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含义

中国古代人划分了二十四节气,并依据二十四节气来知道农耕。那么究竟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又重合何来,如何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含义

首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指四季的开始

冬至,夏至:合称“二至”指夏天和冬天的极致。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指昼夜长短相等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表示春雷萌动,惊醒冬眠的动物。

清明:空气清新,草木繁茂。

谷雨:雨水增多,有益谷类植物的生长。

小满:夏天成熟的植物籽粒渐满,但还未成熟。

芒种:小麦等有芒的农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小暑: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但没有到达最热。

大暑:一年中天气最为炎热的时期。

处暑: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清晨出现露水。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凝露,渐有寒意。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大小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天气变冷,小寒还未最冷,大寒为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含义

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那么究竟二十四节气从何而来,古人是根据什么确立节气的呢?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的伟大文化成果,能准确的反映季节的变化,从而知道农事活动。其实在战国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四立” “二分” “二至”八个节气的名字,后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正式出现了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时间。

其次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的黄道(即地球饶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黄经零度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一年回归有360度,刚好24个节气。

注意由于2000多年以后我国古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因此节气是以这一代的气候特征建立的。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含义

各位看官看完后是不是为我们伟大祖先的智慧而折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