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哥詩詞奪冠,抹灰哥書法爆紅,除了夢想,還有……

外賣哥詩詞奪冠,抹灰哥書法爆紅,除了夢想,還有……

01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正如:

上個月初,一位杭州外賣小哥雷海為力戰群雄,在《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中拔得頭籌。

上個月末,另一位溫州抹灰哥小石憑藉一條在工地上練毛筆字的視頻,迅速在網絡上躥紅。

這兩位草根,他們一邊在異常辛苦地討生活,一邊還能追求令人豔羨的雅緻情趣,值得令人欽佩,大多數人都在為他們堅持夢想而喝彩。

但是,我在想,這裡面除了夢想,還會有些什麼呢?

這兩個故事中,有一個共同點是:不管是外賣哥的詩詞,還是抹灰哥的書法,這都是他們的業餘愛好,而且是長期堅持的。

這幾日讀知乎大神采銅的《精進》,正好發現了其中這樣的一個告誡:找到並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

這樣一句看似很簡單的話,但其中包含一種對待時間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兩位小哥可能不懂其中內涵,所做之事卻深諳此道,這就是除了夢想以外的東西。甚至可以說,這是比夢想更為重要的東西,因而非常有必要進行一次討論。

外賣哥詩詞奪冠,抹灰哥書法爆紅,除了夢想,還有……

溫州抹灰哥小石在工地上練字

02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覺得時間永遠都不夠用,於是各種“時間管理”迅速火爆起來,他們在教我們如何把時間運用的更加有效率。但是這裡面卻有一個悖論:

我們原本就是因為快而痛苦,可時間管理卻教我們如何更快。

學到最後的結果是,時間管理雖然教會了我們一些技巧,但是我們依舊沒有改變對時間的焦慮感。

這是為什麼?因為學習時間管理的目的沒有改變。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辦?我們應該從一味求快的心理慣性中出來,要懂得把時間進行區分,把握住時間的快慢節奏。

這裡面的要訣是: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其中生活和工作中又包含著,有些事情要儘可能的快,比如查收郵件、做家務等常規的事務性工作;有些事要慢,比如欣賞藝術,重大決策思考等。

同時,還要學會

提升時間的使用深度。

我們對時間感到焦慮,並非是時間真的變少了,相反休閒的時間在變得多,而是沒用學會深度使用時間,總是感覺在浪費時間。

比如說,非工作時間,你可以看電視或閒聊消磨時光,但是這種“被動式休閒”並不能讓你完全滿足,你總是會有一種無聊之感。

相反,你也可以全情投入於一件事中,進入心流的狀態,就像雷海為對詩詞的熱愛,他浸入其中,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到此,我們可以瞭解到,把業餘愛好應用於閒暇中,你會體驗到一種高質量的滿足感,自然就不會對時間感到焦慮。

問題又來了,那麼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業餘愛好呢?以及如何長期堅持?

03

有人說他把打遊戲當做業餘愛好,也有人說他的業餘愛好是搓麻將,這樣的業餘愛好行不行呢?這裡我們提供一種評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的方法。

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評估:

一是這件事在當下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這個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層面的,也可以是身體、物質層面的,稱之為“收益值”;

二是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稱之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其影響會持續較久。

如果把這個兩個角度相互組合的話,可以組成四類事件:

  • (1)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學會一種技能;找到對另一半。

  •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週末睡一天懶覺;吃一頓大餐。

  • (3)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讀一本好書;背誦幾首詩詞。

  •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別人爭吵;頻繁刷朋友圈。

這四類基本上就是對我們所做的大多數事情的總結,但你認真想想,你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哪一類?反正我是經常做一些“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難道我不知道自己更應該多做點長半衰期事件嗎?不是的,是我經常會陷入“兩個無能”之中:

一是選擇無能,我很難判斷兩個事情哪個更重要;二是執行無能,我明知道這個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

這些狀況,都可能用一條簡單的行動規則來改善——

採銅法則:儘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這個法則暗含兩層含義:

  1. 收益值的高低無關緊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儘管去做。

  2. 不要只盯著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選擇一項好的業餘愛好就是根據“採銅法則”而來,比如說探索世界、提升審美品位、構建新的思維方式等。

04

選擇一項長半衰期事件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之後,如何長期的堅持呢?

不同的愛好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堅持方式,這裡提供一種理念上的做法:利用“近期未來—遠期未來”的框架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把未來分成:“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近期未來可以指未來的幾小時、幾天或者幾周,遠期未來則指的是未來年。

近期未來的視角下,人們更願意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考慮,不是再想“要不要做”,而是“怎麼去做”,專注便利性與可行性。比如中學時的課程,只是跟著老師的步驟進行學習而已。

遠期未來的視角下,人們傾向於用抽象和概括的方式思考,考慮一件事對自己的價值與意義,而不去考慮如何實現。比如,學中文的學生目標是當一個作家或者老師。

假如你只是使用其中視角看問題,那麼必然會造成混亂,一方面是有目標無方法,另一面是有方法無目標。

要想處理好“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我們可以採用下面兩個策略:

  1. 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景化和可實施;

  2. 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

這樣一來,長期保持一項業餘愛好也就有方法了。

外賣哥詩詞奪冠,抹灰哥書法爆紅,除了夢想,還有……

外賣小哥雷海為在《中國詩詞大會》

05

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應該怎麼對待時間呢?民國大學者梁漱溟說對待時間要“鄭重”。

鄭重,是這樣一種態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輕重緩急,因盡全力無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陰未曾虛度。

杭州外賣小哥雷海為是這樣的人,溫州抹灰哥小石也是這樣的人,他們對待時間是鄭重的,你呢?


我是責善,2018年5月4日,讀《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採銅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