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虧幾萬,有人卻能每畝多賺幾千塊 差在哪?

豐收季節,本應該是農民高興之時,可這時的果農卻在犯愁,往年這時芒果收購商一大批一大批的往外拉芒果,今年卻悄無聲息,市場行情不好,芒果滯銷,批發商不來收果,到處滯留,往年批發三四塊一斤的芒果今年幾毛都問人問津!

有人虧幾萬,有人卻能每畝多賺幾千塊 差在哪?

芒果幾毛一斤沒人要

當地的農戶說,他們家一共種了100多株芒果樹,約有九萬多斤的芒果。眼下芒果已經陸續成熟,卻很少見到收購商前來看果收購,僅有幾個到果地裡諮詢過,也只給出了六七毛錢的價格。

果農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種植芒果的人工費和肥料錢,加起來有八九萬左右,按照如今九萬多斤的產量來算,每斤要賣到1塊錢左右才能回本。如果按照6毛錢收,9萬斤就虧了3萬6千元錢,豐產卻不能豐收,這讓種植戶們很難接受。

有人依然每畝多賺3000元

雖然海南芒果出現滯銷,種植戶虧損,但是當地依然有人能夠不賠反賺,而且每畝還多賣了3000元呢。

原來,現在除了在芒果的主產區,平時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芒果90%都是後熟的芒果,因為後熟的芒果在儲藏和運輸的過程中都比較方便,所以大部分種植戶在七成熟的時候就一次性採收了,然後在儲藏、運輸和上市的過程中等果子慢慢成熟,但是後熟的芒果在口感和品質上要比樹上自然成熟的差一些。

一、當地一些農戶為了扭虧為盈,把自家的芒果種植園改成了採摘園,這樣遊客吃到的就不在是晚熟的芒果了,而是樹上熟的新鮮芒果,遊客普遍都反應口感要比後熟芒果好的多,就算價格貴一點也可以接受。遊客通過親手採摘,品嚐新鮮芒果,能夠賣到15元一斤,而且靠著樹上熟芒果的新鮮口感,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

有人虧幾萬,有人卻能每畝多賺幾千塊 差在哪?

二、在採摘園裡,種植戶把剛摘下來的芒果做成芒果汁、芒果沙冰、芒果芝士奶蓋等各類芒果甜品,售價也非常可觀,在遊客採摘休息的時候,既讓遊客品嚐了另外一種芒果風味,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有人虧幾萬,有人卻能每畝多賺幾千塊 差在哪?

採摘園種植戶算了一筆賬,貴妃芒果每畝投入近五千元,樹上熟的每畝可賺近萬元,儘管它投入高損耗大,但利潤比普通芒果每畝平均多賺3000元。

農產品如何避免滯銷

這次海南芒果滯銷,總結起來主要就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產量太多,出現供大於求,加上不斷有新採摘下來的芒果上市,就算價格低迷,收購商也消化不完這麼多的量。

二是因為品質不如國外的好,許多收購商都選擇了國外的厄瓜多爾的芒果,澳洲的芒果,這對於海南本地芒果的打擊很大。

其實發生農產品滯銷事件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上述兩種情況也是導致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今年的芒果和大蒜就是很好的例子。那麼,種植戶們應該怎麼避免農產品滯銷呢?

有人虧幾萬,有人卻能每畝多賺幾千塊 差在哪?

第一,品質是核心。在農產品市場需求日漸多元化的趨勢下,消費者對品質可謂是越來越苛刻。如何打造標準化生產體系或者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確保產品品質,應當是訂單農業的關鍵所在。以需求推動生產,助推標準化生產體系的建立,這也是新農業時代的特徵之一。圍繞著品質,其實經營主也有很多的思考,比如遵循著眼見為實的理念,越來越多的經營主推出了農產品生產app直播模式,讓消費者能時時查看生產過程,做到更加放心的去購買和使用農產品,這也是值得去借鑑的方式之一。

第二,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農產品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對農戶來說,要按照市場評估和預測,對農產品品種、種植面積等進行合理的安排,儘量適應市場的需求及其變化,最大限度避免出現農產品滯銷。

第三、要解決和避免農產品價賤滯銷難題,除了讓電商出手幫忙,更需要地方政府在服務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站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科學生產規劃的高度,進行更為超前、周全的考慮和安排。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引導、科學規劃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讓大型電商參與進來的同時,充分發揮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與地方政府、農戶一道,儘量把打開農產品銷路的工作做在前面,從源頭和過程中排除農產品滯銷的“隱患”。

有人虧幾萬,有人卻能每畝多賺幾千塊 差在哪?

總而言之,要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品質是關鍵,技術是保障,銷售渠道助推產品輸出,統籌運作會讓農產品銷售更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