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戍守邊疆的范仲淹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戍守邊疆的范仲淹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原本向宋朝稱臣的党項族首領元昊稱帝,建立國家,號大夏,並且在邊境調集了十萬軍隊。

承平日久的大宋一片慌亂。朝中大臣有的主張主動出兵討伐,有的主張堅守邊境,莫衷一是,仁宗皇帝也拿不定主意。由於多年沒打過仗,士兵未經訓練,將帥不懂軍事,邊地更是混亂不堪,如何能是元昊的對手。

第二年正月,元昊帶兵攻打延州(今陝西延安)。延州知州叫範雍,他根本不知如何打仗,一聽說夏兵來了,唯一的辦法就是關閉城門去請救兵。元昊早已料到他有這一招,結果援兵一到就陷入了埋伏圈,死傷大半。幸虧這時天降大雪,元昊怕被風雪困住,才撤兵而去。這樣,西北重鎮延州沒有陷落。

大宋朝廷上下一片惶急, 元昊大兵再來的時候,誰能保衛邊疆?幸好有人想起了范仲淹。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仁宗急招被貶在外的范仲淹入朝,恢復了他天章閣待制的職位,讓他出任陝西路永興軍的知軍州事。七月,又升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和韓琦一起擔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八月,范仲淹知延州。

范仲淹這年52歲,屢遭貶謫的他早已兩鬢斑白,但報國的忠心依然熾烈。在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

在延州,經歷戰火的地區,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十室九空。面對著荒涼的塞外邊疆,范仲淹心情沉重,寫下了那首《漁家傲· 秋思》: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戍守邊疆的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宋代最早表現軍旅生活的詞作,也是最早的豪放風格的詞作。這首詞在沉雄開闊和蒼涼悲壯之中,表現了作者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

范仲淹是儒學之士,但在戰場上,依然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他一到延州,就視察了各處地形和守備情況,提出了對付西夏的辦法。他認為,宋軍人數多,但戰鬥力差;西夏兵少,但戰鬥力強。而西夏經濟不足,糧食缺乏,許多生活用品都需要從宋朝輸入。所以宋朝只要固守邊防,封鎖經濟,就可以抵禦西夏。

對於他的這種以防守為主的策略,許多人都認為是怯懦的表現,朝野上下,甚至連老朋友韓琦都表示反對。但經過幾次進攻後,宋軍的屢次大敗讓仁宗相信了范仲淹所說的話,范仲淹得以推行他的方略。

他修建了新的軍事據點,恢復了12處舊寨;他召回了流亡的百姓,開墾了幾千頃荒地,恢復了經濟;他積極訓練士兵,淘汰了大批懦弱無能的將官,另選良將,讓每個將領統領三千士兵,改變了過去兵將不相識的狀況。在他的經營之下,原本千瘡百孔、一觸即潰的西部邊防,成了銅牆鐵壁,他所帶領的隊伍,也成了唯一能和西夏抗衡的精銳之師。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戍守邊疆的范仲淹

西夏軍私下互相告誡說:“以後別想打延州的主意了,現在的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不像大範老子(範雍)好欺負。”

在西北戰場上,范仲淹發現了許多人才。年輕氣盛的張載酷愛軍事武學,希望能在疆場上有所作為,範衝淹卻發現他真正的才能不是軍事,而是儒學。張載聽取了他的建議,發憤讀書,終成一代理學大師。他還提拔了許多有勇有謀的將領,比如種世衡和狄青。尤其的狄青,他原本是地位很低的下級士兵,范仲淹贈書勸讀,悉心栽培,使狄青很快成長為北宋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將。

長年的用兵,西夏也國力疲憊。慶曆三年(1043年),雙方開始議和,第二年正式達成和議,西北的局面得以緩和。仁宗把范仲淹調回京城,任命為參知政事,和韓琦、富弼一起主持朝政。

范仲淹戍邊四年,敵軍聞風喪膽,羌人尊稱他為“龍圖老子”。直到多年以後,邊境百姓依然傳唱著這樣一句歌謠:“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