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門店銷售技巧:如何留住顧客

從目前門店實際操作經驗來看,顧客進店時間大概在3分鐘以內甚至更短,按照我們說話的平均語速,大概在這個時間可以說36句話,我們該說什麼,才可以讓我們的顧客更進一步呢,時間很短,大多隻是逛一圈就走了;並且很多導購還反應,不管自己怎樣努力,處理的結果仍然很不理想。

是的,不能留住顧客是目前終端普遍的問題,也是影響終端銷售業績提升的關鍵環節,它的重要性不亞於“喉嚨”的作用。顧客在進店之前,門店會花去很大的成本來吸引顧客進店,從品牌推廣,到店面建設,再到店鋪裝修及大精力的提升陳列,可以說目前的品牌營銷費用大多都花在了這些環節上。導購如果不能同顧客之間建立基礎關係,也就是顧客不願意聽導購的介紹,那麼,接下來的產品介紹將是事倍功半,甚至招來顧客的煩感,要麼是“我隨便看看”,要麼是轉悠一圈走掉。

為什麼顧客不願意聽導購的介紹?為什麼不管導購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為什麼顧客只是逛了一圈?為什麼顧客總是應付我們“只是隨便看看”?答案是:顧客同導購之間有一層“冰帶”,它的存在是障礙,更是冷漠!那麼作為導購要想讓顧客留下來,並且能夠願意聽我們的講解,願意同我們溝通,就必須進行“破冰”,也就是如何融化這層“冰帶”。

先來分析一下顧客進店時的心裡狀態,以利於我能夠客觀的理解顧客的行為。顧客進店時,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戒備心理,通常表現為不願意回答導購的問題,更不願意多說話,因為擔心一旦開口,就有可能被導購纏住不放;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儘量不說話,或者少說話。這種情況在家居耐用品方面尤為突出。

根據多年的終端研究,結合上述顧客進店時的心裡分析,我對“冰帶”的原因進行如下總結與分析,並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一、迎賓的錯誤狀態,讓顧客產生距離感

迎賓是我們給顧客的第一印象,它的最大目標就是讓進店的顧客感覺舒服,不要讓顧客一下子就和我們產生陌生感、疑惑感和距離感。

二、接近顧客的時機不佳

其實,顧客進店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他們還沒有找到目標之前,或者沒有發現讓自己稍有興趣的產品之前,導購就提前進入顧客的思考範圍,甚至是喋喋不休的介紹產品,往往會受到他們當下心理的排斥。也就是說,導購接待顧客的時機不能過早,那樣會招來拒絕;但也不能太晚,這樣也會讓人感覺慢待,服務不周到。

那麼,正確的時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又該如何把握呢?

一般情況下,進店的顧客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型顧客,一進店就急迫的尋找目標,或者直接問導購有沒有自己需要的產品;第二類是沉默型顧客,進店後不說話,有些斯文,節奏較慢。當然,這兩類顧客除了給出的一些判斷參考外,更多的還要靠導購的經驗來判斷,相信這也是一個合格導購的基本功。

主動型顧客相對來說較好接待。比如,一位顧客進門就東張西望,顯得有些急迫,這時你就可以快速上前“先生,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的?”這類顧客往往會說出自己的需求,然後就可以繼續下面的導購流程。至於第二類是讓大家最頭疼的,對於沉默型顧客一定要給一定的選擇空間,包括時間空間和物理空間。如果此時你再說“先生,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忙您的?”那就給顧客帶來一定的壓力,致使顧客“先隨便看看”。在迎賓之後,導購可以給顧客10-20秒的獨立瀏覽空間,而這段時間就是導購的尋機階段。一般情況下,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沉默型顧客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

·用手觸摸商品看標籤

·一直注視同一商品或同類商品

·揚起臉來想什麼

·看完商品看導購

·走著走著停下腳步

·與導購目光相碰

·想往裡走又有些徘徊

·瀏覽速度很快,無明顯目標物

這時,導購就要快速上前,抓住這個關鍵時機,開始接近顧客。

那麼,在上前接待之前的這段短短的時間裡,導購到底該做些什麼呢?也就是如何正確尋機呢?首先,導購要同顧客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緊跟;第二,千萬不要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聊天、上網、吃東西、看書等都是這段時間最為禁忌的,因為這些行為很難讓顧客相信你是一個規範的品牌;導購的行為必須與工作有關,並且最好是動態的,這樣你才便於觀察顧客的狀態,方便尋機,比如可以調換樣板,擦擦某個角落,與同事之間討論一下問題等等。

實體門店銷售技巧:如何留住顧客

三、給顧客的壓力太大:行為壓力,錯誤的話術

何謂壓力?壓力就是讓顧客感覺不舒服!不舒服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擺脫不舒服!

對於進店顧客不舒服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顧客最敏感的部位,那就是向他掏錢,或者說錢掏的太快;第二是不要侵犯他的私人空間,不要糾纏不放,因為現在的顧客越來越自我,越來越講究私人空間的自由。

然而,基於上述兩個原因分析,現在的終端導購要麼把話說錯,要麼肢體行為不當,讓沉默型顧客本來就戒備的心理變得更加封閉,以至於讓他們產生這樣的想法:不能理會導購,自己要快速尋找喜歡的產品,沒有的話就趕快“轉移”!所以,壓力較大的接待其實是就是我們所說的“臨門一腳”,不過是在把顧客往外“踢”,並且,自己渾然不知,剩下的要麼是怪怨顧客太難對付,要麼開始尋找自己產品沒特色,要麼責怪品牌知名度有問題,總之,會找出一大堆的問題來抱怨,並以此來原諒自己的過錯。

那麼,怎樣接近顧客才是沒有壓力的呢?或者說把這種壓力減少到最小?

第一,上面已經講過,不要緊跟,與顧客至少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不要阻擋顧客前行的通道,要管住自己的腳,不要給顧客製造任何障礙;

二,要說對話,管好自己的嘴巴。儘量避免用提問的語句接近顧客,比如

“你好,是買**產品的嗎?”是的,不能留住顧客是目前終端普遍的問題,也是影響終端銷售業績提升的關鍵環節,它的重要性不亞於“喉嚨”的作用。顧客在進店之前,

公司會花去很大的成本來吸引顧客進店,從品牌推廣,到店面建設,再到市場攔截,可以說目前的品牌營銷費用大多都花在了這些環節上。導購如果不能同顧客之間建立基礎關係,也就是顧客不願意聽導購的介紹,那麼,接下來的產品介紹將是事倍功半,甚至招來顧客的煩感,要麼是“我隨便看看”,要麼是轉悠一圈走掉。

為什麼顧客不願意聽導購的介紹?為什麼不管導購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為什麼顧客只是逛了一圈?為什麼顧客總是應付我們“只是隨便看看”?答案是:顧客同導購之間有一層“冰帶”,它的存在是障礙,更是冷漠!那麼作為導購要想讓顧客留下來,並且能夠願意聽我們的講解,願意同我們溝通,就必須進行“破冰”,也就是如何融化這層“冰帶”。

先來分析一下顧客進店時的心裡狀態,以利於我能夠客觀的理解顧客的行為。顧客進店時,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戒備心理,通常表現為不願意回答導購的問題,更不願意多說話,因為擔心一旦開口,就有可能被導購纏住不放;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儘量不說話,或者少說話。這種情況在家居耐用品方面尤為突出。

根據多年的終端研究,結合上述顧客進店時的心裡分析,我對“冰帶”的原因進行如下總結與分析,並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一、迎賓的錯誤狀態,讓顧客產生距離感

迎賓是我們給顧客的第一印象,它的最大目標就是讓進店的顧客感覺舒服,不要讓顧客一下子就和我們產生陌生感、疑惑感和距離感。

二、接近顧客的時機不佳

其實,顧客進店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他們還沒有找到目標之前,或者沒有發現讓自己稍有興趣的產品之前,導購就提前進入顧客的思考範圍,甚至是喋喋不休的介紹產品,往往會受到他們當下心理的排斥。也就是說,導購接待顧客的時機不能過早,那樣會招來拒絕;但也不能太晚,這樣也會讓人感覺慢待,服務不周到。

“請問需要我幫忙嗎?”

“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體驗一下”

我們中國人面對抬頭不見低頭間的同時或朋友時,因為無話可說,就會用一句口頭禪來招呼對方“吃過飯了嗎?”這種區別於西方“您好”“早上好”等方式的招呼,是咱們幾千年農業村落生活方式的遺留。然而,很多導購卻把這些日常習慣帶到了終端來應付顧客,這樣接近顧客的話術是典型的不夠職業,以至於給我們的銷售帶來很大的障礙。

正確接近顧客的開場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先生,您很有眼光,這是我們的……產品,這個款式風格很獨特……”(採用讚美的方式接近顧客)

“小姐,我們這款產品現在賣的非常的好,我來幫您介紹一下……”(單刀直入,開門見山)

“小姐,您好,這款是我們目前剛剛上貨的最新款式,款式優雅、與眾不同,我幫您打開看看……!”

“小姐,您眼光真好,這款女鞋是公司最新推出的,非常適合您這樣的有氣質人士,您不防感受一下;”(正確)

並且,你還可以借勢探尋需求“請問先生/小姐,您是喜歡淺一些顏色的還是深一些的呢?”然後就可以深入的瞭解顧客需求,並進一步針對顧客需求進行介紹。進行到這裡,基本上就實現了第一次“破冰”。這是終端導購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的第一步,也是考驗導購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四、沉默型顧客和購買習慣的障礙

是的,以上幾點只能規避“冰帶”的產生,畢竟,不管我們怎麼努力,總會有一部分顧客說“隨便看看”,或者一直沉默,我們又該怎麼處理?要知道,顧客不開口,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因為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你不知道他想要什麼,當然,你更不知道你又該做什麼!這時,就要進行第二次“破冰”

先來看看我們平時都是怎麼應對的吧:

應對錯誤1“沒關係,您先隨便看看!”

應對錯誤2“好的,您先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有需要隨時喊我!”

應對錯誤3“……”(無語)

前兩種應對都屬於消極性語言,暗示顧客隨便看看,看看就走,關鍵是一旦導購這樣應對,再上前接近顧客就會增加難度,是屬於快速敗下陣來的自然性銷售行為,自己主動放棄;而至於第三種的無聲應對,不但甘拜下風,還會顯得有些尷尬,顧客也會感到不舒服。

正確的應對策略是:

第一,不要太在意顧客的“隨便看看”,因為它已經成了我們每個人購買時的隨便應付,也就是說它是我們的購買習慣,所以,不要在意這些顧客隨口說說的話,更不要糾纏問題本身。

第二,要儘快想辦法減輕顧客的心理壓力,巧妙借顧客的話題轉變成接近顧客的理由,然後向顧客提一些他們比較關心而又易於回答的話題,從而實現朝著有利於積極銷售過程的方向前進。如果導購能夠把這種方法熟練運用,可以起到以柔克剛借勢發力的效果。

具體的應對可以這樣說:

模版1:“是的,小姐!買東西肯定是要多看看的!不過我們最近剛到了兩款很不錯的產品,很多顧客都很喜歡,您可以先了解一下!來,這邊請……”

模版2:“沒關係,小姐!您現在買不買沒關係,您可以先了解下我們的產品。來,我先幫您介紹下……請問,您比較喜歡。。。。?”

先認同顧客,來緩解顧客的心理壓力,然後用興奮的語氣話鋒一轉,導向強調某款產品的介紹上來,並且同時使用專業的手勢作以引導前往。這時,大多數顧客會感到盛情難卻,便進入到產品介紹的下一個流程,在引導顧客前往某款產品的同時,你也可以順勢探尋需求,以更有目的性的進行產品推介。此時,顧客基本納入到了你的頻道之內,開始願意聽你說話,留店時間開始延長,也就實現了第二次“破冰”的目標。

其實,還沒有結束。導購問“儘管使用了這樣的方法,還是會受到顧客的拒絕的,該怎麼辦?”這裡有一套應對方案:

首先,面對這樣的顧客,千萬不要灰心,更不要抱怨,甚至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要知道,顧客做出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只要他還沒有離開店面,你就還有機會;

其次,可以採用以退為進的方法。但要讓你和顧客雙方都有面子,既不能顯出你的無禮而傷害顧客,趕顧客走;也不能顯得自己很沒趣,很尷尬。

此時你可以這樣說,“沒關係,先生!您再挑選一下自己喜歡的產品,有需要請您立即喊我!”記住: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面帶微笑,體現你的真誠。然後,進入第二次尋機狀態,再按照上面的流程進行第三次“破冰”,當然,第三次“破冰”的時候,針對這種難以應對的顧客,,用以撬開顧客的嘴巴。畢竟中國有句古話“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我們不是在誘利顧客,但卻可以拉近你同他們的距離,最終來順利實現第三次“破冰”。

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足夠專業,只要你足夠真誠,只要你的服務能夠體現你的價值,你就一定能夠實現“破冰。最後的總結,有人問了:“怎樣才算是實現了‘破冰’呢?”答案是:你感覺顧客開始願意聽你介紹產品的時候,就基本實現“破冰”了。“破冰”之後,要快速把顧客引到產品的體驗上來,顧客只有通過參與到產品的體驗當中來的時候,留店時間才會相應延長,我們才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同時,導購要在與顧客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提問方法來探尋顧客需求,刺激購買慾望,引導顧客朝著購買的方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