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胡慎之
被討厭的勇氣
非常高興來到讀書會,跟大家分享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之所以分享這本書,是因為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我做心理諮詢師16年,本身學的就是心理學,但是我是一個精神分析師,接受的訓練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後現代的。
那我為什麼要分享阿德勒的哲學思想,去說一本“個體心理學”的書,原因是阿德勒的思想跟弗洛伊德是有衝突的,雖然他們被稱為 “三巨頭”,但是阿德勒的心理哲學一直沒有很好的發展起來。我不知道原因,但是現實是這樣的。
後來,日本人對阿德勒的研究是很多的。其實,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過影響,比如卡耐基,他受阿德勒的影響就非常多。我們看的很多成功學,裡面阿德勒的思想都不少。
有時候看到這本書就像看到一面鏡子,鏡子裡面的自己原來是如此的醜陋不堪。那種感覺是,原來我到底是在做一件什麼事?我做的事情到底是為什麼?
目的論
我們做任何事都有原因,這是“原因論”。但是阿德勒的理論是“目的論”。什麼叫“目的論”呢?書裡面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女孩子找她的諮詢師說,“我經常臉紅,一見到男生就臉紅,如果不臉紅的話,我想去跟我的一個心儀的對象告白。"
這句話好像很合理,沒有毛病。但是那個諮詢師跟女孩子說,"我不會幫你治好你臉紅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治好了臉紅,你去表白的話,也可能被對方拒絕,臉紅可以保護你不用遭受拒絕帶來挫敗感。所以,臉紅其實不是你不去告白的原因,而恰恰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就是讓你自己不去告白。"
當這樣解釋一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天哪,怎麼是這樣?”但是再一想,又對。
我說,“你不喜歡讀書跟你爸爸媽媽有沒有關係?”他說,“有關係。”他的父母就覺得很奇怪。然後我又問父母:“是不是隻有小孩兒的學習問題你們才會坐下來一起商量,遇到其他問題的時候呢,你們平時怎麼相處?”
原來夫妻兩個已經很久沒有溝通過了,除了孩子的學習問題。所以這個孩子在用這種方式讓父母能夠更多的關注他,並且促進父母之間的關係。所以這也是一個目的論,這個孩子已經掌握了,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為了讓我的父母能夠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不讓他們分開。我想到這一點的時候,天哪,那個小孩兒太厲害了!
所以,阿德勒的這種思想更多的是一種哲學,它應該不算是心理學,雖然它叫“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奧地利醫學家和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
三大課題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裡面的幾個最主要的關鍵點:
阿德勒說,我們的人生要有三個課題:第一個是交際,就是你怎樣交到朋友。阿德勒說人的一切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那麼,我想問,你跟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在競爭呢,還是“合作共同體”。阿德勒提出一個概念,剛才肖雪萍老師也說過,是合作的概念,叫“合作共同體”,我們的人際關係都是合作的,父母與孩子合作的;朋友之間是合作的;愛人之間也是合作的;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合作關係。
但是,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經常連接的一種關係叫“從屬關係”,“從屬關係”是控制和服從的關係,比如一對夫妻,丈夫一直要改造自己的妻子;然後妻子說很多女孩子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變成一個什麼樣子,最好在外面是呼風喚雨的,回到家要被我呼來喝去的,這樣一種關係模式。很多的父母也在跟自己的孩子建立這種關係模式,就是你要乖,你要聽話,一切服從聽指揮,這樣以後我就不會焦慮了,如果你有自己的思想的話,我會很害怕,我會很擔心。所以說,一切的煩惱來自我們的人際關係,這是我們交際的話題。
第二個是我們工作的命題,我們為什麼要工作?現在很多年輕人,包括90後、95後已經開始出來工作了,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很難回答,甚至這個問題就像我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阿德勒說,人生沒有意義,你自己賦予它的意義才是意義。這句話太棒啦!那麼你願意賦予它什麼意義?有人說,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能就是賦予你人生的意義。
我在工作中經常碰到很多來訪的朋友說,我活著沒有什麼勁。我經常用的假設就是你這樣想,等你死了以後你在墓碑上寫上一行字,你希望上面寫什麼?總結一下你的人生寫幾個字。我的上面就寫“這是一個有趣的傢伙!”我的人生意義就是有趣。那你自己想寫什麼字?這是我們所說的人生意義。
但是阿德勒說,人生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那工作的意義在哪裡?這也是需要很多人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其實,工作的意義就是“如何對他人有貢獻”。這就是自己的價值問題,很多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我們都有一種特別強烈的自卑感,阿德勒提出一個概念叫“自卑情結”。自卑感每個人都有,但是“自卑情結”是會阻礙我們去主動創造的,阿德勒講的很明確。
心理學的專業術語通常非常生澀,很難懂。特別是精神分析,把簡單的東西弄得越複雜越好,如果看專業的弗洛伊德文集,看了幾頁之後真想把它扔掉。但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就很有趣,它把阿德勒的生澀的、專業的東西變得更簡單。它用了一個年輕人和一個哲人,就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之間對話的方式,去解釋人生困惑。它把阿德勒的哲學思想簡單又簡單的分析出來,只要你有初中以上的文化,都能看得懂,看得非常清楚,而且你可以往心裡去。
第三個課題,是愛的課題,現在的人其實對於愛情很困惑;對婚姻很困惑;對親密關係很困惑。有人問,親密關係到底是什麼?愛情是什麼?也有很多機構正在做情感熱線,愛情是可以被學習的一種能力,比如《非誠勿擾》,很多的人都在研究愛情,因為我們從物質滿足的年代到了感受滿足的年代,現在更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包括精神上契合的一種狀態。不是買了一臺車就可以興奮幾年了,不是的。
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愛的課題,阿德勒可以用簡單又簡單的話語讓你感受到非常積極的感覺。他說“主動去愛”,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在尋求“被愛”,所以我們在愛的過程中特別恐慌。很多女孩子,在《非誠勿擾》上要找一個給自己安全感的男人。安全感是什麼?是屬於你自己的一種感受,別人是給不了你的。
舉個例子,井水都是18度恆溫的,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喝過很深的井水?我老家是農村的,每家都有一口井,夏天喝的時候感覺特別涼快,冬天喝的時候是感覺是有溫度的,還冒熱氣,為什麼呢?因為井水的溫度是恆定18度。他提到,你看待一樣事物,看待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安全感也是如此。
有人說你應該給我安全感,有人說安全感是我自己尋找的,只是如果你在身邊,我能更好的感受到安全感。這本書的另一個推薦人叫張德芬,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她有一句話也很好地闡述了阿德勒的這個概念,“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一切都是你自己。”
你自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外面的世界就是怎樣的。
另一方面,這本書,阿德勒會顛覆你平時的理解。所以,當時我心裡有種很強烈的體會是不舒服的,惡狠狠的感覺,我不相信他。但是再仔細一想,你又不得不去相信他。因此,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思考了很久,要不要寫這個推薦序,後來我寫了。推薦的時候我是這樣寫的,唯有你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你才會有勇氣,勇氣是什麼?其實阿德勒的心理學叫勇氣心理學。當你遇到人生難題的時候,是因為你沒有突破它的勇氣;你沒有自主選擇的勇氣;你也沒有自己去承擔的勇氣,所以這一切都是在這裡取決於你。
幸福的勇氣
阿德勒的第二部作品叫《幸福的勇氣》,我也寫了推薦序,裡面提到三個概念:主動去愛,自立起來,主動選擇。所有的一切,就在這裡,沒有別的,當我們去了解我們的自卑來自於哪裡,我們的困惑來自於哪裡,為什麼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覺得特別難過?為什麼人際關係中遇到很多難題讓我們如此沮喪?為什麼我如此的需要別人的認可?這一切都在這本書裡面有了一個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很簡單,一看就懂。
這種事情發生了三次,當時我很在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我看了自己的視頻,我沒做錯什麼。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就問自己為什麼要得到他們的認同,他們根本就不認識我,甚至有些人連我是男是女都沒弄清楚,就來給我送花圈、罵我。他們罵的是誰?罵的是他們想象的、他們根本就不瞭解的那個人,而且他們罵完了就走了。然後我在這裡糾結,不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嗎?
所以後來我就把微博一關,沒有關評論,也沒有刪除,所有的東西就全放在那裡,我就不看,當時我的感覺就舒服很多。我還找了一個朋友說了一下,我遇到這樣一件事,就像我跟你們分享一樣,說了以後我就舒服很多。然後下一次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就很有經驗了,我不需要陷入這種關係,我可以很快的從這種狀態中出來。我沒有去罵他們,我只是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如此需要他們的認可?我不需要,我就是我。
所以,人唯有認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有勇氣,而且我說話的自由、我表達自己思想的自由,本來就是被討厭的;當你自由的時候一定是被討厭的;很多人會討厭你的。這本書妙的地方就在這裡,所以它叫“被討厭的勇氣”。當你有了這樣的勇氣的時候,你才能夠更自在,活在當下,你也不需要糾結於過去。
阿德勒還有一個觀點,他不認為精神創傷是存在的,這讓我感到大吃一驚,甚至我差點把這本書扔掉的原因。但是後來,我認可了這一點,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可能感覺不一樣。希望你們能在這本書裡面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特別推薦,大家一定都要去看,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簡單並行之有效的心理學。、
編後記
活著並不容易,即使不像佛家說的眾生皆苦,我們也總是活在自己的矛盾裡。基於阿德勒的心理學淬鍊而成《被討厭的勇氣》,從某種程度上,給了我們一個與自己溫柔相處個柺杖。很多事情,只要我們換個角度,路就通了。我們讀書的意義,也在這裡。
閱讀更多 經管書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