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唱”思維搞開放 服務於全國全川

6月2日,成都市對外開放大會召開,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相關領導,香港貿易發展局、上海自貿試驗區、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的代表,外國駐蓉、渝、昆領事機構代表,世界500強企業代表,外國商協會代表,外國創業企業代表紛紛到場。

會上,渴求更大程度開放的成都,更多地把自己擺在“傾聽者”的位置,傾聽來自各方的聲音。

服務於國家整體的對外開放

“目前已建立的‘一帶一路’合作平臺大多屬於國家層面,但地方政府積極爭取承辦部分機制性會議,不僅可服務於國家整體的對外開放,更可藉助這些平臺展示成都自身形象。”外交部國際經濟司相關負責人的建議,給成都市委組織部負責人留下深刻印象,“成都的對外開放,一定要跳出成都,在國家佈局和區域佈局中找準定位。”

這一建議,也給成都幹部更大信心。“目前中國軌道交通實力居全球前列,以成都軌道交通排名全國第三的綜合實力,可積極主動牽頭承辦國際性軌道交通產業大會。”在分組討論環節,新都區委負責人建議,將新都區石板灘鎮打造成世界性軌道交通會展小鎮。

成都的對外開放,既要服務於全國,也要服務於全川——這是大會透露出的信號之一。成都將堅持以“合唱”思維搞開放,主動從“依靠自身資源條件搞開放”轉變為“以新開放觀服務全省跨越發展、服務西部大開發”,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如何帶頭、帶動?成都已有初步思路,比如,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功能,強化三大片區聯動試驗,推動在市州打造自貿試驗區拓展區,快速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和政策,推動自貿試驗區共建共享;規劃建設跨區域資源轉化合作區,形成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獨特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等。

佈局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成都由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海關總署研究室研究二處處長蔡俊偉認為,成都應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戰略通道建設,尤其是推動南向通道建設。

對於蔡俊偉的建議,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主任杜進有十分認同。杜進有說,成都作為亞太人口稠密地區的地理中心,具備強大的國際中轉和分銷優勢,但中轉能力不強,中轉率僅5.3%,遠低於國際樞紐中轉率30%的水平。

此外,成都目前的經濟流向和外貿主通道以東向的東亞和北美為主,約佔全市外貿總量的60%;聯結通道單一,南向尚未開通往返直達國際班列,西向第二條國際開放通道暫未形成,北東南通道客貨未分線,互聯互通班列少。

“差距就是潛力。”成都市委主要領導透露,成都將充分利用地理中心優勢,以“一市兩場”為載體,全面構建覆蓋全球的國際航空幹線網絡,加快佈局“48+14+30”的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形成覆蓋全球48個重要航空樞紐城市、經濟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務航線;形成覆蓋法蘭克福、芝加哥、辛辛那提、阿姆斯特丹等14個全球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的國際全貨運航線;形成30條服務對外交往、國際消費的優質文旅航線,提高前往全球商務城市、新興市場和旅遊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實現至全球門戶機場“天天有航班”。

瞄準國際化高品質城市標配

對於成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並不陌生。10年前,他作為世界銀行投資環境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過成都。當天,他的建議正是建立在“熟悉”之上,“成都不僅要做休閒城市、美食城市,更要打造一個國際化的運動之城。”

劉建興認為,在運動中休閒是國際化高品質城市的標配,“成都應積極謀劃一系列不同層級的體育賽事活動,以體育為帶動,促進人文交流。”

這也是成都努力的方向。今年,天府奧體城項目開建,該項目是四川首個集水上、山地、綜合體育項目為一體的大型體育綜合體。以天府奧體城建設為載體,成都還將加快國際一流賽事場館的建設,加強世界品牌賽事的引進和培育,積極申辦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等高級別國際體育賽事。

國際化城市的標配,不止於此。當天的分組討論中,成都市政府負責人向成都區(市)縣一把手推薦了剛剛投用的成都東客站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這開啟了國內醫療集群化國際化服務的新模式”。

按照部署,成都還將精心佈局一批具備國際化水準的文化、教育、醫療、餐飲等生活服務設施,為外籍人士打造無差異的生活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