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紅軍革命地曾有一道菜救了無數革命英雄,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大別山中的新縣做客,主人總要添上幾盤野乾菜,說:“來,請吃將軍菜。”不待你發問,主人已面露自豪之色,介紹菜名的來歷。其實,將軍菜不見於書,它與新縣革命歷史相聯繫。

當年,新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紅軍在這裡打游擊。為打破敵人的封鎖、包圍,他們採山中的野菜吃,除了吃新鮮的,還製成乾菜備用。後來南征北戰,戰士成了將軍,卻還忘不了大別山中的野乾菜,常常對山中去看望他們的人說:“你咋不給我帶點花兒菜呢?”或說:“下回來,給我捎點幹蕨苗。”因此,新縣人就把這兩種山中最多、將軍們念念不忘的野菜叫做“將軍菜”。

金寨紅軍革命地曾有一道菜救了無數革命英雄,你知道是什麼嗎?花兒菜,學名白鵑梅,有的地方也叫白花兒菜、繭子花或白鳳花。為落葉灌木、薔薇科,三四月間,與杜鵑花同時開在淺山溝坡間,花兒菜白花似雪,杜鵑花燦若紅霞。花熱熱鬧鬧開著,更熱鬧的是村姑們,手挽竹籃,呼朋引伴,上山採花兒菜去。

紅杜鵑插在髮間,白雲飛絮般的花兒菜裝滿竹籃。

金寨紅軍革命地曾有一道菜救了無數革命英雄,你知道是什麼嗎?

花兒菜以花苞未放的為最好,稍帶一點嫩葉採下,拿回家中,開水焯一下,再用竹筐盛著,放在清澈的山泉水中漂一天左右,撈出,擠幹水,就可涼拌、炒食或氽湯了。眼下吃不完,擠幹水,放在太陽下曬成乾菜,什麼時候要吃,用溫熱水一泡,發開了,可素炒,也可炒肉絲,炒雞蛋。山野的清香,雜著一點太陽曬過的味道,外加微微的苦味,好吃得很。

金寨紅軍革命地曾有一道菜救了無數革命英雄,你知道是什麼嗎?

蕨苗,就是蕨菜,拳菜,新縣俗稱蕨苗。蕨是它的學名。叫拳菜,大概是取其形似。初生的蕨菜,形狀蜷曲,若小兒之拳。蕨菜的 採摘時間 ,比花兒菜略早。春二三月,溫煦的陽光下,春草嫩芽初透,蕨開始從土中探頭探腦地伸出黃中帶紫的嫩芽。山姑村嫂,黎明即起,乘太陽未出,及時採下。回到家中,如吃新鮮的,開水一燙,洗淨切段,配以肉絲、碎蛋炒食,鮮嫩可口。也可以開水燙過,曬乾,慢慢食用,一年兩年,也不會壞。花兒菜和拳菜生長山野,吸清風,飲白露,為純天然綠色食品。查植物學著作又可以知道,它們都有很好的營養。但吃時頗費油,最好與肉同炒。

我想,當年紅軍戰士們吃的時候,大概只是為了飽腹而已,肯定不如今日人們餐桌上吃得味美可口。將軍們念念不忘的,應該是對當年那艱苦、危險而又充滿希望的生活的追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