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風”榜樣傳文明 全民參與見實效

“三风”榜样传文明 全民参与见实效

楚天都市報副刊訊 圖為外國友人參觀小朱灣家訓長廊

圖為灣民理事會

圖為春節期間舉辦民俗表演

圖為小小志願者讀書節活動

圖為“幫女郎”志願服務隊

習近平總書記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風相連成鄉風,鄉風相融匯民風。五里界街在區委和區委宣傳部的正確指導下,始終把“興家風、育鄉風、淳民風”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十九大精神指引,以黨建為魂,結合農村特點,用“三風”行動促進“三鄉工程”,以“紅色三鄉”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轄區居民文明素質和人文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營造了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鄉風的濃厚氛圍。自“三風”活動開展以來,五里界街積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居民文明素質和轄區人文環境進一步提升。

高度重視,精心部署

營造“三風”主題活動良好氛圍

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三風”建設,把“三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明確責任分工,明確了黨工委書記為“三風”行動第一責任人,主持召開專題研究會議6次。二是制定具體活動方案,確保活動有序進行。三是以“黨建+”為統領,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伍。四是重視宣傳隊伍建設,組成由街道工委副書記為主、黨政辦、宣傳辦相關人員及各部門參加的宣傳隊伍,在各村、社區建立宣傳點,明確1名宣傳聯絡員,並定期對宣傳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在市、區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積極與各新聞媒體建立穩定的聯繫。五是規範“三風”活動制度建設,做到活動有計劃、有安排、有成效。

發揮榜樣人物示範作用

弘揚家庭美德,開展“興家風”活動

一是在8個村1個社區全面推進道德講堂,凡人善舉宣講活動,長期進行“勤儉家庭”“綠色環保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等系列特色家庭創建活動,湧現出了不少的最美家庭。二是每年組織村民投票,選出心目中的“好夫妻、好婆媳、好兒女”,製作牌匾掛在當選者的家門口,樹立道德榜樣人物。從2013年起,牌匾一年一掛,明年評不上了,牌牌就要摘下來送人。這樣激勵更多的人參與投票,也帶動更多的家庭和睦相處。三是開展“曬家規家訓,話民俗民風”活動。徵集了一批好家風好家訓進行展示和宣傳。“家風家訓”,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信念、追求、素養、品位等,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五里界街通過引典型、議家訓、比家風等環節,挖掘奉賢名人古訓、提煉道德模範家訓、互相借鑑學習家訓等形式,讓每家每戶能夠自發參與、自覺參與、願意參與,激發百姓對於家庭的自豪感,引導、啟迪村民對道德文化的自覺追求;突出“愛、信、孝、善”,引導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在實踐中凝聚價值共識,使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發揮文藝群體帶動作用

培育民風文明,開展“淳民風”活動

五里界“金界豆”藝術團由民間藝人組成,2017年共自編自演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舞蹈、小品等文藝節目20餘場,觀眾達萬餘人。在全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社區、錦繡村、李家店村老年大學文藝隊、福利院文藝隊、學校文藝隊、金界豆藝術團等群眾性文藝隊伍不斷擴大,多次參加“百花獎”並與所斬獲。相繼啟動送文藝下鄉,武漢花博園迎春花會、武漢花博園第十四屆全國苗木交易會等。年底,江夏區“美麗鄉村過大年”系列活動也在小朱灣拉開序幕,特色文化活動將文化與旅遊相結合,以旅遊搭臺,文化唱戲,借文化牌,促城鄉互動。

發揮志願者先鋒模範作用

彰顯社會正氣,開展“育鄉風”活動

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示範帶動作用,把志願服務做到基層、做進社區、做進家庭,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五里界衛生院界成立了“天使”志願服務團隊,每週到各村、社區免費開展中醫志願診療活動;社區大黨委把黨員放到小區裡,把黨小組建在樓棟裡,把黨支部建在物業中,組織在職黨員幹部進社區,組建愛心爸媽團隊,幫助有小孩的特困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界鎮社區“紅色細胞”志願服務隊,吸納小區40多名黨員自願到小區清除垃圾,維護小區社會治安。街道青少年活動中心常年有志願者服務,除開辦青少年寒暑假託管班,還組織轄區志願者每天下午為留守兒童和青少年補習功課,開展娛樂活動。童周嶺村婦聯主席夏潔,帶領村婦女幹部為群眾定期開展志願服務,她們常年活躍在12個村灣,每週一兩次打掃街道、拾撿垃圾、幫扶貧困戶,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她們的身影。服務隊在群眾中贏得好評,幾年來,隊伍越來越大,志願者越來越多,成為“活躍在村灣的幫女郎”。全國文明村鎮公示名單中,童周嶺村光榮上榜。

●五里界街童周嶺村

“家風家訓”養育淳樸鄉風

走進五里界街童周嶺村“三風”文化廣場,濃厚的“三風”建設氛圍撲面而來:“好人榜”上記錄著村民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事蹟;宣傳展板上集中展示了村灣灣訓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節選,文明旅遊、婚育新風、建設文明新村標準等……該村保持併發揚家族裡“讓”的好傳統,推動“興家風”活動;以推舉評選“五里界好人”、宣傳“愛心捐獻好人”等方式,推動“淳民風”活動;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廉潔建設和“四議兩公開”為抓手,推動“正民風”活動,營造了鄰里之間和睦、幹群之間融洽的良好氛圍。童周嶺村“三風”活動取得的成效,是五里界街“興家風、育鄉風、淳民風”活動建設的一個縮影。

童周嶺村“家風家訓”活動也讓村民收穫寶貴的精神財富。2014年五里界街奪得湖北“荊楚最美鄉鎮”後,全街開始著手編制“家風家訓”,發動村民進行了家訓編寫,並統一規格製作了“家訓牌”,放在村民家中醒目位置,提升村民文明素養。並在童周廣場用不鏽鋼噴木紋漆材料建立九灣灣訓集中展示牌,灣訓背面寫著習近平講話節選,文明旅遊、婚育新風、建設文明新村標準等。

童周嶺村小朱灣因薰衣草園為主線經營農家樂,便以“誠”為主線,“誠以立志,誠以守身,誠以處事。”村民王萬里說“家門口寫著‘以誠待人,以信會友’,體現了我的誠信經營,也把我想交朋友的心情寫了出來。自從有了這塊牌牌,來我家吃飯、休閒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童周灣白牆褐瓦,恬淡靜怡,一派祥和氣象,於是“和”便自然成為該村主題:“人和增壽,家和納謙,民和固本。”村民田正福說:“我家的家訓是‘夫妻和,家道成,事業興。’這是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以前夫妻不和,手中無錢,三天兩頭吵架,做事也心不在焉。經村委幹部多次調和逐漸轉變過來,現如今夫妻和,家道成,事業興。”村民徐德啟家的家訓是“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此前,他的鄰居患病臥床,家中果園無人照料,她發動十多個村民,幫助修枝剪葉。村民周紹雄的家訓是“用積極樂觀的心,微笑面對生活”。那年冬天,村裡有個三歲的孩子玩耍時不慎落水,恰巧看到這一幕的李東跳入水中救起孩子。以“孝親敬老,家庭和睦”為家訓的村民馬金香,幾十年來照顧家裡高齡老人,不論自己多忙,都要回家給老人做飯餵飯,沒有中斷過一餐熱菜熱飯。

●五里界街群益村

“村規民約”建設質樸村灣

群益村緊鄰梁湖大道,南接梁子湖畔,版圖面積為8000畝,轄10個村民小組,1173人。群益村主要以養殖、旅遊休閒觀光、現代農業為主,積極利用區位和資源優勢,全面推進休閒觀光產業發展。群益村地處梁子湖畔,有著非常珍貴的自然資源以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街工委的正確指導下,群益村深度挖掘鄉村文化、湖泊文化、週末休閒遊等自然旅遊資源,定位“現代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區”,紮實開展溼地公園、古樹公園、苗木花卉基地等項目的建設。

然而,群益村舒謝灣曾是五里界街出了名的髒亂差,一下雨滿灣都是泥巴和著糞便,每年過年村裡的親戚都不願到這個灣子來。2010年,舒謝灣開辦“梁湖農莊”,帶動村民致富賺了些錢,村民素質卻急需提升。村黨支部書記謝受春說,相比物質文明飛速提高,村民的文明素養有些跟不上。我們主導制定村規民約,“管好自家人,掃好自家門”,再通過統一的價值觀增進彼此認同感,提升村民文明素養。如今在梁湖農莊建起一座百姓大舞臺,村民在自己的舞臺上自編自演身邊事,也經常有群眾文藝團體來此表演,展現當下百姓生活的好日子。

隨著村民文明素養的提升,全村新農村建設工作也完成得較好,目前,全村的衛生壞境進行了全面整治,以前的髒亂差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新居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村貌有了極大的改觀。鋪設水利灌溉管網2300米,硬化通組公路7.5公里,極大的改善了全村的基礎設施。

●五里界李家店村

“和事老”辦理大小事情

在“三風”建設方面,李家店村的“和事老”遠近聞名,他們活躍在村灣的各個角落,為村民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他們不拿任何報酬,卻秉持初心,奉獻自己的閒暇時間,為增進和諧不辭辛勞。據介紹,李家店村灣灣都有“和事老”,成員都是群眾公認的有公德心,肯為大家說實話辦實事的人,經過推選由全村人投票選出,得到打家的公認,每個灣大小選出“和事老”6-8人不等,村裡大小事情都由理事會參與民主決策。下土庫咀灣只有一條道進出村灣,沒有停車的地方,村裡計劃在原有打穀場的基礎上擴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停車場,也方便村民曬穀,但有一戶人家的菜地要徵收,該村民始終不同意,灣組“和事老”成員集體到他家做思想工作,硬化後村民能更好的曬穀,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一下子就想通了,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五里界錦繡村

專業理事會倡導節儉美德

從2012年起,全街各村逐漸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理事會成員由村幹部、老黨員組成,在村灣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2016年錦繡村拆遷戶陸續搬遷進還建小區,住上了樓房。紅白喜事怎麼辦,理事會動起了腦筋。當年12月動工建設了約300平方的錦繡村家宴服務中心,2017年1月投入使用,主要用於村民辦理紅喜事,到現在已辦酒席30多場。同時裝修了該村一組的老倉庫約200平方,做為辦理白事的場所,現已辦理酒席約20多場。

榜樣引領文明新風。去年,錦繡村老黨員、老書記,全國勞動模範曹華卿同志去世。沒有因為其是老領導而大操大辦,而是在村白事房辦理的酒席,辦理時由家屬自己請廚師買菜,只請了自己家的親戚,而村民們自發地到“白事房”送老書記最後一程。之前有些人不理解,說曹書記可是和周總理握過手的,還是全國黨代表、人大代表,這樣的名人喪事怎麼能這樣簡單地辦理。紅白理事會的成員在辦事前,現場進行了文明新風的宣傳,要破除陋習就要從黨員幹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理事會的宣傳下,錦繡村現在很多村民辦白事都會自覺的抵制鋪張浪費,崇尚勤儉節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