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还会涨吗?人社部这样回应!

5月21日,人社部公布的《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发布了各类人员的工资收入情况,同时也提出,将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调查比较研究和工资试调查工作。

公务员工资还会涨吗?人社部这样回应!

此外,这位专家还表示,我国调整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工资占比,另一方面要冻结津贴补贴工资增长。

在公务员工资调整方面,今天公布的公报明确提出,进一步开展与公务员分类管理相适应的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重点地完善部分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研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巧解申发论述题

申发论述即大作文,在把材料读懂的基础上,立意基本能把握准,如果把握不住主题,往往会出现跑题的情况。

申发论述这个题在试卷里分值一般占40分,占了主要分数,申论要考好,显然和这个题有具体的紧密的联系,对于考试来说,申发论述这个题,我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对待,但是往往这个题在备考的时候,会让我们在思想上产生畏惧的一个题,甚至有的人认为对于这个题,不准备和准备一样,练习和不练习一样,没有多大的气色,其实不然,对于申发论述来说,其实它就是一个“纸老虎”,很容易就攻克了,难是难在找不到技巧。

对于申发论述,技巧何在?其实还是有一些技巧和规律的,下面做具体解释和论述。

首先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到底能够得到多少分数,或者换句话,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看我们的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出来,所以,文章的标题对于一篇文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如何才能写出一个切合材料的申论标题?其实一句话就能解释——标题等于主旨加角度,主旨来自于材料,角度来自于我们的题目自身,把握住主旨和角度以后,把能够体现主旨和角度的关键词按照自己想要写的议论文,组织起来就好!

这里可能有的人会问主旨如何把握,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在上小学时候学的归纳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只是说,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材料是由几则材料一起构成的,这样的话整一个材料主旨的把握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也不用担心,如果你读完所有材料以后找不出主旨,我们可以把整个材料分解开来,把一个或几个自然进行合并,归纳概括中心思想,之后再把这几个自然段共有的内容进行合并,几个自然段里,共有的东西进行合并,找出共有的东西,这个就是整个材料的主旨!

解决了标题之后,还有文章的主体也至关重要,主体也就是一篇文章的分论点!对于文章的分论点,我们要注意一样是来自于材料,考试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写策论文,是因为提对策比较好提,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是考试的时候写了一篇策论文,不但标题要能够体现这中问题,主体部分也要能够体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出2-3三个对策,也就是2-3个分论点,有的人认为这很简单,应为材料里面就有很多表对策的要点,就把它搬过来,其实这样也不对,应为我们的分论点,痛同样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策论文来说,你在材料里,看到表对策的要点时,要注意区分一下,这个要点,首先与我们的题目有没有关系,也就是与你自己写的这篇文章有没有关系,其次要注意,这样几个分论点之间,有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会不会存在包含关系,如果发现3个分论点之间有重叠关系,这样的话,这几个分论点要从新推敲,应为3个分论点只会存在并列,递进关系!

一、抽象的问题意识

申论的根本的内在逻辑是表现、原因、对策。因此,在参加申论考试时,你就必须考虑材料当中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策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材料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半功倍,你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读材料的时候材料的轮廓就慢慢地映现出来了,它的本质就逐渐地被把握了,这是第一个方面,这是抽象的,这是普遍的和统一的,任何一套材料都应该做的。

最主要的抽象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明确特定事实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分析材料的时候,必须问自己五个问题:一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表现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的对策是什么;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形象地说,这几个问题,就如同几个文件夹放在你的案头,当你在阅读材料时,发现哪一个问题,就应该及时把那一个问题挑出来放到相应的文件夹里,等读完材料,再回过头来,把文件夹中的东西一整理,材料的脉络就出来了。

二、具体的问题意识

具体的问题就是指题目的设问,即题干。大家一定要注意,先不要急着去读材料,先看后面的设问再来读材料。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题干看完了再去读材料,你会发现目标性会更强,会更直接地抓住问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题干中会暗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信息,例如特定事实。题干往往会把材料的主线告诉你,如果你能把握得住,那么题目得分就会很高。

总之,问题意识是进行申论材料阅读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佳路径。

【导语】在事业单位申论写作中,文章的得分突破点都有哪些呢?

文章开头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文章主题。文章的成败,判卷老师的感受就是开头第一段的论点,最大的要求就是简单明快。

1.开头的结构

一般有三层,第一层交代文章的事件提起,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这样写非常自然具体;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相当严峻;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第一层事件,第二层主题,第三层影响或危害。第三层视情况而定。一段也可,两段也可,最好是一段。

2.开头常用方法

(1)叙开【最常用】: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引出文章。

(2)引言:名人名言,引出论点。

(3)设问:【万能句式】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XX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因,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一、什么是主副标题?

主标题是议论文全文的核心主旨精神,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含蓄表达,也就是我们中文写作手法上通常讲的“实写”和“虚写”;副标题是对主标题即主旨精神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是对正文主要内容的高度归纳概括,也就是说为了让考官明明白白清楚我们所持观点,必须“实写”。如果同学们的主标题虚写了,副标题也虚写,导致的结果就是玄之又玄、云里雾里,让考官完全不知道你到底在写什么。

【例】“小棋盘 大智慧——论科学决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运用”

【解析】这个主副标题中“小棋盘大智慧”就是主标题,采用“虚写”的手法,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语言另辟蹊径、创新感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论科学决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运用”这个就是副标题,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正文的内容,做到对主标题意思的具体阐释。

总结一下:针对考试来说,议论文写作的主标题宜虚不宜实,副标题宜实不宜虚。

二、主副标题之间逻辑关系?

很多同学碰到议论文写作时认为我只要把框架一定、论点一摆、论证一放,这议论文水平就相当高了,其实不然,顶多算是形似,但神未至。也就是这样的议论文光有靓丽的外表,没有实质的精神内涵,和美女同理。体现精神内涵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要有严密的逻辑: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等,当然,作为文章的眼睛、考官的必看—主副标题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成为了彰显我们缜密思维能力、建立评卷人第一印象的关键。由于上个自然段已经讲过主副标题是“虚写”和“实写”的关系,因此,主副标题之间的逻辑是递进或层进,请各位同学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点。

事件一:写作留足1小时

“得申论者得考试,得作文者得申论”。然而,每年因为作文没有写完而痛失考试的考生仍大有人在。问及原因,固然时间宽裕毫无思路者有之,但更多在于缺乏时间。故此,提醒考生务必给作文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5分钟用来仔细审题吃透命题人意图,以便选择最佳书写角度;5分钟左右提取总分论点并列出提纲;5分钟左右用来雕琢亮点,美化标题和分论点;45分钟左右的时间动手书写。

事件二:审清题意明主题

要想文章写得好,把握命题意图是前提,而这恰恰是考生最易产生迷惑之处。为避免这一偏差,在此提醒考生做到如下两点:

其一,考生在作答题目时务必牢牢把握“仔细审题”这一要求,尤其对题目的具体要求予以高度关注,将“陷阱”阳光化。考生务必在备考阶段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作答习惯,切忌“选择性失明”。

其二,考生要仅仅围绕题目要求的话题或主题来书写文章,如曾经要求以“家底”为题书写文章。而众多考生整篇文章均未提及“家底”为何物,转而聚焦于材料中呈现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如“入园难”、“养老难”等,完全跑题或偏题,文章即便完成也已注定失败的命运。

事件三:规矩之上显个性

文章命题近年来较为强调考生的个性彰显,极力倡导考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思所想。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虽然能超越部分对手,但想要增加胜算的把握,还是应该在文章个性化上下功夫。

为此,提醒各位考生在做到论点正确明确、结构完整匀称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自己的文章有些亮点。比如,让文章语言经过排比、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新颖;让文章内容的具体论证上多使用几种论证方法,可引经据典也可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以便让文章更加充实生动。为此提醒各位考生要抓住早晨的大好时光,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并用心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四字成语、官方表述,以便考场上能形成神来之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