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妇女在用到这些药物时应该了解它们对小孩的影响

哺乳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对婴儿提供理想的营养以及抗病能力。几乎所有药物均能进入乳汁并可被婴儿吸收,因此,哺乳期用药的选择应慎重。现将产后哺乳妇女经常应用的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分述如下:

哺乳妇女在用到这些药物时应该了解它们对小孩的影响

1.镇痛药及解热镇痛 阿片类镇痛药能在母乳中测出,但含量很低,不足以对婴儿产生影响。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产后期,保泰松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2.镇静催眠药 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咪达唑仑、硝西泮等可进入乳汁中,但浓度很低,故婴儿不可能摄入高剂量的药物,但若为早产儿由母乳摄入高浓度的药物则可能产生毒性。

3.抗癫痫药 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地西泮等药物的乳汁与血浆浓度比率均低于0.5,故进入婴儿体内的药量一般无临床意义。扑米酮和乙琥胺的比率较高,应慎用。

4.抗精神病药 锂盐可进入母乳,由于它可经胃肠道完全吸收,能引起婴儿毒性反应,可出现低体温、青紫,故哺乳期应禁忌。三环抗抑郁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和阿米替林进入乳汁中量很小,对婴儿无明显影响,但连续应用对婴儿有害,应慎用。

哺乳妇女在用到这些药物时应该了解它们对小孩的影响

5.抗高血压药 利舍平虽可以进入乳汁,但已有报道没有观察到有害作用。大多数抗高血压药在乳汁中含量很低,对婴儿无明显影响。

6.抗凝药 肝素在生理PH值条件下,为一离子化的高分子量粘多糖,故不会进入乳汁。华法林可与白蛋白高度结合,也不会大量进入乳汁。两者均能安全用于授乳妇女。

7.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乳汁中的甲状腺素不会对婴儿产生明显影响,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可进入乳汁,乳母服用此药可造成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大,使用放射性碘,也应预先停止哺乳。

8.避孕药 进入乳汁中孕激素和雌激素总量不足母体用量的1%,授乳妇女应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后,未发现明显毒性。但服用过高剂量的避孕药可能对婴儿有毒性,有个别病例报告男婴发生女性型乳房,女婴有阴道上皮增生。长效避孕药甲地孕酮进入婴儿体内的药量也低于母亲用量的1%。

9.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 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高的分布容积及较低的血浆浓度,故向乳汁转运很少,因而毒性很低。乳汁中氯霉素浓度高于青霉素,乳汁与血浆比率约为0.5,由于氯霉素可能引起新生儿骨髓抑制,故授乳妇女禁用。克林霉素对乳儿有明显毒性,研究发现克林霉素在乳汁中浓度可高于血浆浓度数倍,能引起假膜性炎结肠炎,故禁用。磺胺类药物的潜在危险是诱发婴儿核黄疸,但研究证明乳汁中浓度很低。四环素的情况类似,理论上可使婴儿牙齿黄染,由于进入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很低,故不会造成危害。但若乳母连续服用,则可造成危害,应终止授乳。异烟肼可大量转运到乳汁中,造成婴儿肝毒性,故禁用。

哺乳妇女在用到这些药物时应该了解它们对小孩的影响

10.其他药物 麦角生物碱类可进入乳汁,并影响婴儿,同时也可抑制乳汁分泌,应避免使用。甲硝唑可大量转运到乳汁,对婴儿血液及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应慎用。抗肿瘤药的资料较少,环磷酰胺等虽然进入乳汁的量很少,但这些药物的远期作用也应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