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说起绿盲蝽,许多农户是一阵头疼,早些年还只是次要害虫,但随着化学农药使用大幅度减少,加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绿盲蝽种群数量剧增,危害逐年加重(图1),许多葡萄种植户更是深受其害,损失严重。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1 危害逐年加重的绿盲蝽

1 认识绿盲蝽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后丽盲蝽属,分布广泛、食性较杂、寄主较多(图2)。1年发生4~5代,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时易大量发生。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2 食性杂、寄主多的绿盲蝽

1.1 卵

卵长1.2毫米,宽0.26毫米,黄绿色,颈部较细,端部钝圆,卵盖浅黄色,前、后端高起,中央凹陷,边缘无附属物,放大了看有点像香蕉(图3)。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1.2 若虫

若虫共5龄,刚孵的若虫体橘黄色,后来慢慢变成绿色,比较活泼,从小就开始刺吸危害葡萄的幼嫩部位(图4)。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1.3 成虫

成虫虫体卵圆形,体长,黄绿色或浅绿色,密生有短毛。头部为三角形,复眼突出,革片端部与模片相接处略呈灰褐色(图5)。飞翔能力强,白天潜伏,主要在清晨和傍晚不易被人察觉的时候活动。

绿盲蝽产卵一般具有趋嫩性,多数的越冬卵产在葡萄芽鳞内,部分卵产于枯枝、落叶上。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2 绿盲蝽的危害

绿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危害葡萄未展开的芽或刚刚展开的幼叶、新梢和幼果等。

幼叶受害后,最初形成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之后随叶片的生长,以小点为中心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孔洞(图6)。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6 叶片最初受害状

严重时叶片上聚集许多刺伤孔,致使叶片皱缩、畸形甚至呈撕裂状(图7),生长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极大影响,自身养分制造受到限制,不能供给植株生长足够的养分,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7 受害严重的叶片

幼果受到绿盲蝽成虫或若虫的危害,就会出现花皮幼果(图8)。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8幼果受害状

随着幼果增大,果面会在伤口处形成小黑斑(图9),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值得注意的是,绿盲蝽对幼果的伤害,似乎是不可恢复的,相当于“毁容”!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9 绿盲蝽危害果面形成黑斑

3 危害规律总结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图10 危害嫩芽

绿盲蝽一般在早春葡萄发芽后至幼果期危害较重。其中,1代若虫取食危害葡萄嫩芽(图10);2代若虫危害花序、幼果等;3、4代开始时由于葡萄幼嫩组织减少,不少绿盲蝽选择“外出打工”;第5代时“返程回乡”,产卵越冬。

绿盲蝽越冬卵在整个越冬期间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2016年是暖冬,虫口基数必然偏大,未做好清园工作的发生量会更重。[吉山花瑶]

绿盲蝽适宜生活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中。因此,葡萄架下1米以下环境条件可能更适宜其取食、危害;露天降雨过多和大棚潮湿环境有利于其繁殖;下部新梢比上部新梢更容易受害。

生活习性导致不易被发现,且危害症状易混淆。如叶片症状与病毒病、药害相似;果实危害与黑痘病相似。

欧美杂交种葡萄受害程度要比欧亚种轻。如红地球受害较重,而巨峰受害率相对偏低。

防控葡萄绿盲蝽技术

4 防治策略

4.1 农业物理防治

(1)葡萄埋土防寒前清理果园内外的杂草、枯枝,深埋或集中烧毁,消灭在杂草和枯枝上越冬的虫卵。

(2)葡萄出土上架至萌芽前,刮枝干老翘皮,并集中烧毁,消灭在枝干皮缝中越冬的害虫。葡萄生长季可以在果园悬挂黄板或杀虫灯诱杀绿盲蝽。

4.2 化学防治

绿盲蝽一般在早春葡萄发芽后至开花前危害较重,且此时造成的伤害对树体影响较大,因此抓住早春的防治关键期,是减轻绿盲蝽危害的重要措施。

(1)发芽前可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包括地面杂草都要喷到,消灭越冬虫卵。

(2)发芽至新梢展叶期,选择联苯菊酯、功夫菊酯等,也可用其复配产品喷施,间隔7~10天再喷1次,危害严重的果园连喷3次,可有效降低绿盲蝽的数量。

4.3 生物防治

绿盲蝽的自然天敌种类多,主要有卵寄生蜂、花蝽、草蛉、姬猎蝽、蜘蛛等,在进行化学防治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尽量选用对天敌生物毒性小的杀虫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