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相信對古典音樂稍有涉獵的朋友看到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廣陵散》不會感到陌生,這首名曲更成為一位名士的代名詞,便是“竹林七賢”的嵇康。


嵇康是一代名士,可惜由於他親曹魏的政治立場,受到了當權者司馬昭的嫉恨,加上鍾會等人推波助瀾。最終這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和音樂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的一代大家落得被公開處死的淒涼結局。

不過,讓人感到詫異的是,終生不與早已為司馬氏所把持的朝廷合作的嵇康臨終前卻讓自己的兒子嵇紹做個忠臣。而嵇紹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八王之亂”後,晉惠帝陷入了顛沛流離的困境中,始終對其不離不棄的嵇紹最終為了保護這位帝王的安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嵇紹也成為後世備受推崇的忠臣的代表,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氣歌》中謳歌的“為晉侍中血”說的正是嵇紹。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嵇(jī)康,字叔夜_圖

本文試圖對嵇康父子的經歷進行還原,讓諸位能夠看到有溫度的歷史瞬間。

(一) 世間再無廣陵散

嵇康,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幼年喪父,由自己的母親和兄長撫養長大。和許多才子一樣,幼年的嵇康聰慧過人,廣泛涉獵了諸子百家的經典,成年後尤喜閱讀道家的經書。他身高八尺、儀表不俗,娶了曹魏宗室的長樂亭公主為妻,成為頗受時人推崇的青年才俊。

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聞聽他的才名後,下令徵辟他為幕府屬官。由於妻子是曹魏宗室,嵇康一向不滿於司馬氏的專權,因此便隱居在河東郡,以躲避朝廷的徵招。司馬昭寵臣、擔任司隸校尉的鐘會仰慕嵇康的才名,登門拜訪後卻遭到了嵇康的極大冷遇。自此鍾會對嵇康懷恨在心,既然你嵇某人不識抬舉,那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

幾年後,嵇康的朋友呂安被自己的弟弟呂巽誣告不孝,不孝在那個時代是非常重的罪名。為了朋友之義,嵇康挺身而出為呂安作證。這下被鍾會找到了把柄,他趁機向司馬昭進言,嵇康此人早就對朝廷不滿,多有怨言,此番出來做偽證,完全是無視朝廷禮法。司馬昭勃然大怒,下令將嵇康逮捕入獄。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_圖

作為一代名士,嵇康所倡導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等主張都不為統治者所喜。加上嵇康是著名的隱士群體“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在士子中間擁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他選擇不與朝廷合作,自然被統治者視作危險人物,因此司馬昭很快下令將嵇康處死。

行刑當日,都城洛陽的三千名太學生集體向朝廷請願,要求赦免嵇康,讓他來太學擔任老師。嵇康身為文學家和音樂家的巨大聲望再次展露無遺,在鍾會的阻撓下,太學生的請求沒有被批准。

行刑前,嵇康向兄長嵇喜要來自己平時常彈奏的七絃琴,撫了一首蘊含著強烈反抗精神和戰鬥意志的名曲《廣陵散》。撫琴完畢後,他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需要說明的,是嵇康所彈奏的《廣陵散》版本失傳了,後世流傳的《廣陵散》版本見於明朝寧王朱權所編印的《神奇秘譜》)

嵇康將自己十歲的兒子嵇紹託付給了一度與其絕交的好友山濤(嵇康曾經因為山濤舉薦他做官,故而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那時的人們便是如此的灑脫和率直。嵇康覺得山濤“背叛”了“竹林七賢”的隱士風度,投奔司馬氏為官也就罷了,還要拉攏自己去做官,因此將其罵了各狗血淋頭。但是卻依然認為山濤人品上沒問題,值得信賴,故而臨終前以幼子相托。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嵇紹(253年—304年),字延祖_圖

(二) 侍中碧血耀史冊

嵇康死後,山濤果然沒有辜負他的一片信任,多方照料嵇紹,晉朝建立後,擔任吏部尚書的山濤向晉武帝司馬炎進言道:“《康誥》上說‘父子罪不相及。’嵇紹的賢能可以和郤缺(春秋時晉國人,既是罪臣之子,又成為晉國一代賢臣)相比,應當加以任命,請讓他任秘書郎。”

一向對其信任有加的晉武帝道:“如您所說的話,他能勝任秘書丞,何況秘書郎。”於是下詔徵召嵇紹入朝為秘書丞,嵇紹的忠臣之路自此開啟。

為人耿介、頗具文學才華的嵇紹先後擔任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官職。“八王之亂”開始後,掌權的趙王司馬倫為了籠絡人心,任命嵇紹為侍中。嵇紹多次上書晉惠帝,建言朝廷為政的得失,並且敢於堅持原則,駁斥不合理的詔書,為朝中奸佞所忌憚。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西晉版圖_圖

司馬倫敗亡後,齊王司馬冏掌握大權,一次他與董艾等人閒聊,暢談國家大事。侍中嵇紹穿著朝服求見,董艾就對司馬冏說:“嵇侍中善絲竹,您可以讓他彈琴。”

愛附庸風雅的司馬冏也正有此意,於是命人抬琴進來請嵇紹彈奏。誰知卻為嵇紹拒絕,有些面子上過不去的司馬冏不悅道:“今天大家都挺高興,您又何必如此掃興呢?”

嵇紹神色莊重,嚴肅道:“您匡復社稷,更應講究禮儀,端正秩序。我今天穿著整齊的禮服前來見您,您怎能讓我做些樂工的事呢?如果我身著便服,參加私人宴會,那倒不敢推辭了。”司馬冏和董艾等人面面相覷,不再提及彈琴一事。

“八王之亂”愈演愈烈,嵇紹經歷了免職、復職的波折。公元304年,晉惠帝由於躲避戰亂,流亡在外。復職不久的嵇紹急忙率人前去迎駕,恰逢護衛晉惠帝的軍隊又為亂軍所敗,晉惠帝本人也中了三箭,隨駕的文武百官四散而逃。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八王之亂_圖

此時只有嵇紹端正衣冠,挺立在晉惠帝的面前,亂軍接到命令,迎回晉惠帝,其他人一律就地處斬。因此他們準備當場處死嵇紹,智商堪憂、命途多舛的晉惠帝司馬衷流淚阻攔道:“他是忠臣,不要殺他!”

可惜軍士並不買他的賬,他們態度傲慢道:“奉皇太弟(司馬穎)的命令,只是不傷害陛下一人而已!”隨即將嵇紹殺害,鮮血濺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惠帝為嵇紹的死痛哭不已。等到戰事平息,晉惠帝返回洛陽後,侍從要準備換洗他的御衣,晉惠帝悵然道:“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人性的光輝在那個中原陸沉、宗室傾軋、胡虜肆虐的年代依舊閃爍!此後的歷朝歷代,嵇紹都是忠臣的典範和楷模,受到眾多帝王和名臣的推崇!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嵇康磚畫像_圖

嵇康、嵇紹父子二人迥異的人生結局,按照知乎上很多史學愛好者的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嵇康是魏臣,嵇紹是晉臣,各自選擇忠於自己的君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無可厚非。

一方面,由於嵇康的妻子是曹魏宗室,因此他和曹魏皇族非常親近。

另一方面魏朝皇族曹氏和嵇康都是譙國人,有同鄉之誼。曹丕當皇帝時,經常將政事交給司馬懿、陳群等人處理,自己跑到老家找鄉親們玩耍,曹氏皇室與當地老鄉們關係非常好。因此於情於理,嵇康都做不出背叛曹魏的事情。而兒子嵇紹成年後,魏朝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晉朝了,因此做晉朝的官也是忠君愛國的體現。須知忠君愛國的思想並不僅僅是儒家的價值觀,在歷朝歷代都是普世的價值觀。

魏晉時期最悲壯的一對父子,父被司馬氏冤殺,子卻為司馬氏而赴死

與山巨源絕交書_圖

二、價值觀問題,晉室司馬氏出自儒門大族,而嵇康等人則倡導“非湯武薄周孔”、崇尚自由的道家思想,兩撥人註定了尿不到一個壺裡。

三、嵇康並不排斥朋友和兒子出來做官。他最有名的兩篇書信《與山巨源絕交書》和《家誡》裡說的很明白。嵇康是認可兒子去做官,也同意兒子出仕司馬氏,希望兒子能走一條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嵇康、嵇紹父子二人的人生命運既是魏晉那個時代的縮影,也多少反應了那時候人們的內心操守和做人準則。畢竟,在那樣的動盪年代,想要捍衛自己內心的春秋大義和理想世界,是需要付出鮮血甚至生命的代價的!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天野蒼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