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汽車關稅下調,但消費者難得實惠!還要市場監督雙管齊下

中國政府下調汽車關稅,是一件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好事,但幾天下來卻演變成為一些汽車品牌蹭熱點的鬧劇,廣大汽車消費者尤其是進口車車主們得不到任何實惠,讓政府切實的惠民政策不能落到實處,威信受到損害。

今年以來,為切實減輕人民群眾負擔,促進經濟更好發展,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切實有力的政策,與汽車消費有關的就包括汽車關稅下調和增值稅下調。

進口汽車關稅下調,但消費者難得實惠!還要市場監督雙管齊下

根據5月22日發佈的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關稅下調政策,家用進口汽車稅率從25%降至15%,零部件從10%降至6%,降幅之大引起社會強烈反應,許多消費者、尤其是車主們翹首以盼這項切實的惠民政策落到自己頭上,但這幾天汽車企業的行為卻讓他們失望。

進口汽車關稅下調,但消費者難得實惠!還要市場監督雙管齊下

但中車網在北京、山東等地多家4S店調查顯示,這些企業所謂的官降只是文字遊戲,即使像沃爾沃這樣聲稱將“將降稅金額全額回饋消費者”的企業,在終端市場的實際售價也沒有進一步的優惠,更是集體迴避零部件降稅這一車主關心的實質問題。

由於壟斷原因,進口車售後零部件貴一直是社會上的熱點話題。數據顯示,由於中國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進口車銷量也在逐年增加,僅2017年,中國進口車銷量就已經高達121.6萬,同比增長16.8%,增幅是整體車市的8倍,而僅奧迪一個品牌保有量就高達400萬輛。

毫不誇張地講,此次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關稅下調涉及上千萬家庭的實際利益,但卻演變成某些汽車品牌的鬧劇,恐怕政策制定者都沒有想到。

加上之前的增值稅下調的政策,實際上中國政府給予的優惠力度相當大,但這些品牌不但沒有讓利消費者的意思,反而藉機玩起割韭菜遊戲,在利益面前徹底撕下“企業社會責任”的虛假外衣。

在國家市場監督總局成立之前,原國家工商總局與國家發改委多次對汽車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對消費者反應強烈的“零整比”進行調查,處罰了奔馳、寶馬、奧迪、豐田等企業,維護了中國消費者利益,但仍然沒有徹底解決、尤其是豪華品牌零部件價格高,買得起車養不起的問題。

進口汽車關稅下調,但消費者難得實惠!還要市場監督雙管齊下

這也證明,要想讓政府的降低進口車關稅這個惠民好政策真正令消費者得到實惠,市場監督不能缺位,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出面,不能縱容“樂了商家、坑了群眾、害了政府”的鬧劇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 文:高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