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必須是相互的

理解,必須是相互的

我一個朋友是湖南長沙人,跟我關係不錯,有一次我們出去參加聚會,席間一位來賓知道我朋友是長沙人之後就開始大放厥詞:

你們長沙很亂,長沙人素質太低,我去長沙旅遊三天除了吃的不錯之外體驗極差!

我那個朋友非常生氣並駁斥了兩句,眼看著兩人要劍拔弩張,於是我拉住朋友,並對那位首先出言不遜的人說:

你去長沙,旅遊,三天。

我這位朋友,生活,三十多年。

我說你三天旅遊見到的東西,不可能比三十年生活的人要更為詳細,每個人都對事物有著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但體會這個東西越深刻越有發言權。

我告訴他,假如一個人跟你有矛盾,你不可能說全人類都跟你有矛盾,一個人表現的素質低,你不能說全人類的素質都低。

後來我跟這位來賓談了談關於地域關係的問題,言詞之間我能感覺到這位來賓的素質不高,而且看問題很偏激且沒有分析問題的能力,於是交流了幾句之後便作罷不談。

理解,必須是相互的

理解並非是多麼深刻的思維,理解是一種基於尊重的態度。

我理解你的辛苦,你理解我的不容易,這是理解。

我諷刺你的幼稚無知,你原諒我的自以為是,這不是理解,這是寬恕。

很多文章在談到理解的時候,總會和某種一廂情願的說法混淆:把主人公包裝的如同聖子降臨,寬恕時間所有的憤怒與痛苦,

這,只能讓人更加困惑:人都是有情緒的,你忍受別人的放肆,你真的快樂嗎?

我之前收到一位朋友的提問,說自己的友情似乎不能繼續了,原因就是對方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

這位朋友說,他這個朋友特別自負,總是覺得別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而這位朋友因為珍惜他們的友情,於是縱容對方肆意攻擊自己,否定自己。

這位朋友說,他已經受夠了對方的無知和自負,他覺得他們的友情不能再繼續了。

我告訴他,其實你們的友情早就結束了,就在你開始縱容他的那一刻起,你們的理解,就成為了一廂情願的付出和無所畏懼的牴觸。

他從未理解過你,而你的理解,其實是縱容。

理解,必須是相互的

理解,為什麼必須是相互的?

因為理解的最終表現是尊重,單方面的尊重,要麼是奉承,要麼是有求於人。

理解不是某種說辭,更不是掛在臉上的虛偽。

理解是發自內心的積極認可,理解是一種願意去接觸,願意去了解的一種狀態。

我們不可能奢望自己的行為被他人理解,但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能夠理解你,尊重你的那個人。

請不要輕易放過這段可貴的感情,畢竟現在這個社會,

找一個真心願意理解他人的朋友,很難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