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瀋陽事件”和“內蒙一高校校車拒載”看輿論熱點如何形成?

從“瀋陽事件”和“內蒙一高校校車拒載”看輿論熱點如何形成?

近段時間來,關於高校的熱點話題不斷,先是前北大教授瀋陽XQ學生,導致其自殺身亡,後又武漢理工大學碩導間接導致學生墜亡事件,再到清明節假期前後,內蒙某高校校車拒載學生事件,這三起事件是如何成為輿論熱點的?

事件的原委這裡就不在贅述。

首先,小郭老師說一個概念,輿論是什麼?按照新聞學的專業解釋是一段時間和空間內,公眾對於某特定的公共事件公開發表的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見和態度,這稱之為輿論。

但就這三起熱點事件來看,輿論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寒。

第一、關鍵詞。現如今,形成輿論熱點必須有能夠挑動公眾神經的關鍵詞,而這三起事件共同的關鍵詞就是:高校、教師、學生。再細分一下每一個事件的關鍵詞:北大、教授、XQ、自殺、拒載等都能成為我們當下公眾討論的熱點事件。

所以你看為什麼會有標題黨的存在,就是用極少引人入勝的關鍵詞去挑動受眾“不安分”的心。

第二、謂之輿情爆發的關鍵步驟。

第一步,微博化。這無論最早發佈在朋友圈內,還是某論壇內,一經微博轉發,迅速能有翻江倒海之勢,要知道朋友圈的熟人社交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而微博可以說是泛關係社交,一條有“關鍵詞”的圖文視頻一經過微博發送,成裂變式的傳播,粉絲後面是粉絲,粉絲的後面還有更多的粉絲,影響範圍擴大。

第二步,@相關部門或者大V。這一招最狠,普通人的能力有限,而大V和相關部門,尤其是媒體的官微才具有輻射性的影響力,廣而告之,形成圍攻報道之勢。尤其是當事人或者是粉絲在轉發過程中,@一兩個有影響力的媒體官微或者是相關部門、大V,那麼受關注的可能性增強,成為熱點的幾率增大。

第三步,新聞化。由一個普通的事件轉變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事件,加之大V轉發形成熱點,尤其傳統媒體再跟進採訪,輿情爆發一觸即發。比如澎湃新聞在以上三個事件中的報道,有推波助瀾之勢,當然曝光是為了警示。

第三,輿論熱點被遺忘。至此,輿情從一開始醞釀階段到高潮部分、回落,直到被新的輿論熱點事件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