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學家能成為網紅,你怎麼看?

時評人士有感而發

可以對題主的問題進行一下變換,那就是當前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網紅科學家。

當前的時代是一個注意力的時代,同時也是流量社會,人們會關注熱點事件和話題,所以如果科學家能夠結合熱點開展科普的話,那麼會起到更好的效果。這裡的一個例子就是霍金去世所帶來的一些影響。

霍金去世後,各種各樣的消息刷遍了新媒體平臺,實際上我們可能不知道他在科學研究方有什麼成果,更多的是知道他的《時間簡史》,或者黑洞的一些觀點。相較於霍金而言,其他一些科學家的離世並非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原因是什麼呢?我想有一個方面就在於他是一個網紅科學家,他把科學融入到了大眾文化之中,也讓我們對科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所以當前時代我們需要網紅科學家。

其次,國外在這方面有很好的例證,包括格林菲爾德,古爾德,布萊恩格林,尼格拉斯泰森,布萊恩考克斯,等等。他們都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傳播著知識,也取得了很多社會關注,甚至在國外的新媒體平臺上有千百萬的粉絲。而國內這方面還有待於改善和強化,不過我們也有一些年輕的科學家有成為網紅的潛質,或者說他們正在成為網紅科學家,比如鄭永春,李淼,張雙南等等。

再次,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大批科研人員走到舞臺中央開展科普工作,而目前各種媒體平臺非常多,這些科學家對媒體平臺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科學,使用科學,這也會讓他們通過開展科普成為網紅。

所以,個人而言,我期待更多的科學家可以成為網紅,並且通過他們把科學傳播給廣大公眾,讓科學融入日常文化,從而讓科學流行起來,並且讓科學家網紅成為新媒體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WANG論科普

好事。貼合時代特點,傳播知識。

覺得自己知識面很狹窄,周圍的人也大多如此。因為沒有渠道,或者說沒有良好的渠道。之前在老家教了兩年學,初中,擔任語文老師。那個時候深深的感受到知識的匱乏,學習途徑的匱乏。最悲哀的是學生們依然重複著老路,看到的只有課本,接觸到的只有無盡的練習冊。新時代新科技的光芒照耀不到我們。

即使有了手機,有了網絡,更多的只是交友軟件、追劇追星、聽歌唱歌……最接近知識的也只是搜索答案。因為大家都這樣,因為所接觸的沒有人在追求課本以外的知識,更遑論前沿科技。

無知者無畏,無知者更悲哀。

如果科學家成為網紅,最起碼錶明瞭一個現象:這門科學被人們喜歡和接受。不管是因為科學家本人的魅力,還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最起碼,這門科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群就有機會了解這門科學,在這方面就不再是無知的悲哀者。遇到相關話題,不再是牛頭不對馬嘴。

堅持一件事很難,堅持一件不喜歡的事更難。科學給人的第一感官就是晦澀難懂,高深莫測,只知書上有,敬畏生灰塵。如果科學家成為網紅,也算是跟上時代腳步推動國民素養了吧。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桃夭

科學家在人的印象裡一直都是正直、偉大、奉獻的代名詞,也是社會應該弘揚的主旋律。網紅也就是網絡紅人,如今的社會離不開網絡,人們買東西在網絡上,聊天在網絡上,所以社會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離不開網絡。科學家成為網絡紅人,也就是說網絡上科學家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每天大家討論著科學家發明了這樣的一個東西,討論著發明了那樣一個東西。這說明大家對於社會進步、時代發展有著很大的關注,這也說明人們心中存在著主旋律的東西。話說回來,人們小時候的夢想,長大成為科學家,成為警察,成為老師。也說明科學家、警察、老師等職業在過去那個時代就是所謂的明星網紅。

時代在發展,如今的小孩子長大想成為明星、成為企業家、有錢人。

社會漸漸在改變,無論怎麼樣,2018年的社會,比幾十年前的發展的更好,人民物質水平提高了許多,人民的關注點改變了,但時代變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