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高中時,同桌和我的關係特別好。

他是最令我膽寒的人:下午期末考試完畢,晚上還默默去自習——我的競對啊,連半天都不讓人休息。我心都要碎了。

可怕之處在於,他風輕雲淡,面沉似水。一切發生的如此自然,不需自我說服,不需心理建設……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努力常態化的人最可怕:對這些人來說,努力不是一項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發生的事情。不管有喜惡高低、狀態好壞,他們能隨時進入角色,在過程中找到感覺和快樂。

當年彭德懷在左權縣召集幹部會議,與會者餓得連坐都不穩,彭將軍只好請大家躺在炕上開會——畫面雖然醉人,這才是成事的狀態啊。你當兵打仗,事情來了,你說我今天心情不好。那你不做炮灰誰做炮灰啊。

圈裡有句黑話:小姐不能有了性慾才接客;作者不能有了靈感才寫字。

話糙了點,但是這個理。

我不是“工作玩命”的擁躉,我厭惡“要成功,先發瘋”之類的毒雞湯。我認為,任何透支身體去工作的行為都是不明智、不值得的……

但實際情況是,對於多數創業者來說,不經歷 5 至 8 年、每週 7×12 小時的創業奮鬥很難有大成;一個草根,想在北京有所成就,每週 60 個小時的工作量是標準配置。

5×8 小時的時間表,遠遠不足以支撐你出人頭地的。你家境平平、智商普通,你只是玩玩打打、優哉遊哉地做一做,就想成功,憑什麼?我不認為那個運氣萬里挑一的人是你。剛加了兩次班,就覺好感爆棚、天下在手,這樣的人註定沒有出息。

工作時間是表象,它的本質是努力常態化。它保證不了你成功,它只是基本配置。它需要你堅持不懈,需要數年一日,需要持續輸出,需要你有堅如磐石的耐心。

有多大耐心,才配得上多大野心。沒毛病。

這是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努力無用的論調,變得非常受歡迎。

我們說,“人的命運,不光依靠個人努力,也要依賴歷史進程”。話雖如此,但不能抹殺了努力的意義。

努力無用也好,階級固化也罷,多數時候,是不努力者的藉口。一個人,連力氣都沒有用盡,還談什麼方法、理想和人生?

在我的公式裡:成就 = 天賦 × 運氣 × 努力。其中,只有努力是我們唯一能掌控的東西。

努力當然是有用的,捫心自問,你做 12 個小時是不是就比 8 個小時更有產出?如果不是,那你也太弱了,別折騰了,找個地方養老吧。

這裡的努力,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月兩月,甚至可能要一兩年才能看出端倪。可惜大多數人在回報來臨之前,選擇了放棄。努力一兩下就有回報?哪有這樣的好事。生孩子都要十個月。

我們總認為付出夠多,得到太少。其實,還是付出的不夠:一般的,把付出打一折,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才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

持續而穩定的輸出十分重要:拆開來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時間長遠,便是天與地的距離。這就是努力常態的意義:

當努力的因子融入你的血液,當努力對你根本不算一個要求,相信我,你會看到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自己。

致敬努力!!

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