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盛一時的匈奴軍隊為什麼沒像蒙古軍和清軍一樣問鼎中原?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與同時期的漢朝政權相比,匈奴、突厥、蒙古、滿清都是非常強大,並且有充足實力與當時的中原王朝爭衡的,但是匈奴並沒有問鼎中原,其中大概有四個原因:

第一、文化程度不同

強盛一時的匈奴軍隊為什麼沒像蒙古軍和清軍一樣問鼎中原?

滿清入關形勢

匈奴崛起之時,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都處於急速發展的初期,當時中國雖然是歷史上最為燦爛的黃金時代之一,卻正在經歷數百年的戰亂,經濟、文化、政治的底子都比較薄。而當時最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則長期處於部落征戰的狀態,並且基本上沒有形成自己的文明,始終在“逐水草而居”。但是蒙古和滿清則有很大不同,他們汲取了中原文明的精髓,並且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長遠的戰略方針。

第二、軍事策略不同

強盛一時的匈奴軍隊為什麼沒像蒙古軍和清軍一樣問鼎中原?

戰國時期的中國形勢

在秦漢時期,匈奴鮮有防禦的概念,基本上都是餓了就搶,搶了就跑,所以衛青、霍去病等人都能長驅直入,與匈奴的主力直接作戰,並且不用有攻城的顧慮。但是蒙古與滿清則有領地及防禦的意識,步步為營,中原王朝反攻起來非常費勁。

第三、野心不同

強盛一時的匈奴軍隊為什麼沒像蒙古軍和清軍一樣問鼎中原?

北宋與遼、西夏對峙

像剛才所說,匈奴南下的目的就是搶,搶夠了就跑,掠奪的資源基本上限於食物、奴隸和財寶,但是蒙古和滿清除了要前面三者,還要土地!就像遼佔領燕雲十六州之後,就再也沒有歸還。

第四、中原統治者意識上的變化

強盛一時的匈奴軍隊為什麼沒像蒙古軍和清軍一樣問鼎中原?

漢武帝時期的版圖

相比於秦、漢、唐,宋、明、清的統治者在意識形態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可以說是越來越“矯情”了。在“華夷之辨”日盛的歷史進程中,中原王朝的皇帝們對外擴張的慾望越來越小,重文輕武的意識越來越濃,這也給了北方民族很多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