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善良的故事,你都看懂了嗎?

近來,一個朋友被各種“善良”套路,並且心甘情願照單全收。於是她向我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善良的故事總是能打動我們?


我脫口而出:人之初,性本善。因為我們心存善念,別人的善行自然能夠觸動我們的善念,無需解釋啊。

過了幾天,我給朋友寫了一段話:完整的善良包括善念和善行兩個區,善念自然是舒適區,而善行則是艱難區。出於習慣和本性,心存善念總是要比付諸善行容易的多。當有少數人勇敢的進入善行區時,逗留於善念區的我們會對他們產生敬佩之心,即使多數的善念者不能走到善行區,但是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讓我們快速簡單方便的參與到他們的善行中,此時“轉贊評賞”的回應應該是我們能夠參與到別人的善行,表達自己善良的最簡單易行的方式。

打個比喻,如果說絕大多數的人很容易做30秒的平板支撐時,如果有人能夠不間斷的持續8個小時,背後一定有我們看不到的付出和汗水。

同樣,善念和善行也是如此。將天生的善念功能升級為後天的技能,期間也一定少不了打磨。

分享幾個故事,感受一下別人家的善行是如何走出來的。

1. 智慧:添加一臺專用冰箱的舉手之勞

故事的主角是印度的一家餐廳,名字叫Pappadavada。有一天晚上,老闆娘Pauline看到一個女人在飯店門口的垃圾箱裡翻找食物,這深深的觸動了她。心想既然他們需要這些食物,為什麼不幫他們好好的保存著,讓他們能夠有尊嚴的享用食物,哪怕是剩飯。很快,Pappadavada餐廳的門口就多了一臺小小的冰箱,然後總能看到一些無家可歸的人在這裡排隊等待享用“剩飯”。有一些顧客甚至在飯後親自將剩飯打包放到冰箱裡,也有一些顧客特地買來新的飯菜放到冰箱裡,但是Pauline並不鼓勵大家這樣做,放置冰箱的初衷是避免浪費,並不是刺激大家額外消費。

這些善良的故事,你都看懂了嗎?

從看到女人從垃圾裡翻找食物,Pauline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Pauline善念瞬間被觸動了。第二件事是Pauline沒有止於搖頭感嘆一聲,或者一次性的送給女人食物,而是在思考一種解決辦法,最後她選擇了用冰箱為他們儲存食物。第三件事就是她快速的去做了買了冰箱。

從善念被觸動到購買冰箱,Pauline的善行明顯透著一種智慧。

2. 執著:一場豪華午宴毀約之後的善行連鎖

這個故事發生在澳洲。澳洲的一家諮詢公司在墨爾本洲際酒店定了一個豪華午宴,人均400元,共100人。一週後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洲際酒店接到諮詢公司的電話直接懵逼了,因為對方說要取消預訂。不可能,簡直不可能,因為酒店為此已經拒絕了其他預定,這個損失酒店不認,40000元訂金是堅決不能退的。

這些善良的故事,你都看懂了嗎?

問題是那誰最需要這樣一頓豪華午宴呢?

Homeless,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曼徹斯特爆炸的時候,兩個流浪漢不顧危險救出了一個受傷的小女孩。流浪漢成為國民英雄,流浪漢不再那麼令人厭惡和躲閃不及,他們和我們一樣善良,擁有同情心。只是他們的生活陷入了飢餓和貧困,希望一頓豪華午宴能夠讓他們終生難忘,也能激起他們對美好的嚮往。

不得不說,這位女經理真的好敬業,好用心,好貼心,好知心,有這樣的員工老闆一定是賺大啦。雖然善行並非原本的初衷,是在壓力下的釋放,但結果確讓我們看到了善念如何一步步轉化成多方的善行。據說這家酒店受到啟發,決定以後每年都將做一次這樣的愛心晚宴。

退一萬步講,如此的善舉就算是策劃而為之,但是結果是給homeless一次終生難忘的記憶也是美好的。如果能夠因此而長久堅持下去,什麼樣的初衷又算得了什麼呢?

3. 童真: 5歲凱瑟琳對非洲孩子的感同身受

5歲的時候,凱瑟勒從一個非洲紀錄片中得知,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1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當時她的第一反應是扳著手指計時,1秒,2秒,3妙……當她數到30的時候,非常認真並面帶恐懼的說:媽媽,剛才1個非洲小孩死掉了,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

凱瑟琳的母親非常給力,立馬從網上查閱相關信息,然後告訴凱瑟琳,瘧疾是蚊子傳染的,非洲的蚊子非常多,需要用一種用藥物泡過的蚊帳才管用。但是這種蚊帳對他們來說很貴,他們買不起。

“一定要做點什麼”,小小的凱瑟琳想的非常簡單,她想省錢給他們買一頂蚊帳。於是她省下買零食的錢,跟媽媽說不要買芭比娃娃了。媽媽得知後帶著她去超市買了一頂大蚊帳,可以供4個人使用,並聯繫到在非洲做慈善的“只要蚊帳”協會,讓凱瑟琳親自把蚊帳寄了出去。

一週後凱瑟琳收到了“只要蚊帳”協會的感謝信,信中說凱瑟琳是當時最小的捐贈者,並且如果能捐贈10頂蚊帳,將會獲得一個獎狀。

得到認可和鼓勵的凱瑟琳,決定要買10頂蚊帳,開始她拉著媽媽去擺攤賣書,但是收穫並不大。後來她轉換了思路開始學習“只要蚊帳”協會的做法,讓全家人和她一起製作獎狀。凱瑟琳在獎狀上親筆簽名並告訴大家#以你的名義,我們買下一頂蚊帳,送到非洲#。凱瑟琳的愛心得到了鄰居的支持,很快她就賣出了10個獎狀。她將換來的錢寄給了“只要蚊帳“協會。

這一次凱瑟琳不僅收到了特製的”榮譽證書“,並且還被封為”蚊帳大使。“只要蚊帳“協會告訴她,她捐的蚊帳被送到了一個叫“斯蒂卡”(在加納)的村子,那裡有550人家。

550戶人家?10頂蚊帳是遠遠不夠的。小有名氣的凱瑟琳很快就形成了小孩子團隊,並且還去教堂做演講,6歲的時候已經募捐了6316美元。

當然,故事並沒有完。凱瑟琳還給貝克漢姆發了獎狀,因為他給“只要蚊帳”協會做了公益廣告。

再後來,她親自給比爾蓋茨寫信“要錢”:親愛的比爾蓋茲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而死掉。他們需要錢,可是聽說錢都在你那裡……面對善良可愛的凱瑟琳,比爾蓋茨給凱瑟琳回信說,為非洲小孩買蚊帳的錢都在他那裡,看來他不把錢拿出來,是不行的。2007年11月5日,比爾蓋茲基金會宣佈捐三百萬美金給「只要蚊帳」協會。

這些善良的故事,你都看懂了嗎?

凱瑟琳作為一個小孩子,對非洲小孩子表現出的愛的偉大,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這場孩子救孩子的事蹟,在2008年由比爾蓋茨基金出資拍成了一部《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也因此踏上了非洲大地。她親眼看到了自己捐贈的蚊帳如何守護著當地的孩子,她自己的名字被當地孩子寫在蚊帳上,並被取名為“凱瑟琳蚊帳”,斯蒂卡村也為她改為“凱瑟琳蚊帳村”。

善念是一顆種子,需要澆灌培育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善行。凱瑟琳的善念萌芽如果沒有當初母親的支持,很有可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沒有“只要蚊帳”協會一次次的鼓勵和引導,凱瑟琳愛心的腳步又怎能走的如此深遠?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每一個成人也都是心存善念的,每一個企業更是善良大愛的。如果你真的看懂了這些善良的故事,就一定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觸發善念,走向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