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知足常樂,謂侯王知道滿足則心常快樂。語本《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然為之而憤然怨天,豈非一生無味?

面對失意,我們何不換個角度?生活告訴我們,快樂是一天,不快樂是一天,何不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呢?知足是教你如何在不利環境時坦然處置,教你怎樣運籌帷幄且在情理之中。給你生命鋪滿底色,散發魅力的光華。擁有知足的心態,並不是放下理想的追求,相反它才是更高所在。看不盡世界道不破紅塵的我們何不時時知足,如此豈非樂得逍遙自在。

生活上“知足”與工作上“不知足”,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都是為了更滿意地生活,更奮發地工作。

誠然,提倡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決不是要當苦行僧,決不是生活水平越低越好,而是要提倡一種精神,強調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求不要過高,不要一味追求高水平,要知足常樂,並以此激勵自己奮力於事業上新的追求。

而在學習和創業上,則要高標準,嚴要求,追求卓越,勇創一流,永不知足,永不止步。在一個個“不知足”的探索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永葆良好的精神狀態。

“知足”與“不知足”,正如矛盾的對立統一一樣,知足和不知足本身也是一種博弈的過程,總體來說,不知足是一種姿態,是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而知足是一種心境,是“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的精神狀態。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下面幾段民間流傳的“知足歌”和“不知足歌”,與大家分享:

知足歌1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知足歌2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知足歌3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知足歌4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知足歌5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不知足歌1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不知足歌2

得之泰然,失之坦然,“知足歌”與“不知足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