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綿山媽祖傳奇

山西介休縣的綿山系中國歷史文化名山,集風光勝蹟、文物寺廟、革命遺址為一體。而在這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的中原腹地,依然可見媽祖信仰魅力影響,至今仍在當地民間傳為佳話。

綿山,亦稱綿上,因春秋時期晉國名士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海拔高達2566米,地處汾河之北,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縣市,毗鄰著名古城平遙。據史載,媽祖文化在綿山傳播迄今已有270年曆史。

綿山媽祖殿系當地媽祖信仰中心,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介休縣著名皇商範氏家族創建。當時范家貿易範圍廣泛,建有頗具規模的船幫,常在海上往來。當年農曆6月31日,范家老闆範毓東渡日本貿易,怎知途中天色驟變烏雲密佈,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船上人無不驚慌失措。眼看傾刻就會陷入滅頂之災,突然空中出現一朱衣女子從容施展神力,狂風惡浪居然收斂平復,范家人終於化險為夷。當夜,範毓即夢見那朱衣女子,言及“吾乃媽祖,將往綿山仙境朝拜眾神,欲增法力普渡眾生。”一席話讓他恍然大悟,返回介休後特地在綿山興建一座神殿,專門供奉媽祖,虔誠感謝她救命之恩。

時隔不久,媽祖厚德神力亦在綿山應驗。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山西省太谷、榆次兩縣爆發蝗災,一夜之間莊稼幾被啃光,百姓叫苦連天,山西巡撫遂限兩縣縣令七日內滅蝗。正當一籌莫展之時,他們猛然想起綿山媽祖,連忙趕到綿山媽祖殿苦苦祈求。果然空中出現一片彩雲,只見媽祖娘娘神光降咒,不久遍地蝗蟲便遠遁無蹤。巡撫聞訊大為感動,於是親上綿山祭拜恩謝媽祖,並敬獻頌匾。

清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介休境內義棠、秦樹、西靳屯一帶連遭大旱,麥子大量枯死。百姓們紛紛上山祈願“媽祖天后下大雨救民”。不一會兒,便見烏雲滿天,大雨傾盆,旱象即解,從此媽祖信仰愈加深入民心。

媽祖還具驅病除疫神力,至今仍為當地民眾津津樂道。清咸豐六年(1856年)七月,介休境內又遭瘟疫肆虐,奪去不少老弱病殘性命。縣令心急如焚,即備供祭厚品,率民登上綿山,祈求媽祖除疫救民。祭畢,人們發現山崖突冒一股清泉,汩汩流淌甘甜清心,不由得擁上飲幾口,孰料那些病患者飲後頓覺渾身輕鬆,體力全然恢復。四鄉百姓聞訊,攜老扶幼踴向綿山,爭著盛回甘泉享用,瘟疫從此消聲匿跡。縣令如釋重負,當即撥款重修媽祖殿,並重塑媽祖金身,天后聲名遠播八方。

如今,綿山媽祖殿依然香火綿延,已成當地民眾世代信仰聖地。與初建時相比,殿內媽祖神像旁又增兩尊護衛神。左為專責祛病除疫的保生大帝,右為擅事催女助產的順天聖母,共同襄助媽祖保境安民,朝拜者四季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