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盞是否有收藏價值 在於你要先懂得老盞的鑑別技術

建盞的歷史已有八百年之久,宋代是建盞最輝煌的時期,所以資深的盞友手中一般都有一兩隻宋代老盞。因為老盞不僅僅是茶器,更是千年建盞文化的載體,老盞自帶的古色古香也是新盞沒辦法替代的。所以,要判定老盞是否有收藏價值,主要在於你要先懂得老盞的鑑別技術。

老盞是否有收藏價值 在於你要先懂得老盞的鑑別技術

中國陶瓷派別眾多,其中在宋朝聞名於世的建盞,直至今天依然受到不少藏家的喜愛。但是由於建盞的特殊燒製工藝,它的粗糲質樸特色依然保留至今,更因為建盞胎釉的燒製獨特,導致這一種紋路不會完全地做到精細化。這也是為什麼在精美陶瓷告訴發展的今天,建盞依然以獨特的魅力和風韻保持高度歡迎。相對於光滑平整的青瓷、白瓷,建盞的微小氣孔依然保持古盞的風韻和氣度。

老盞是否有收藏價值 在於你要先懂得老盞的鑑別技術

建盞的工藝決定了它的成活率低,變形率高,一個號的建盞往往需要經過多番的燒製過程。其中,就有不少燒製新盞的廠家,在產品出廠之前都會把明顯的變形產品作為次品進行處理。雖然,今天在我們看來變形的殘次品相對更加優惠。但是對於古人來說,尤其是宋代的老盞,即使變形也依然有收藏價值或標本價值。老盞的魅力在於,它具有更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底蘊,這是新盞所無法比擬的。不少的藏家在選擇老盞的時候,會從它的年份入手,年份越是久遠,產品的歷史價值就更高。

老盞是否有收藏價值 在於你要先懂得老盞的鑑別技術

從建盞的燒製法則上看,燒製過程中釉水受到重力以及溫度的外部因素,釉自然流向底部,這也導致建盞出現的釉淚,而盞的上口沿釉層會相對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幹口”。有的人會覺得“幹口”的出現,難免會輕微影響到整體的口感,而老盞所使用的胎土和生產技術上的限制,更可能會出現明顯的石英砂顆粒。“釦”的出現,不僅僅只是為了保護盞口,更多時候是起到了加強口感。“釦”有兩種設計,其中圓潤的釦比扁平釦更為常見,相對於扁平釦來說,圓潤的邊釦更迎合當前的人體工程學,整體更加平滑,也更接近現代的口沿造型設計。

老盞是否有收藏價值 在於你要先懂得老盞的鑑別技術

恰恰是因為市場上有這樣的需求,部分的新盞廠家在生產的時候也會注重對老盞的“開發”,如何把一個建盞的外觀做得更加的老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老舊的建盞,這樣其價格和價值都會有所提高。如果想要檢測這一個建盞是不是殘次品,首先可以從老盞的外形上來看。判斷是否變形的主要方法是,把建盞倒扣在桌面上,如果建盞的沿邊和桌面不能夠完全地貼合,容易晃動,那麼這樣的建盞變形嚴重。如果遇上了老盞,更是可以從這一些外形上來觀察。如果想要避開一些,不是“老盞”的“老盞”,有的人會建議看產品“建盞”關鍵字、實質為其他工藝燒製的產品來判斷是不是老盞,然而作為行家看老盞,但是更多時候從產品的胎釉等特性出發。

結語:越是傳世的建盞,其寶貴和珍藏的手段更加的隆重,除了有釦邊之外,釉面還有精湛的修補技法。正是因為有了釦的保存和保護,今日的我們才能一睹八百年前建盞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