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三)——青年之困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有自然增长劳动力指标的存在,塔镇的年轻人在适龄后即可参加工作获得编制,所以保证了整体劳动力的规模。但自九十年代初自增长指标取消后,塔镇的年轻人都成了待业青年,农场的职工编制也出现了缺口。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许多外地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分配或招考来到了塔镇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农业大学或林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现如今,这些外招的大中专毕业生早已在塔镇安家落户,但婚恋问题却成为他们的心中之痛。

由于外招的年轻人男多女少,所以这些学生干部往往很难寻觅到心仪的配偶,他们中一些人原本还有女朋友,但一来很难适应这偏远小镇的生活,二来即便来了也没有工作编制,所以大都分手。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三)——青年之困

图片来自网络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在当地结婚生子,由于外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基本也都是考学出来的农村子弟,家境贫寒,即便是待业的家庭条件较好的农场姑娘也看不上他们,最终他们大多娶了周边农村的女子。受过良好教育(在当时来说)的人和文化水平接近文盲的人的婚姻,恐怕不会太幸福。

另一个现实则是,在极度讲究关系的东北小镇,这些知识水准较高、能力较强的外来学生大都也没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都逐渐平庸。参照他们那些选择在社会上闯荡的同学来说,选择来塔镇的这一批年轻人可以说是最失败的了。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三)——青年之困

图片来自网络

从08年以后,由于社会公务员和参公单位的招生考试规模逐渐扩大,又有很多年轻人通过考试来到了塔镇,但除了少部分选择在当地娶妻安家的人外,大部分人要么选择继续考试,要么宁肯辞职,年轻人流失严重。

对于年轻人来说,塔镇地处偏远,既没有良好的教育,也无医疗条件,甚至想找个心仪的配偶都很困难,这样的地方又如何能留住年轻人呢。

失落的世界:东北小镇系列(三)——青年之困

图片来自网络

现如今在职人员报考条件限制严格之后,塔镇的岗位经常由于报考人数不够开考比例而流考。如今的塔镇已成为了领导子女获取编制的一个跳板,因为这里考试较容易,所以领导子女一般选择先报考这里再调回省城。

由于年轻人的缺乏,塔镇职工总体处于退休一个就少一个的状况,劳动力吃紧,即便农场不撤销,长此以往,塔镇也会因职工严重不足而终归瘫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