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漫長的兩千多年中

蘇州城門首當其衝地承受著滄桑變遷

紛紛揚揚的歷史風塵讓它們各有個性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如今,城門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靜靜地訴說著蘇州的過去與現在

此刻,我們不妨登上城門

極目遠眺城門內外的壯麗風光

掃描以下二維碼

VR全景帶你看

平門和齊門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接下來,讓小小蘇帶著大家

循著城磚上的斑駁痕跡

一起穿越千年煙雨

探尋平門與齊門的歷史記憶

平門

如果你坐火車來到蘇州

平門便是進入蘇州城的那第一眼

一如平門橋上的對聯所書

『 憑欄極目,讀一城珠璣,三吳風物。

逐浪飛舟,懷十里煙水,千古江山。』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平門位於城北,齊門之西。門名有二說:一說,表示欲平定齊國之意,故名;一說,伍子胥平齊大軍從此門出,打敗了齊國,班師回朝,大軍由此門而入,故名。

而今,這座盤踞在古城之北的城門

其實是遷移之後新建的

你可知道老平門的樣子?

古平門久塞,1928年為便利交通重闢平門,1958年拆除。2011年9月,蘇州市決定對平門城牆實施重建且將城門西移,平門段城牆是火車站南廣場的重要對景和環古城風貌保護帶的重要節點。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老平門雖然現在已經蹤跡難尋

但卻一直存在在老蘇州們的心中

因為這裡承載了許多人的年少時光

這其中就有從小住在平門附近的朱旦萍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照片中帶著墨鏡,手指平門的便是朱旦萍

朱阿姨今年65歲,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蘇州,生在平門,長在平門。1970年,朱阿姨被分配到新蘇絲織廠工作,現在已經退休。如今,朱阿姨仍舊住在平門附近。

說起老平門的樣子

朱阿姨說已經有點淡了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但她依稀記得……

老平門只有兩個門洞,沒有城樓,也沒有城門。可聽家裡老人說,

在58年以前,蘇州的地標建築,平門當之無愧。老平門周邊十分熱鬧,與它相對的老蘇州火車站,飛簷翹角,綠色琉璃,造型十分摩登。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1908年左右的蘇州火車站)

觀前街是遊客來蘇的打卡聖地之一

也是老蘇州們愛去的一處地方

而你所不知的是

觀前的繁榮,也因平門而起

老平門幾經開閉,可謂是“命運多舛”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最初,從蘇州火車站下來就能遠遠望見北寺塔,但過不去,要去得先繞到閶門,從閶門再繞過去。在“顏料大王”貝潤生的投資之下,建了跨護城河通向火車站的梅村橋,後來拆建為“新平門橋”,後更名平門橋。從此蘇州人下了火車不用繞道閶門就能很方便地取道護龍街(人民路)到達觀前街了。

昔日平門繁榮的景象

如今,我們已無法再見得

然而,朱阿姨卻說:

老平門從未離我們遠去……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和老平門相比,新的平門十分壯觀、巍峨,但它還是保留了老城門的風貌,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新平門的很多磚石聽說也是當時老城門的。

現在,朱阿姨退休了

閒暇之餘,她總愛去平門附近走走

看看城門和城牆

“ 有時散步的時候還能看到以前的老鄰居,感覺十分親切,而且現在來平門遊玩的外地遊客也很多。我們的城門城牆現在修繕得這麼好,既保留了蘇州深厚的歷史底蘊,又有現代的旅遊價值,姑蘇文化能以城門的樣子展現給大家,我覺得很自豪!”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新老平門磚石的沿用代表著一種傳承

讓新老平門在時光隧道中並行

這也是姑蘇文脈延續的象徵

滋養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

齊門

沿著平齊路一直走

就能從平門一路走到齊門

然而卻看不到城門的蹤跡

曾經巍然聳立的齊門去哪了?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齊門位於蘇州城北。因門朝向當時的齊國,故名。據考,齊門有城郭,舊稱城垛子,城郭之間還有方角城牆。

昔日的齊門有三道城門

因此道路曲折,交通不便

60年代初,首先拆除城門城樓

1978年建水閘時拆除了水城門

自此,可飽覽方圓二百里內湖光山色的

齊門便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裡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和蘇州的其他城門不同

齊門似乎總是帶著一絲“憂鬱”

齊門背後,有一個悽婉的傳說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據《吳越春秋》:“闔閭十年既破齊,齊以女為質,吳為太子波聘之。齊女少,日夜號泣成病,闔閭乃造北門,名曰望齊門,令女往遊其上。”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只是在戰爭年代,最後只能淪為別離。而兩地相望也只不過是望梅止渴的想法而已,齊吳兩國相距千里,即使站在了九層飛閣上,又豈能看得見呢?無端徒生傷悲而已……

這到底是傳說還是真有其事

我們已無法知曉

而對於生活在這兒的老蘇州們來說

無論老城門還在不在

生活還要繼續

這裡就不得不說說“齊門幫”

齊門外,有條馬路,叫齊門外大街。齊門外大街往北,走著就到了蠡口,這裡是現在蘇州著名的傢俱集散地。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在當時,蘇州傢俱製作分兩類,一類稱紅木作,一類稱白木作。紅木作專制紅木、香紅木等高級木材傢俱,作坊集中在倉街一帶,稱倉街幫;白木作主要是以櫸木等非紅木木材為原料,作坊聚居在齊門一帶,稱齊門幫。劉榮根、曹阿水、瞿天福、溫天生、沈阿金都是當年“名氣乓乓響”的匠人。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齊門不在

徒留齊門幫闡述著蘇式生活

如今,齊門成了環古城河健身步道上

一道特別的景緻

所以TA並未從時間的洪流中消失

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陪伴著這座城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下期:閶門&金門 敬請期待)

從過去的荒蕪

走向今天的繁盛

城門向光而生

以傳承的方式與城市共生長

2018年3月1日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相繼實施

請與小小蘇一起徜徉其中

守護這座城市

城門寂靜無聲,背後卻如此動人

你和城門又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

訴說不如就從一段微視頻開始吧~

“城門記e”網絡微視頻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

趕緊來show出你的城門記憶吧~

點擊鏈接,獲取活動詳情

確認過眼神!在姑蘇,一段微視頻可值5000塊!原因是……

城門向光,與我徜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