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是金庸先生曾經為俠的定義

而在諸暨這個年近古稀的老人身上

卻能看到另一種沉澱30多年的俠氣

樓老先生曾經搬遷過三四次居所,

在每個暫歇腳步的地方都被鄉里熟知。

祖上世代行醫,使得他也有一顆救死扶傷的心。

現年67歲的他出生在王家井某座山腳。

兒時經常會看到祖父從山上揹著滿滿一筐草藥下來,各種藥碾子、搗藥臼,蒸蒸煮煮 ,一會兒就成了一罐罐神奇的中藥 。

“記得那時經常有鄉親到家裡來,來拿祖父的配的藥,附近幾個村子就他一個草頭郎中。”眼神彷彿飄遠到幾十年前,繼續說道,“記得有幾個秘方很好,爛瘡藥,火燙藥等等,三天基本上都能看出效果來,可惜......”

也許是從小的薰陶,使得樓老先生一直以來都對於中藥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經過特殊時期,家中醫書與用具銷燬殆盡,世代所傳的秘方也中斷了傳承。

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所幸,還有一味火燙藥配方被他深深記錄在腦海裡!從此便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條道路。

浮生塵世中,最不缺的是掙扎生活的生靈。

為了生存,生活,樓老先生在二十多歲的年紀成為一名石匠,討生活養家餬口的。

同時,往往會湊出時間來,獨自一人去深山老林裡尋找藥草,工作的性質使得他有了良好的身體,得以在深山裡穿行。箇中驚險,文字不足以表達,只有30多年時光斑白的雙鬢可以訴說。

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風霜吹皺眉目,時光雕琢風骨。

或許是為了彌補當時沒能成為杏林一員的遺憾,他對僅記得的火燙藥配方進行琢磨,自身也試驗了多次。

那時沒有條件就醫的燙傷患者經常會到他這兒拿點藥,不消三天基本上是好了,而且還不留疤痕!

久而久之,名聲傳播開來,許多鄉里鄉親慕名而來,從而也減輕了一些生活上的壓力。

燙傷秘方

三天治癒 為大眾一次清服務

無疤價廉 消防官兵免費

火水油電 本市區經營近三十年

均可醫治 無一例返回

外傷也無疤

當問到這種中藥大概會賣多少時,他擺擺手道:“我都是看著拿點出就好了的,以前有生活壓力,現在子女也大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像消防官兵,我都是免費的,雖然他們都是有保障的,但難免留疤,我這藥可不會留疤,這才是最重要的。”

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說到自己的藥,樓老先生一下子打開了話閘,“我前幾天騎電瓶車摔去,臉上手上都是傷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塗抹了點火燙藥,沒想到效果也是有的,你看我臉上和手上,臉上差不多好了,手因為要幹活無所謂,也就沒塗,現在都還是一層痂

呢。”

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世代行醫,還搬過3、4次!諸暨這個老先生,厲害得像開了掛!

老先生從前住在老鷹山腳下,後來又搬到了苧蘿新村,前些年又換了新居,也擔心需要的人會找不到,反覆說你們要寫可以,地址得寫靈清,就在人民南路210號。

老人感慨: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這種傳統醫學的不多了,我自己當年沒條件,很是希望後代能重拾古老的這些中醫。自己也老了,不然還真要去國家研究院試試呢!

曾經看武俠小說的時候,中二病犯了就會想象自己是個行俠仗義醫術高超的江湖俠士。今得以見到樓先生,也能看到一種另類俠氣———沒有鮮衣怒馬的江湖恩怨,沒有神針回春的杏林傳奇,有的只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對於傳統醫學的執念和一顆憐憫之心。

如果到了南門找不到他的話,

可以打這個電話,15958523308 /871828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