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十字路口,選擇往東還是往西?

區塊鏈的十字路口,選擇往東還是往西?

新事物的出現,總面臨著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過程,也許這還不是終點,肯定與否定伴隨其一生。由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引發了對區塊鏈這一技術的大討論,區塊鏈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正面臨著許多解讀,正面的、負面的,而以此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擁抱它亦或摒棄它。

事實上,拋開比特幣被一些人認為存在龐氏騙局的可能性,單純而言比特幣可以算是對傳統貨幣的一種顛覆,而比特幣所仰仗的區塊鏈技術也可以看成是對傳統編程範式的一種顛覆,尤其是去中心化的思想值得許多設計理念上進行借鑑。

如果再進行追溯,我們會發現早在1994年由凱文凱利撰寫的預言鉅著《失控》中,已經提到了許多對於未來技術應用的猜想,現在人們正在逐步的將預言變成現實,比如說雲計算、物聯網、網絡社區等等。在文中,特別提到的“九律”中,去中心化被詳細的進行了闡述。

技術角度看區塊鏈

互聯網出現早期是一個典型的去中心化的例子,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互聯網有著中心化的趨勢,就以個人訪問網站為例,從早期的“無所不覽”,到現在集中於幾個大門戶, 意見領袖更容易吸引到關注。微博的成長經歷,就是從一個去中心化,到大V形成中心化,再去中心化的過程,最終使得個體更具創造力。

此外,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交易,因為交易雙方缺乏信任、信息不對稱、交易費用、信息匹配等種種因素,造成了需要交易雙方共同信任的中介參與交易過程,比如銀行間的跨境支付,中間需要通過SWIFT網絡和代理銀行,而不能直接進行點對點交易。這樣就形成了一定的交易成本,為了降低成本,從理論上講,需要去中介化。

要實現以上目的,需要有幾個關鍵的技術因素,能夠形成一個點對點的網絡,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P2P網絡模式,有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能夠實現去中心化的應用,並且能夠在技術上達成共識,形成共識算法。

區塊鏈就是以去中心化為核心思想,通過哈希算法、加密算法、公鑰密碼等等一系列的密碼學技術,對區塊的產生形成鏈式舉證,並在網絡節點中已形成的各區塊中保存這一數據鏈,產生一個分佈式的賬本。最為重要的是,在每個數據產生的過程中,都會加蓋時間戳,與傳統中心化數據庫時間戳容易被篡改不同,區塊鏈的廣而告之行為,從技術和成本上增加了人為篡改難度,斬斷了通向數據的魔爪,讓數據更安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對於隱私保護也具有重大意義。譬如,比特幣交易過程中,通過哈希算法形成的公鑰有效的屏蔽了大家對交易者個人的認知,隱藏了個人信息,不同的交易形成不同的公鑰,也很難通過交易鎖定某個用戶身份,這對於互聯網個人隱私洩露已經猖獗的今天,未必不是一個有效的改進的方向。

區塊鏈的應用

常人所熟知的比特幣、萊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實際上,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僅限於此,從早期的數字貨幣到智能合約,再到現在區塊鏈加人工智能。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比較典型的應用場景。

以金融行業為例,來自於美國的DAH公司,幫助銀行機構做內部的交易和清算,這一新的模式正在挑戰IBM、惠普等為銀行提供中心化的交易系統,如果能夠形成推廣,在未來將極具顛覆性,這也使得IBM等大公司進入區塊鏈研究這一行業。而同樣來自於美國的R3所做的是銀行與銀行間、銀行與券商間的交易清算,其夢想是取代國際交易清算組織,也就是上文提到的SWIFT。

此外,一家叫Circle的公司,正在提供跨境支付的新方式,這種新的方式可以方便的實現跨境、異地結算,唯一較為依賴比特幣產品,比特幣將成為一種中間貨幣,實現真實貨幣之間的匯兌。

在國內,區塊鏈的應用創新也較為普遍,某網絡安全企業,將區塊鏈與可信計算相結合,打造安全共享雲,為企業及個人用戶的在雲端的數字資產安全保駕護航。在存儲上,實現一種去中心化的,隱私性極高的存儲平臺。區塊鏈雲存儲平臺可以保證自己上傳的數字資產不被盜版或惡意篡改;從下載角度借鑑了BT傳輸機制,下載時可從多個節點讀取,保證了下載速度。當信息需刪除時,可通過區塊鏈獲取信息備份的狀態,當所有備份數為零時,能確保該信息在雲中被徹底刪除,從而在資源共享與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據瞭解,在食品安全、物權、產權等方面,國內許多企業也走在了前列,這些產品也許有很多還存在於概念與研發中,但是我認為,沒有想象就不存在創造力,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區塊鏈產品依然存在的弊端,但是在未來也許就是現在的一個理念就改變了我們真實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