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期货多头强势,玉米抛储“尘埃落定”,白糖喋喋不休

苹果多头强势

本周以来,苹果期货迎来强势走升,昨日盘中主力1810合约更是创下近三个月高位7086元/吨,盘终收报7083元/吨,周度累计上涨11.12%。分析人士表示,清明节期间,我国西部苹果产区发生大幅降温天气,或将会对新季苹果生长造成较大影响,也有望重塑苹果市场的供需格局,在此背景下,短期内苹果期货多头格局有望延续。

倒春寒来袭苹果恐减产

清明节期间,我国西部苹果产区发生大幅降温天气,且时值苹果花开季节,市场人士担忧这恐将对新季苹果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研究资讯显示,通过电话调研反馈结果并结合中国苹果网和卓创资讯信息可知,目前陕西北部、甘肃部分地区受冻害影响最为严重,预估减产幅度较大,但具体数据还需后续跟踪。山西产区局部受冻害影响严重,总体影响较陕西、甘肃偏轻,具体减产幅度还需进一步确认。山东产区基本未受冻害影响,但部分产区花蕾量同比偏少。

据悉,苹果树花器官受冻后,通常表现为授粉不良、柱头干枯死亡、花丝或子房变褐。“虽然花器官受冻后后期会有一定程度恢复,当地果农也在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力图将损失降至最低,但此次寒潮波及范围广、受灾程度之深也是多年来少见,受灾地区苹果后期坐果数量将明显减少、灾害也对幼果健康产生不小影响。总体来看,2018年苹果生长季开局不利,将造成西北地区减产、优果率明显下降。”南华期货表示。

不仅如此,替代水果方面恐也难逃寒流冲击。南华期货表示,由于苹果开花比其他果类稍晚,此次寒潮对其他北方水果冲击更大,西北、华北地区杏子、桃、樱桃、核桃等水果受冻害情况更为严重。

鉴于上述分析,南华期货表示,本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早春冻害将对苹果基本面产生深远影响,对苹果1805合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早熟苹果和其他北方水果受冻减产,从而减少冷库富士后期替代品竞争压力,当前市场上出现了久违的存货商、炒货客商积极询价现象,表明部分贸易商改变了对后市的悲观态度,市场信心得到一定增强。对苹果1810合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产降低优果率来提高采摘季收购价格。总体来看,此前预计的2018/2019年供需宽松格局被此次冻害打破,采摘季优果率低将难以避免,预期供需格局被重塑,届时好果收购价将得到明显支撑。

玉米抛储“尘埃落定”“静观其变”或为上策

3月初以来,玉米期货震荡下跌后转入低位震荡。截至今日收盘,玉米期货主力报收1744元/吨,玉米淀粉期货主力报收2119元/吨,与前一日持平。分析人士指出,生猪价格连续下跌,养殖利润持续保持亏损状态,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佳,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导致饲料企业对于玉米的需求放缓。

市场专业人士表示,年玉米工业需求预计大幅提高。国家统计局 4 月玉米供需报告显示,2017/18 年度我国玉米年度总消费量为 24400 万吨,与上月预期持平,比上年度增加 2244 万吨,增幅 10%。本年度国内深加工产能继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淀粉出口增长,淀粉需求增加,燃料乙醇需求也预计增长,玉米工业需求继续大幅提高。2017/18 年度玉米市场结余量近 7年首次转负,当年结余为-2511 万吨,比上年度减少 2557 万吨。

市场抛储成市场焦点

从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获悉,4月12日举行的国家临储玉米首次拍卖交易结果火爆。本次拍卖计划投入拍卖玉米总量为359万吨,实际成交数量超过333万吨,成交比率为92.77%,成交均价为1481元/吨,数据可谓亮眼,不管在成交量还是成交均价都超出市场预期。在消息正式公布前,市场已经讨论数月时间,受此预期影响,近期玉米期现货市场价格稳中有降。但“靴子落地”后,市场依然反应强烈,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数量、底价等将对市场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决定今后玉米市场价格走势。

据分析,2014年临储收购对霉变等指标放得较为宽松。去年已经出库的2000余万吨品质上佳,那么即将面世的这5200万吨,个人认为至少3000万吨品质偏差;根据去年拍卖的平均溢价和运费计算,2014年二等玉米到港价为1700元/吨、到华北1800元/吨,巧合的是,两地市场当前的新粮价格均比陈粮预期价格高出了80元/吨。”银河期货相关研究认为,如果拍卖标的品质尚可,拍卖溢价会相应走高,但并不代表市场价格会走强,只是新陈价格会缩小,北港1780元/吨仍是高点。拍卖后的出库会影响供给的有效性,2015年产玉米何时投放会影响远月优质玉米的溢价,值得关注。

玉米淀粉方面,据介绍,近期走势偏弱与三因素有关。一是成本端玉米价格的持续下跌,拖累淀粉价格走势;二是淀粉行业开机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库存上升而需求偏淡;三是深加工补贴政策,造成的企业挺价情绪偏弱。

“受拍卖预期影响,下游市场对于后市价格仍有一定跌幅期待,主流企业下调价格来刺激下游接货的效果不明显,随销随补居多,这也意味着下游渠道库存不高。”短线从周度平衡表来看,目前淀粉可售库存天数处于下降过程中,淀粉跌势过程中下游渠道库存会被压缩,一旦淀粉触底或有反弹可能;中长线来看,远月淀粉需求会相对走强,原料上将转向2015年玉米,相对2014年玉米有50元溢价,因此价格有走强可能。

综上所述,由于去年玉米产不足需,玉米价格稳步走高,但抛储预期打压玉米价格,近期地方的收储补贴对玉米又有所提振。经过了前期的冲高回落,在多空政策消息支配下,玉米期货很难走出大幅涨跌趋势,在政策夹缝中横盘游走的概率较大。

白糖期价为何喋喋不休

清明节后,随着采购需求增加,现货价格开始企稳,白糖期货止跌反弹。但因市场缺乏新的利多题材,白糖期货反弹的力度较弱。从长周期看,市场情绪悲观,抛储政策悬而未决,原糖继续破位下行,将会长时间制约糖价的运行空间,熊市格局尚未发生扭转。

4月10日,3月份全国产销数据公布。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据中国糖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糖率41.3%(上制糖期同期43.19%)。虽然北方甜菜产区销售进度同比去年较快,截至3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甜菜糖累计销糖率62.76%(上制糖期同期46.42%)。但是南方甘蔗糖才是价格的主导因素。云南的产销率基本持平,截至3月底,本制糖期云南累计销糖率33.45%(上制糖期同期32.36%)。广西与广东销售进度较去年同期落后较多。其中截至3月底,本制糖期广西累计销糖率37.61%(上制糖期同期43.3%)。截至3月底,本制糖期广东累计销糖率56.5%(上制糖期同期61.62%)。

目前有两大利空因素一直制约着糖价的运行。其一是抛储,市场一直有传言称本榨季国家将继续投放国家储备糖。但国储政策一直悬而未决,最终的供求平衡还是未知数。因此只要国储政策一日未明朗,市场悲观的预期就难以扭转。其二是原糖。周二ICE原糖主力合约盘中跌破12美分/磅。按12美分/磅,90%关税配额外巴西进口折算价为4850元/吨。目前广西南宁集团站台报5810元/吨;云南昆明集团报5520元/吨,广东湛江糖报5660元/吨;南方加工糖报6000元/吨;北方甜菜糖报5550元/吨。进口糖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但是进口的限制,内外价差是无法拉平的,但是原糖价格持续走弱,会对市场心里造成压力。

在没有新的市场预期出现的情况下,短期内期货价格将跟随现货价格波动,因此需关注4月份现货市场动向。

据统计,截至4月8日,广西收榨糖厂数已达81家,同比减少11家。仅余10家糖厂尚未收榨。4月份开始,广西产区大部分糖厂已经收榨,资金压力有缓解。中国糖协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重点制糖企业甘蔗糖平均销售价格5837元/吨,已经触及广西集团的销售成本线。在糖价已触及销售成本,糖厂资金压力也不紧张的情况下,集团已经没有主动下调报价走量的理由。而且在清明过后,夏季采购开始,一旦集团报价企稳,中间商与终端的采购需求开始变得明显,有可能形成一轮采购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