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相思詩歌,其中一句傳頌古今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越人歌》相傳來自於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鐘鼓齊鳴。搖船者是位越人,趁樂聲剛停,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聽不懂,叫人翻譯成楚語。就是上面的歌謠。歌中唱出了越人對子皙的那種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歌詞 聲義雙關,委婉動聽尤其是末尾“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一句更是傳頌千古,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對楚辭創作及後世文化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國最古老的相思詩歌,其中一句傳頌古今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詩文翻譯: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我乘舟河中漫遊。

今天是怎樣的日子啊,我和王子同舟出行。

承蒙王子看重,不因我的身份而嫌棄、責罵我。

我的心緒紛亂不止啊,只因能夠能結識王子。

山上有樹木,樹木有丫枝,我心中喜歡你你卻不知道。

中國最古老的相思詩歌,其中一句傳頌古今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詩文鑑賞:

起首兩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盪舟之意。這是記事,記敘了這天晚上盪舟河中,又有幸能與王子同舟這樣一件事。在這裡,詩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來已經是很明確的時間概念,還要重複追問“今夕何夕”、“今日何日”,這表明詩人內心的激動無比,意緒已不復平靜有序而變得紊亂無序,難以控抑。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這是詩人在非常感情化的敘事完畢之後轉入了理性地對自己的心情進行描述。是說我十分慚愧承蒙王子您的錯愛,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緒盪漾。進這中間兩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顯地由相對平易轉為比較艱澀了。

中國最古老的相思詩歌,其中一句傳頌古今 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個比興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興起下面一句的“心說君”、“君不知”,又以“枝”諧音比喻“知”。詩人借“枝”與“知”的諧音雙關關係做文章的比興手法,也是《詩經》所慣用的。最後兩句是詩人在非常情感化的敘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後的情感抒發,此時的詩人已經將激動紊亂的意緒梳平,因此這種情感抒發十分藝術化,用字平易而意蘊深長,餘韻嫋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