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關係

目前已知的一些區塊鏈技術應用大致有這三類:

  1. 公開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 例子:比特幣,Ethereum Frontier。公開區塊鏈上的數據所有人都可以訪問,所有人都可以發出交易等待被寫入區塊鏈。共識過程的參與者(對應比特幣中的礦工)通過密碼學技術以及內建的經濟激勵維護數據庫的安全。公開區塊鏈是完全的分佈式。

  2. 協作區塊鏈(federated blockchain) 例子:Hyperledger以及德勤等會計所嘗試的審計系統。參與區塊鏈的節點是事先選擇好的,節點間很可能是有很好的網絡連接。這樣的區塊鏈上可以採用非工作量證明的其他共識算法,比如有100家金融機構之間建立了某個區塊鏈,規定必須67個以上的機構同意才算達成共識。這樣的區塊鏈上的數據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這些節點參與者內部。部分意義上的分佈式。

  3. 私有區塊鏈(private blockchain) 例子:Eris Industries。參與的節點只有用戶自己,數據的訪問和使用有嚴格的權限管理。近期部分金融機構公佈的內部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大都語焉不詳,不過很可能都在這個範圍內。

    已經公佈細節的區塊鏈技術,大可先看看座標位於這三者的哪一個。各自亮點和痛點:

    1.公開區塊鏈完全分佈式,具有比特幣的一切特點,然而需要有足夠的成本來維持系統運行,依賴於內建的激勵。目前來看公開區塊鏈中只有比特幣算是足夠安全的,如果和比特幣的算法一樣,乙烷;沒有內建獎勵,乙烷;容易集中算力攻擊(比如只要突擊掃貨大批顯卡之類),吃棗藥丸。公開區塊鏈上試圖保存的數據越有價值,越要審視其安全性以及安全性帶來的交易成本,系統擴展性問題。

    2.協作區塊鏈可以做到很好的節點間的連接,只需要極少的成本就能維持運行,提供迅速的交易處理和低廉的交易費用,有很好的擴展性(但是擴展性隨著節點增加又會下降),數據可以有一定的隱私。開發者在共識下有能力更改協議,沒有比特幣hard fork的問題,但是這也意味著在共識下,大家可以一起篡改數據。協作區塊鏈也意味著這個區塊鏈的應用範圍不會太廣,缺少比特幣的網絡傳播效應。

    3.私有區塊鏈實際上是很迷惑的名詞,這樣的一個系統無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共享數據庫用上Merkle Tree等方式試圖說明其中的數據可校驗。這樣的數據庫早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Merkle tree也只是很多成熟方案中的一種。這些項目很容易是“然並卵”。由於全是用戶說了算,裡面的數據沒有無法更改的特性,對於第三方也沒有多大的保障。因此很多私有區塊鏈會通過依附在比特幣的方式存在,比如定期將系統快照記錄到比特幣中。

近半年來流行的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

它不能完全等同於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貨幣,因為它經常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而不僅僅侷限在網絡遊戲等虛擬空間中。目前,中央銀行不承認也不發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也不一定要有基準貨幣。2015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比特股等。目前全世界發行有數千種數字貨幣。

國內知名的幾個做的比較好的數字貨幣有

1、

量子鏈Qtum是首個基於UTXO模型的POS智能合約平臺,可以實現和比特幣生態和以太坊生態的兼容性,並通過移動端的戰略,促進區塊鏈技術的產品化和提高區塊鏈行業的易用性,旨在將真實商業社會與區塊鏈世界連接。因此,量子鏈是一個區塊鏈應用平臺的集大成者。

量子鏈利用其學術合作伙伴、開發工具和方法論對商業智能合約的開發進行了標準化,包括將自然語言的合約準確的轉譯成機器可讀智能合約、高容錯度的細節及合約條款。第三方將在量子鏈的協助下開發專用的用戶接口來加強智能合約生命週期管理。

量子鏈旨在通過與一系列合作伙伴和第三方的協作建立一個智能合約樞紐,提供安全並經過反覆測試的合約模板,適用於各種行業和用例,例如供應鏈管理、通訊、物聯網、社交媒體等。

2、

NEO,原名小蟻,2014年正式立項,2015年6月於Github實時開源。成立以來,NEO團隊親歷了區塊鏈行業的高潮與低谷,數字貨幣市場的狂熱與冷卻,各國監管與政府態度的模糊與清晰。我們相信,科技是這個時代變遷的原動力,在這股動力的推動下,我們將邁入新的“智能經濟”時代。

NEO區塊鏈通過將點對點網絡、拜占庭容錯、數字證書、智能合約、超導交易、跨鏈互操作協議等一系列技術相結合,讓你快速、高效、安全、合法地管理你的智能資產。

國內知名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有比特爾國際:註冊網址是https://gate.io/signup/323780

其中活動也挺豐富的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關係

歡迎各位大佬說出你心中2018最有發展前景的幣,大家一起交流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