城吾悅廣場的開業數量達到100家以上,實現年租金收入100億……新城已經成為行業少數商業和住宅並駕齊驅,雙雙出色的差異化模式實踐者。對於商住並舉,無論是商住綜合體拿地優勢,還是商業支撐銷售額貢獻,還是購物中心為住宅品牌溢價,價值賦能……

新城商住並舉的模式,未來做大住宅規模,同時強調商業做大、做強的運營競爭力打造,也是面向未來有質量增長的一種探索和實踐。

8,2018年最核心是缺錢

融資兩級分化、龍頭房企融資相對“勝出”

2017年加槓桿的很多都成巨頭了,而2018年中央去槓桿後,房企想加槓桿也加不了。

這兩年龍頭房企漲勢嚇人,但2018年做地產的確難上加難,核心是2018年去槓桿後,加上本身開發商高負債,很多債務在2018年陸續到期,所以房企2018年只要談錢,都一個苦字當頭。

第一,房企這兩年為了做規模,普遍在加槓桿。2017年,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負債率達到79.1%,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到2018年一季度,136家上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有近40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80%。

第二、2016年的發債目前在2018年陸續進入還債期。2018年一季度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同比上升約38.5%。預計2018年下半年,債務到期會更加集中和頻發。

第三,政策去槓桿,強化金融管控,因此在“缺錢”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資金利率提升非常顯著,預計2018年整個房企融資成本都會上漲5~1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房企的資質及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有些銀行,只對排名在TOP30的地產商進行貸款。

似乎只有大房企才能通過多渠道融資,盤活資產,降低融資成本。而本身缺乏融資平臺,融資能力弱、負債率高的中小企業更是處處受限,雪上加霜。

所以就在最近幾個月,你會發現眾多T0P50房企頻頻發債,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前4個月,房地產企業海外資本市場融資數據達到了233.2億美元,同比2017年1-4月的112.35億美元上漲幅度達到了107%。

反過來,在普遍都難的大背景下,前50強的房企相對又有融資的優勢,一方面,他們很多都是上市企業,有能力通過多渠道融資方式,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財務槓桿,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週轉速度、現金流、溢價能力,一邊降低負債的同時,一邊增加“買地錢”,獲得持續生長,繼續長大。

小結

碧桂园1个月770亿,聊聊百强房企前5月的“体检表”

未來3年,可能是房企最忙、最難、競爭最激烈的時光!

在如今房地產強勢調控後,在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大背景下,未來3、5年可能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複雜,最棘手,最難受的3、5年。外在的業績分化,行業的洗牌整合,組織的分裂調整,資金的緊張、轉型的焦慮……最終都會反映在每家地產企業,每個地產人不平靜的365天中。

行業還在調控,還在洗牌,還在分化、還是高速運轉……身在其中的我們,雖然要努力增長,但也不能爭一時勝敗,不能亂了節奏,不能過度專注眼前,而是看遠一點,走穩了、走得持久,這平淡的提醒,或許是你我天天匆忙奔跑時不能忘卻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