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兵切腹搞的這麼慘,好多人卻根本死不了?

要說日本兵愛切腹,還真是大愛。打了敗仗,集體切腹什麼的不在話下,打個勝仗搞不好還得有幾位因為給將軍慶功酒預備少了切腹。那咱今天就說一說,日本兵為啥這麼愛切腹。

為什麼日本兵切腹搞的這麼慘,好多人卻根本死不了?

相信各位都在各種影視劇中看到過日本兵的切腹鏡頭,因為日本人認為切腹是一種榮譽的死法,導致日本兵也確實很愛切腹。但你們知道麼?其實如果按照切腹的傳統來看,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切腹。曾幾何時,切腹這種刑法原本只有武士階級才被允許使用。農民、工匠、商人都是不允許使用這種“榮譽死法”的,在戰國時代,只有茶聖千利休,以一介商人身份獲得了切腹的榮譽。到了明治維新之後,一群頭腦發熱的大頭兵動不動就切腹,其實本身就已經違背了切腹的規矩。咱先從頭講起。

作為日本人自殺行為的代名詞,切腹最早誕生於平安時代末期。1156年保元之亂中,有一位名叫源為朝的勇猛武士,在與平氏以及自己兄長源義朝爭權失敗後,被流放到了伊豆大島,後因再次起兵對抗朝廷而被大軍剿滅,而他本人則在兵敗自殺時首次“發明”了切腹這一形式。當然,他的本意肯定不只是想切開自己的肚子,臨死前玩玩解剖學,而是想用刀將自己的腸子挑出來,拋到對方臉上。

早期的切腹過程相對簡單,只要用刀切開自己的腹部即可,但是說實話,人肚子上嚯個口子其實根本死不了,要死就得等到出血過多之後。由於切腹之後並不會馬上死亡,武士要承受極大痛苦。所以也有不少武士,切腹之後要麼把刀立在地上,撲過去把自己捅死,要麼就反過來再給自己脖子一刀。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謂的“完美”切腹中,自殺者要在自己的腹部切開一個十字,而這是需要三個動作才能完成的,二戰時那些日本小兵,根本做不到。

不過越往後,這事就越有點變味。後來為了免除自殺者的痛苦,又專門加了個砍頭的所謂“介錯”,刀子一入肚,趕緊就砍下去。到了江戶的和平時代,武士們越來越拍疼,怎麼辦?不切了!對,還就是這麼簡單,名為切腹,其實不切,拿個扇子在肚子上比劃一下,介錯就砍。甚至還有過怕切腹者犯慫、不想死,在他伸手去拿扇子時就把頭砍了的事。

有觀眾就要問了,都慫成這樣了,直接砍頭不行嗎?嘿,別看人家慫,還照樣得抱著“砍頭這種給罪大惡極之人或者下等人才用的刑罰怎麼能用在老子一個武士身上?”,要的就是這個矯情勁。

為什麼日本兵切腹搞的這麼慘,好多人卻根本死不了?

為什麼日本兵切腹搞的這麼慘,好多人卻根本死不了?

為什麼日本兵切腹搞的這麼慘,好多人卻根本死不了?

為了儘快減輕痛苦,需要其他人給他們一槍來個痛快

後來的事咱就知道了,明治維新,階級之分全都取消了。按理說沒有武士不就不應該切腹了嗎?為啥日本兵還那麼樂意切?對啊,您是不知道。維新之後的日本軍隊那些個日本兵,基本上都是家裡吃不起飯的貧農出身,進了軍隊覺得自己身份提高了,要是再當個什麼士官,那簡直覺得自己與曾經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武士老爺平起平坐了。所以咱除了文武兩道的文化素質和做人的修養,別的都得像武士看齊對不對。所以打了敗仗死法也得像武士看齊,所以咱就得切。可是就這些人,切腹的規矩、手法基本也不懂,切到半截不想死了的,切了半天死不了的,介錯人因為刀法不精砍不下腦袋來的也是大有人在。再提醒一句諸位觀眾,您要是看電視裡演的切腹,哪位前一秒把刀子捅到肚子上下一秒就死了,那多半就是導演也不懂。

哦,還有一點啊,真正的切腹,用的可不是什麼太刀、打刀或者軍刀,協差專門預備著切腹這種說法也是誤傳,真正切腹用的刀是30釐米左右的短刀。所以您要是看見哪位拿著大刀切腹,那這位要麼是想死到極點,要麼就是個逗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