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奎帶的隊伍為何被韶關人稱為“鐵軍”?

嶺南觀察

張發奎(1896--1980),字向華,廣東始興客家人。陸軍二級上將,曾任被譽為“鐵軍”的第4軍軍長、陸軍總司令。在北伐戰爭中以“勇將”著稱。

張發奎於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參加中國同盟會,後升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1916年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入粵軍後由排長逐級升至旅長,曾一度為孫中山侍衛。1925年冬,由於在東征與南征中戰功卓著,升任廣州國民政府轄下之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2師師長。

192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張發奎率部進軍湖南,承擔湘江東岸作戰任務,連克醴陵、平江,迫吳佩孚部退守汀泗橋。汀泗橋三面環水,後枕高山,除西南鐵路橋可通外,皆為崎嶇山路。吳佩孚集北軍兩萬,欲憑天險殲滅第4軍,並親率嫡系部隊由長辛店傾巢南援。8月26日,第4軍發起攻擊,雙方激戰甚烈。當晚,張令第36團渡水偷襲敵後,佔領中央陣地。翌日拂曉,又親率35團及葉挺獨立團從正面奮勇衝殺,血戰數小時衝過鐵橋。吳軍腹背受敵被包圍繳械,第12師遂佔領汀泗橋。30日,第4軍攻克賀勝橋,直逼武昌。由於該軍作戰勇敢,所向披靡,贏得“鐵軍”稱譽。

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張發奎奉武漢國民政府令繼續北伐,率第4、第11軍出師河南,於上蔡等地擊敗奉軍4個軍,並進擊臨潁,與奉軍主力決戰。激戰中,張果敢指揮,最終擊潰奉軍主力,遂佔臨潁,克許昌,取開封。此次北伐,鐵軍逐鹿中原,威震中外。



連陽標統

張發奎曾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入武昌第三陸軍中1學,曾參加過討袁之役。1917年,張發奎任“援閩”粵軍中尉屬官,駐福建州。1920年,“援閩”粵軍回粵,驅逐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其期,張發奎任督戰隊長。


同年粵軍整編,組建第一師,張發奎任少校副官。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北伐大本營,組建警衛 團,張發奎任警衛團第三營營長,隨同孫中山前往廣西桂林參加 北伐,並參與大本營的警衛工作。 1921年5月,孫中山遷北伐大本營於韶關,張發奎亦率所部 進駐韶關。

6月,陳炯明在廣州叛亂,進犯韶關,張發奎迎敵戰 敗,率該營退入始興縣仙人嶺。隨後,陳炯明遣前陸軍小學校長 翁式亮致函張發奎,勸其歸降,張以“師恩難忘,恕難從命以回絕,之後據山抵抗,為時半年,遂有“山大王”的綽號。

後來,粵軍第一師師長梁鴻楷致函張發奎,許以相機舉兵驅逐陳炯明。張發奎應之,任第一師二團三營營長。年底,孫中山聯絡滇、桂軍入粵討伐陳炯明,張發奎與工兵營長鄧演達起兵響應組成討陳聯軍 1923年1月,張發奎率兵進駐廣州。2月,孫中山於廣州就 任大元帥,以李濟深為第一師師長,張發奎任該師獨立團團長。 1924年春,獨立團改稱第一團。次年,張發奎參加第一次東征和平定劉震寰、楊希閔之叛亂。1925年7月,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 民革命軍第四軍,張發奎任獨立旅旅長;隨後,晉升為第十二師 師長。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後,張發奎奉命率第十二師由瓊崖北上,參加北伐。在湖南、湖北、江西等戰場,張 發奎為第四軍贏得“鐵軍”之稱號立下殊勳。



嶺南觀察

陳真如指揮若定,張向華蹈厲無前!

張向華即張發奎。

張發奎是當年的90後,生於1896年。年輕輕輕,20多歲就當師長了。

1921年,孫中山成立大總統警衛團,下轄三個警衛營。營長分別是薛嶽、葉挺、張發奎。三兄弟同年,都只有25歲,意氣風發。個個忠心耿耿,又勇猛無比!警衛團的武器很先進,裝備有湯姆遜機槍,和花機關衝鋒槍。

1922年,孫中山在韶關設大本營北伐。警衛團跟隨左右,寸步不離。北伐軍連戰連勝。

1922年6月,陳炯明不聽指揮。孫中山從韶關返回廣州,約談陳炯明及粵軍諸將領。陳炯明拒絕見面,並發動叛亂。

孫中山回廣州時帶了兩個警衛營,葉挺營和薛嶽營,而把張發奎營安排在韶關留守。

陳炯明部叛亂後,由葉舉指揮進攻越秀山總統府。其部下一度猶豫不決。一是孫中山威望很高,部分軍隊不願執行陳炯明和葉舉的命令。二是越秀山易守難攻,薛嶽和葉挺戰鬥力太強,很難攻下。

亂軍只能遠距離用炮攻擊。孫中山從容乘登上了軍艦。

張發奎聽聞陳炯明叛亂,大怒!無奈其餘各軍都被陳炯明打散,他變得勢單力孤。陳炯明派人來收編張發奎,張不同意,帶部隊進山當土匪,打游擊。

孫中山成立討賊軍,圍攻陳炯明。張發奎立即出來奔向孫中山,像一個找到家的孩子一樣哇哇大哭。

很快他化悲痛為力量,南征、東征,掃清陳炯明餘部。

1926年北伐前,張發奎已經當了師長。

而他的好哥們葉挺在哪裡呢?葉挺在張發奎手下當團長,就是那個著名的獨立團。

當年陳炯明叛亂時,葉挺守前門,薛嶽守後門,給叛軍造成假象,掩護孫中山登軍艦。然後突圍,把宋慶齡也送上軍艦。與叛軍交戰直至彈盡糧絕,薛嶽也上了軍艦。而葉挺則殿後,被衝散。葉挺出國轉了一圈,又回來。

張發奎、葉挺兩兄弟,同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湖南、湖北猛擊吳佩孚北洋軍,一路如砍瓜切菜。人送外號鐵軍!

張發奎部擴編為軍,張任軍長,年僅30歲。

當蔣介石在江西戰場不利時,調張發奎部前往。張發奎苦戰三天三夜,截斷南潯(九江至南昌)鐵路,救出李宗仁。終於擊敗孫傳芳。

當他凱旋歸來,至武漢時,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果真送了他一塊大牌子,上書“鐵軍”二字!


草墨之家

張發奎是廣東始興人,確切的說,他的部隊在北伐戰爭中被稱之為"鐵軍",而非僅僅是韶關人眼中的"鐵軍"。

1926年6月,國民革命軍興師北伐,張發奎時任第4軍第12師師長。第4軍前身是粵軍第1師,革命歷史十分悠久。第4軍軍長李濟深是北伐軍總參謀長,負責留守廣州後方,副軍長陳可鈺率領第10、第12師和葉挺獨立團,一路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其中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遣隊,首先突入湖南支援唐生智第8軍,取得首戰告捷。


真正成就第4軍"鐵軍"稱號的當屬粵漢鐵路上的汀泗橋、賀勝橋之戰。先說汀泗橋之戰。汀泗橋背枕湖北咸寧、嘉魚兩縣間的黃塘湖,北、西、南三面環水,鐵路斜穿西南至東北,草木叢雜,地形險要。8月26日,第4軍各部向鐵橋猛烈進攻,吳佩孚的部隊扼橋頑抗,以熾烈炮火交叉封住橋頭去路,北伐軍數次衝鋒均告失敗。27日,張發奎親臨前線督戰,獨立團在當地農民帶領下繞小路,奔襲敵人正面陣地。該團參謀長周士第後來回憶說:"第10師和第12師第36團也向敵猛攻,四萬八方都是槍聲,敵人不知道革命軍是從什麼地方打進來的,大為恐慌,逐全線崩潰。"張發奎認為,黃琪翔第36團應居首功,該團折損三分之一,一名營長、幾名連排長陣亡。再說賀勝橋之戰。賀勝橋位於咸寧以北,緊臨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東西兩面分別以黃塘湖、梁子湖為依託。29日,張發奎命令獨立團、繆培南第35團擔任主攻,黃昏時各部進入攻擊準備位置,敵人胡亂放槍,不敢出擊。翌日拂曉總攻,北伐軍官兵奮勇衝鋒,一舉攻克賀勝橋。張發奎表示,這一場仗的重要性"
主要是因為吳佩孚親自指揮"。"吳佩孚用執法隊砍殺後退官兵的腦袋來阻止退卻,我看到一名旅長被砍下的頭顱懸掛在樹上。然而這一切都是枉然,汀泗橋與賀勝橋戰事註定了吳佩孚的失敗命運"。


北伐軍攻下武漢三鎮之後,第12師調援江西戰場,先後轉戰德安、九江、南昌等地。11月下旬,張發奎率部回師武漢,因功升任副軍長,仍兼第12師師長。為了表彰第4軍的北伐功績,武漢粵僑紳商特別澆鑄一面"鐵軍"盾牌,並題詞曰:

烈士之血 主義之花 四軍偉債 威震遐邇 能守紀律 能毋怠誇 能愛百姓 能救國家 催鋒陷陣 如鐵之堅 革命負擔 如鐵在肩 功用若鐵 人民倚焉 願壽如鐵 垂億萬年
1990年2月,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政協文史委聯合出版《揮戈躍馬滿征塵-張發奎將軍北伐抗戰紀實》一書,高度評價張發奎率領的第12師打出了北伐軍的威風,在民主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也為第4軍獲得"鐵軍"榮譽立下了汗馬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