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說起太空求生的電影,其實很多了。近年來的,比如《太空旅空》《火星救援》《太空救援》和《地心引力》等等。但今天我想聊一聊《《火星救援》,接下來兩部會在下一期講解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傑夫·丹尼爾斯、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宇航員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週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整部《火星救援》,實際都是在圍繞著科學這件事講故事,這也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以往的科幻電影裡,科學不常是主角,就好像我們看《2001太空漫遊》,或是《地心引力》,以及大多數以太空為背景的科幻驚悚片。即便角色同樣擁有科學,在宇宙面前卻是無比渺小,都非常脆弱。源自對未知宇宙的恐懼感,他一次次擊敗我們那脆弱的科學屏障,推動著劇情前進。只有到了《火星救援》,科學才真正成為主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電影一開始,人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他與其他五位宇航員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火星中,沒有氧氣馬克不能在火星行走自如,要依賴宇航服才能行,並且他生活的地方是團隊留下來的登陸艇也時刻面臨著沙塵暴的威脅。在影片的後來登陸艇的通道被沙塵暴撕裂,使馬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只能用膠帶暫時維持入口的安全。這就需要馬克身為宇航員的優勢了:他了解整個登陸艇的運作,並且知道怎樣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成功的守護他的避難所。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是個植物學專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雖然這一等就要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在這顆乾旱星球上的時間,開始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亡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的運動跡象,懷疑可能是馬克還活著。雙方重新取得聯繫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寂寞和空虛也是可怕的殺人兇手,有多少人因為這兩者痛不欲生。馬克面臨的就是整個火星只有他一個生物,再也沒有別人或者動物陪他。這時候他沒有頹廢或者放棄,而是憑藉自己強大的心理克服了這種困難。他不讓自己停歇下來,不停的在忙碌,修理、加固登陸艇,整理太陽能板,想辦法使火星車走的更遠,挖掘出探路者號跟地球取得聯繫······沒有一顆強大的心是無法做到的。而且,到救援的最後,他已經沒有食物了,一顆土豆只能分成三份吃,還要蘸著藥片來吃,他還能保持著一種幽默的口吻來記錄自己的言行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最後,預定距離的偏差

馬克的團隊經過協商之後決定集體回來救他,但是在最後的關頭還是差了一段距離。馬克在這時候做出了孤注一擲的舉動,用刀割破了自己的宇航服,用氣體將自己推到隊友的方向。這需要精準的計算和團隊的默契,缺少哪一點他都不可能準確的抓到繩子,獲得新生。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所以,生命是無比的脆弱,卻也無比的堅強。絕地求生也不是一檔可供觀賞和娛樂的節目,而是對生命的渴求和嚮往。因為這是一個獨自求生的故事,人類最偉大的力量,就是人在面對無法獨力解決的困難時,必須有安慰自己的理由——等待與希望

《火星救援》現實版的絕地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