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權威解釋、破產潮將湧現、拋售資產或成唯一出路

評論區收到了不少從業者的熱烈討論。靜靜也看了不少行業專家的預判內容和政策解讀。從專家們的論調中,無一不在強調的是——在重大創傷面前,大家都需要冷靜思考。不僅需要面對現實,還要理性止損,並且,對未來應抱有信心。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歸納了一些有價值的專家聲音,以供大家參考:

01王淑娟

智匯光伏王淑娟:下半年優秀的光伏企業一定不會很差!

雖然上游產能擴的很大,雖然政策如此嚴厲,但國內、國外市場屬於那些高效、穩健的企業,他們下半年的日子雖然不好,但並不會很差。

全球硅片、電池片、組件70%~90%的產品來自於中國,50%以上的逆變器來自中國,看中國的光伏企業,要看全球市場。國內市場雖然不及預期,但國外市場依然不錯,所以下半年:優秀的光伏企業一定不會很差!

現狀的很多企業,都是經歷了2012年的行業低谷走出來的,經歷了各種考驗。相信經過這次的涅槃,這些優秀的企業一定會浴火重生!

光伏行業作為少數幾個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行業,真心希望大家能給予它更多的呵護。而不僅僅是行業好的時候,就趴在上面嗜血,不好的時候還要割一刀肉再走!

02

大楊

大楊:不破不立,殺敵一千,自損1200,也不可避免。

我國新能源產業當前面臨的問題是政策週期與產業週期彈性失衡,以及經濟週期與能源週期的錯配。我們需要電量,需要電力,需要青山綠水,需要廉價,需要一個參與投資的機會。然而眾多需求之間的輕重緩急,也就伴隨著參與者對之理解和投入的深度,而呈現不同的進程。這才是投資的魅力。

門檻越低的行業,想做好越難。可一哄而上而又一鬨而散,這裡面的問題,恐怕不是一句市場規律可以解釋。大家享受了其中的福利,為啥在有的時候講政策,有的時候講市場?特別是有了困難的時候,首先做的是板起面孔?

從業者也好,管理者也罷,大家綁架政策,揮霍市場,最後形成的問題是摸著石頭上癮了,不過河。日積月累,真的需要用:不破不立這個詞的時候,恐怕殺敵一千,自損1200,也就不可避免。

新能源發展,事關電力體制改革的成敗,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保障。只有打破原有供能體系,才有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新支撐。輸配分離,新能源多能互補,碳市場,能源信用機制建設以及金融資本整合,這一攬子組合拳下來,擁有自己的標準,吸引更多人採取我們的規則,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新未來。

03

馬弋威

SOLARZOOM智庫馬弋威:本次政策的出臺或將直接導致光伏產業的系統性風險爆發和“硬著陸”。

歷史上,中國各大政策性行業都經常呈現“放-亂-收-死”的週期。而目前來看,光伏產業也沒有逃出歷史的週期律。本次政策的出臺正是“收”的開始,而未來2-3年的國內的光伏市場必然是比較糟糕的。本次政策的出臺或將直接導致光伏產業的系統性風險爆發和“硬著陸”。

H公司作為光伏產業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上市企業,在本次政策出臺後破產的概率或將大幅上升至99%以上。可以預計,光伏產業或將重現“破產潮”,並可能導致相關供應鏈上的連鎖反應以及金融機構對光伏製造環節態度的嚴厲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2015年3月以來的100+GW光伏電站的補貼缺口只會越增越大。2018年已經出現2015年下半年併網的光伏項目融資普遍逾期的現象(註釋:一般融資租賃給光伏電站運營商2年寬限期,2年內只還利息,2年後要開始償還本金),我們估計2018年全國各大銀行、融資租賃公司、資本市場都有可能會全面收緊對光伏運營環節的融資。

隨著行業資金鍊的趨緊,各光伏企業拋售資產(主要是光伏電站)或將成為唯一的出路,而受全行業風險溢價上升的影響,仍有較強資金實力的央企、國企運營商可能還不會馬上出手,這或將導致電站資產交易市場流動性的喪失,從而流動性溢價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對於當前光伏行業的企業客戶(尤其是民營企業),SOLARZOOM智庫的建議是:

a)降價出售產品,

b)如有存貨,儘快拋售存貨,無論是原材料還是產成品,

c)在大幅降價後若還不能清空存貨,則應大幅減產,

d)嚴格審查對下游客戶的任何賒賬,並加速現金回籠,

e)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儘可能延緩一切對外支付的時間節點,

f)對於非核心部門,通過人員數量控制和單位人員支出控制兩方面的手段降低整體人員支出,

g)全面停止擴產,

h)拋售優質資產(如電站或子公司股權)以獲得“保命的”現金流,

i)加強與金融市場的溝通,避免被“抽貸”。

總而言之,當前光伏產業客戶的一切行為當圍繞“現金流”三個字而展開。

04

治雨

Solarwit治雨:加速平價上網試點或為唯一出路

當前我國補貼壓力巨大,國家緊急出臺指標管理政策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在具體方案上我們或許有更好的選擇,比如當前分佈式電站國家給予每度電0.32元的補貼,共計10GW的指標總量;愚以為把補貼強度減半,指標總量翻倍即分佈式電站每度電0.16元補貼,共計20GW的指標量會有更好的政策效果。從補貼壓力的角度,兩種方案所需要的補貼總量等同,但是後一種方案更多的則是價格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前五個月分佈式裝機量已經超過10GW,國家下發的全年指標已經用完,這就使得那些去年佈局戶用分佈式以及工商業分佈式的企業面臨去年無業務可做的危局,而且我要特意強調的是:這是政策休克式療法導致的產業危局,無論成本高低,都難以倖免。如果政策能有迴旋餘地,我真心希望國家能把補貼強度大幅降低並把指標放開,這樣至少可以使得那些成本管控能力優秀,能把成本做到最左側的優秀企業存活下來。未來能源革命靠光伏,光伏未來看分佈式,分佈式光伏的成熟運轉離不開無數個經銷商的推廣和運維,國家當前政策一刀切,無論成本高低,無論品質好壞統統都沒有業務可做,結果就是多年培育後好不容易初露端倪的分佈式市場徹底熄火,徹底淪入無盡之源。

05

李創軍

李創軍:不是要控制光伏發展!

6月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的《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的文件進行了報道。

李創軍副司長再次重申:

不是說是要控制光伏發展!對於先進技術的、高質量的、不需要(國家)財政補貼的這些項目,我們好還是留著釦子的,不限規模發展的。

央視權威解釋、破產潮將湧現、拋售資產或成唯一出路

最後,以馬弋威的話作為總結: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以線性思維思考問題,並且有著嚴重的從眾心理,由此導致各種“滿懷期望”和各種“失望甚至絕望”。今天的光伏政策之所以在各位產業、資本同行看來“嚴重低於預期”,也正是這個原因。事實上,要避免這些“失望”的再次發生,應當從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入手。

當我們以“歸因分析”的方法重新審視可能導致行業新增裝機量變化的原因,任何人都會認定“政策”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但有多少人去分析過國家以何種目標函數、以何種約束條件、在哪些外部條件下展開決策呢?有多少人分析過在這一盤由“黨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財政部、電網、行業協會、央企國企運營商、民營運營商、製造業企業、火電企業、電力用戶、銀行及融資租賃公司、資本市場、媒體、社會大眾、海外國家政府、海外市場、海外競爭者”等近20個參與方所組成的複雜博弈中每一方的反應函數和應對策略呢?

當我們呼籲以“獨立思考”的方式參與市場,任何人都認為不錯。但又有多少人能在其他人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時候放棄參與“擊鼓傳花”的遊戲,能踐行“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365光伏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